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前路多艰辛,矢志不渝踏征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内蒙古生态文明现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内蒙古生态文明现状(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

内蒙古生态文明现状

莫道前路多艰辛,矢志不渝踏征程。

奋进的脚步声,是这个五月最美的旋律。5月14日上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乌兰察布市相关会议精神,对集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大力度、更快行动、更实举措做好各项工作,为乌兰察布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头阵、立新功。

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底色。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一直被视为含金量高、综合性强、影响力大的城市创建品牌。其创建标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与高质量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更与集宁区着力打造时尚、包容、创新、开放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为此,全区上下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拿出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信心,拿出志在必得、不容有失的决心,直面困难不足,确保三年不松劲,一鼓作气为乌兰察布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解决问题是关键。

自2021年乌兰察布市整装再出发,启动了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集宁区作为全市创建“主战场”、测评“主考场”,全区上下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绩——2021年,乌兰察布市以87.77分的测评成绩位列全国第23名。

改变就在每一个市民身边,原本杂乱的“蜘蛛网”管线被扎起来,坑坑洼洼的小巷路面披上了“新衣”,城区容貌得到进一步提升;过去破旧污损的门面,违规设置的广告灯箱、通信箱体不见了,表面残缺斑驳的建筑物翻新了,影响市容市貌的门头牌匾、户外广告、违规门头招牌和“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消失了,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也见不到了,商铺的门店招牌规格、风格等规范统一,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

成绩值得肯定,但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比如,不文明养犬、不遵守交通秩序、机动车乱停乱放、施工围挡设置不规范、垃圾处理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城市管理不精细等短板仍较为突出等,亟待解决。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合力攻坚是保障。

没有一顶桂冠轻轻松松就可摘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铆足劲、攥紧拳,凝聚齐抓共管、奋力攻坚的工作合力。

在集宁区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集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康海瑞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各区级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调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凸显了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照标准要求,逐项逐个抓好落实,特别是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抓紧健全工作机制,配强人员力量,认真做好各个点位的创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决战决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众志成城的责任大考,涉及部门多、时间长、范围广、要求高。创建工作能否积极推进实现既定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合力至关重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满意是标准。

坚持为民创建、靠民创建、共建共享,就需要真正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抓起,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汇聚民智民力,全面提升城市的道德品位、文化气质和宜居水平。

如今,走进集宁区,城市温度跃然纸上,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记者来到集宁区泉山街道法制公园,看到不少市民正悠闲地唱歌跳舞。“环境越来越好,公园里干净整洁,我们在闲余时间锻炼锻炼身体,心情特别舒畅。”大家都笑着说道。街道整洁顺畅,绿化带苍翠茂盛,农贸市场井然有序,檐下树旁居民们笑声阵阵……这些,都离不开集宁区为文明城市创建所做的努力。

“谁人不愿家乡好,此心安处是吾乡”。创建文明城市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创建宣传,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创城中来,同时把文明创建和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把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根本目的,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真事、办好事,让群众从中受益、真心认可。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2022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集宁区将拿出更大的毅力、更大的魄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加扎实务实的作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赢得好成绩、交出好答卷,以幸福之城标注城市文明,以文化底蕴润泽城市文明,以美丽山城扮美城市文明,让文明新风持续在群众心底拂润、在城市处处传递,不断奏响集宁特色的新时代“文明乐章”。(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许敬 王小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