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会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非要有这么一句评价的话,那么最有资格说这话的人,一定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那个曾经被李世民亲手干掉的亡魂。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

  李世民开创了初唐之时盛世繁荣的景象,史书对李世民的是“前世帝王无一人能及”,“欲安邦定国者,必学唐宗兵法”等溢美之辞,可见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影响是极好的。

  只不过,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事物有好有坏,带着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这是伟人之道。

  即使唐太宗李世民,亦有不堪回首的过去,玄武门之变,残害手足,逼父退位……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2)

  作为统治者,李世民是甚好的,但是作为皇帝,他也是有污点的。

手足矛盾

  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皇权亦是最至高无上之权利。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斗争,看似一切尘埃落定,实则都是暗流涌动,尤其是对于唐高宗李渊的几个儿子来说,岂止是暗潮涌动,简直是图穷匕见,剑拔弩张。

  李渊推翻隋朝,建立唐朝,遵循的储君制度却是沿用前朝,嫡长子继承制,而他的长子,就是李建成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3)

  其实,当代影视剧中的李建成色令智昏,酒囊饭袋的形象,是与历史不符的,真实的李建成,虽然才具不比三皇五帝,但是也是饱有贤才,足堪大任的。

  而且李建成是家中长子,年纪最大,李渊从太原起兵的时候,最重用、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长子建成,而李建成也没有辜负他的器重,不管是军事上还是后勤工作,都做得出色。

  再加上李建成长于心计,擅长笼络人心,有很有从龙之功劳,为李渊登基费心最多的人就是他。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4)

  如果说李建成当太子,是没有什么大臣会提出意见的,他不一定会是个锐意进取的皇帝,但至少会是个完美的守成之君,而初唐时节,天下甫定,最需要的君主,就是一个能够安生治国的守成之君。

  基于此,李建成当太子,成为预备国君,少有异议。

  然而,少有的意思就是还有,而异议最大的人,就是李建成的弟弟,秦王李世民。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5)

  如果说在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推翻隋朝,登基为帝的过程中,李建成有很大的政治作用的话,那么秦王李世民所起的作用,就是军事作战,而他在军事上的功劳,一点也不比李建成少,甚至犹有过之。

  李世民自幼习武,少年从军,常在军中,少有在家,所以常在家中的李建成与其余弟弟关系都很好,唯独跟李世民关系比较生分。

  太原起兵后,李世民勇冠三军,攻城略地,招兵买马,危急救援,千里驱驰,秦王李世民可没少干实事儿。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6)

  也因此,如果说非要给李建成,给储君之位找到一个备选者的话,那么一定非秦王李世民莫属,舍他其谁。

  但是没有意外的话,他这个备选者是注定落选的,毕竟李建成没什么过错问题,而且又是嫡长子,兼之身体倍儿棒,这国君之位落在他头上,是大概率的。

  说到底,李世民与李建成差的,也就是前脚后脚的出生时间,不过几年的差距,但就是这个嫡长子继承制,让两人之间的差距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这让李世民又怎能甘心?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7)

  这就是两人的矛盾所在了。

  说到底,还是财帛利益惑动人心,权力令人心旌摇曳。

  而且恰恰是李世民在军中很有威望,且那些军中大将跟李建成也并不对付,于是没事儿就会给李世民敲敲边鼓,上上眼药。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8)

  于是时间一长,一场血腥的政治变动,就在所难免了。

血腥政变

  其实,玄武门之变的起因,如果简单归结为李世民的妒忌,和手下将军的怂恿,未免有无端单调之嫌疑。

  如果再往前扒扒,这事儿的根由,其实在唐高祖李渊自己头上,因为太原起兵之时,李渊为了激励李世民好好打仗,曾许诺他,“只要打赢战役,我登基为帝后必封你为太子”。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9)

  这种承诺,令得李世民格外卖力,两人是父子,李世民怎么会怕父亲会骗他?

  可谁知,李渊登基之后,就把这事儿忘干净了,结果,李建成当了太子,李世民只得了个秦王的封号。

  而且这就算了,毕竟事情尘埃落定,板上钉钉了,李世民又徒呼奈何?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0)

  但是事后,李渊并没能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反而还有意无意地,干了许多“挑拨”两人关系的事情。

  李建成封为太子后,李世民内心是很不爽的,自己卖命换来的江山居然让父亲和哥哥做了。

  为他人作嫁衣的怒火一直就在李世民心里压着,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暂且妥协。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1)

  李渊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他觉得自己没有信守承诺,对李世民非常抱歉,居然想废了李建成,立李世民为太子。

  李建成为人并没有什么过错,在政治上也治理有功,国之根本怎能说废就废。

  大臣纷纷劝谏让李渊放弃这个念头,李渊也觉得李建成并没过错就废掉,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2)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建成听说了父亲的想法,便对这个弟弟格外的忌惮。

  李渊觉得既然太子之位给不了李世民,那就在别的方面安抚一下他的情绪吧。

  李渊奉李世民为秦王,并令他同时监管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天策上将三个职位。

  一封再封,位极人臣,而且又是开国亲王,李建成还没登基为帝,李世民的权势都快大过他这个储君了,这又让身在东宫的李建成,如何不心生忌惮?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3)

  而李世民呢,更不爽。

  一想到未来要对大哥俯首称臣,而且还要作为武将替他内御外征,李世民浑身难受,再加上对父亲出尔反尔的愤怒,以及手下的怂恿,才最终促成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假传圣旨,然后在玄武门内逮住了李建成与李元吉,然后手下兵戎一拥而上,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则被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恭给干掉。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4)

  玄武门下,血气阵阵。

  事情到此,其实已经尘埃落定,虽然李世民是弑杀手足而登基,但是有意见的人还是有办法处理的。

  坏就坏在李世民多此一举,不仅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大开屠刀,而且还把两人的妻儿家人近百人一杀了之。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5)

  这可是捅了天大的篓子了,要知道,那些人虽然是李建成、李元吉的亲人妻儿,但也是李建成的嫂子、侄儿,却被一杀而空,留下千古话柄,李世民在历史上,留下了狠毒果决的形象。

  李世民的顾虑是怕养虎为患,祸及后世,算得上情有可原,只是他处理问题太过粗糙,只想着一杀了之,可是焉知屠刀一开,虽圣人亦污矣。

历史上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16)

  虽然李世民后来在皇帝任上干得不错,但终究是留有瑕疵的。

结语

  李世民作为皇帝的一生,是相对成功的,他一生勤政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都有所建树,算是一位进取之君,他的功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也是要跟着他一辈子,以至于一直绵延后世,说到古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