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落魄后,人反能痛定思痛,借此入道,悟得这两条处世“天规”

人生,本就是个受苦的过程。常言道,有苦就有福,有的人前半生都在吃苦,后半生就在享福;而有的人,前半生享福,后半生吃不完的苦。

一个人的受的苦多了,心也自然苍老了,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1)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间,就有起有落。有的人前半生发力,而有的人后半生发力,不管怎么样,人都是不断的在苦难这条路上,徘徊犹豫,最终选择一条路,一直走到天明。

人都有落魄的时候,有的人在面对落魄之时,自暴自弃。而有的人,却因此变得更加成熟。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取决于内心如何去抉择。大难落魄时,不要自暴自弃,只要人不死,也终有出头日。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期归。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2)

《老子》第十六章向人们道出了“静” 的益处,能令人复归生命本性。

当一个人复归本性时,才能有机会认识真实的自己,与人事天地之道,借此入道,大彻大悟,悟得这些看似平常但难以坚持的道理常规。在困难时才更能静下心,用心感悟生活的真谛。

落魄时,懂得老子这两大处世天规,你也能咸鱼翻身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诸葛亮舌战群儒,一生经常与人辩论可谓雄辩之才,但是他却说:大辩不辩。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对待有些人,可能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沉默是金!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3)

庄子在《秋水》篇里讲过这样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就是说不要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冰,这纯属浪费时间。

因为它从来没有感受过寒冬,它从来没有体验过冰雪,在它的世界里只有春天的阳光和炎炎夏日,它永远都无法理解你所说的冰雪寒冬,这纯属浪费时间。

所以,一个人苦受多了,他也变得沉默寡言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受的这些苦,说出去也没什么用了,还是藏在心底慢慢消化罢了,然后把失败原因总结,伺机而动。

2.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就能不争斗而取得胜利。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4)

不争,为大道之道,为自然本源。

不争,在《老子》的言论中共出现 8 次,可以说是老子语录的精髓。

不管是利益之争,还是名誉之争,争必定皆有损伤,不争才是大智慧。

战国时候,赵国要攻打燕国,燕国便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5)

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

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

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

正当鹬和蚌争得不可开交之际,被一位渔翁发现了,毫不费力的将它们捉住。

燕、赵之争,却让秦国得利。惠王一听,便立即下令停止攻打燕国的行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着实不划算,不争而争得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6)

学会谨言慎行,不争于世,沉淀一下自己浮躁的内心,行事有原则,其余的只管努力,一切都会有的。

大道至简,把老子的这两句为人处世的箴言送给每一位读者。

老子的智慧凝结成了《道德经》,需要我们好好参悟!

很多人把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当成一种深奥难懂的哲学,说的玄之又玄。其实不然。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7)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的运行发展规律

读懂了《道德经》,也就读懂了做人的秘诀——平淡时,懂得知足;得意时,懂得知止;失意时,懂得知常;

学会了《道德经》就学会了最高级的处世法则——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做事要学会后退的哲学;

《道德经》深藏成长之道,受益无穷——有时候退让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一跃。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阅尽世间万本书,不如读懂一本《道德经》。

宁忍自己气莫伤二老心经典语录(人反能痛定思痛)(8)

只可惜,这么一部好书,却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因为文言晦涩难懂,多数人选择回避,但是今天老李这本《道德经》有全篇的注释和翻译,还有对于一些难理解地方的析评。

不论男女,不论在什么年龄阶段,身处什么角色,为学,为商,为政,还是为人父母,都能从其中汲取到所需要的“处世智慧”。

点击下方图片,把这本大智慧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