氨分子诞生记

关于氨分子(氨分子的奇遇一)(1)

翻阅诺贝尔化学奖的记录,就能看到1916一1917年没有颁奖,因为这期间,欧洲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颁了奖,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哈伯。

这引起了科学家的议论,英法等国的一些科学家公开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哈伯没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

哈伯到底干了些啥,使得科学家们不淡定了?

这是因为哈伯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来制取氨气。当时物理化学的权威、德国的能斯特就明确指出:氮和氢在高压条件下是能够合成氨的,并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但是,制取的条件要求实在是太高,很多科学家都望而生畏。哈伯通过大量实验,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于高压实验的装置和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氨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它一方面,可以用来制造氮肥,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用来制作硝酸,硝酸又可以制作无烟火药。

关于氨分子(氨分子的奇遇一)(2)

由于土壤中胶体粒子带负电荷,所以对铵态氮肥的吸附能力要好于硝酸盐。在农业上,氨分子的诞生,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有了合成氨工业,就可以将氨氧化为硝酸盐以保证火药的生产,否则仅依靠智利的硝石,火药就无法保证。有人曾认为,假若没有合成氨工业的建立,德国就没有足够的军火储备,军方就不敢贸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氨分子真是天使与恶魔集于一身!

氨分子与水

关于氨分子(氨分子的奇遇一)(3)

氨分子与水分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中心原子都是吸引电子能力非常强的非金属原子,都可以形成氢键。

物以类聚,氨气在水中可以说是如鱼得水,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上图就是大名鼎鼎的喷泉实验。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形成喷泉哦!

在化学中,我们认为氨气与水化合,产物叫做一水合氨(NH₃·H₂O)。但是一水合氨(NH₃·H₂O)不是很稳定,太浓或加热都易分解,重新分解为氨气和水。

一水合氨(NH₃·H₂O)也是我们熟悉的弱碱,可以电离出氢氧根(OH⁻)。所以,我们看到的喷泉是红颜色的(加了酚酞)。

氨水属于混合物,一水合氨(NH₃·H₂O)属于纯净物。

当氨遇到酸

当氨遇到酸,爱情来临时。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当它遇到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时,试纸就会变蓝。

氨气非常容易与酸反应,就像三生三世的约定,全部都形成铵盐。酸的性质不同,也会创造出不同的故事。高沸点酸在与氨气相约时,总是静悄悄;易挥发的酸总是迫不及待地在空气中就化合了,产生飘渺地白烟。

化学老师经常让浓氨水和浓盐酸登上舞台,表演空杯生烟地魔术。

关于氨分子(氨分子的奇遇一)(4)

关于氨分子(氨分子的奇遇一)(5)

往期精彩回顾

关于氨分子(氨分子的奇遇一)(6)

击破“气溶胶”恐惧!

历史文章|三中皮笑公开课目录

耗死新型冠状病毒指南

84脱销?咱有办法

停课不停教|网上授课,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建议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

对抗病毒,我们有效!

多段式萃取——索氏提取器

三中皮笑化学天地

℡º ¹ ² ³ ⁴ ⁵ ⁶ ⁷ ⁸ ⁹ ⁺ ⁻ ⁼ ⁽ ⁾ ⁿ ′ ½ ℡.₀ ₁ ₂ ₃ ₄ ₅ ₆ ₇ ₈ 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