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塑造美好人生(向青春与时代致敬)(1)

艺术塑造美好人生(向青春与时代致敬)(2)

艺术塑造美好人生(向青春与时代致敬)(3)

艺术塑造美好人生(向青春与时代致敬)(4)

艺术塑造美好人生(向青春与时代致敬)(5)

改革开放40年、在全国及世界艺术领域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北京9所艺术院校、奋进昂扬的2018年,当这些数字汇聚成一个以艺术和青春为主题的巡礼,站在舞台上的500名莘莘学子展现的不仅仅是艺术梦想的辉映,他们铺展开的是一幅艺术教育与时代同行的大写的画卷,声声入心、曲曲动情、乐音曲牌动古今,光影戏剧入梦来。

以“风华四十年 青春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北京艺术院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别开生面地以“一堂艺术课”作为序幕,将各院校精品课程浓缩凝练并进行舞台化呈现,让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家走进艺术的殿堂之门。毋庸置疑,上课是教学的核心,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北京各艺术院校的精品课其实就是不同门类艺术教学的缩影,也投射了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关键要素,精品课,强教学、重创新、求实效、做示范。

当现场师生为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合作的民乐打击乐与舞蹈《鼓舞声声》的不凡创意和精彩表演而报以激越的掌声,当现场沉浸在北京电影学院学生表演的电影片段《马戏之王》的情境之中出现片刻的寂静之时,作为指导教师的笑容是最欣慰、最幸福的。师者,以教学引领垂范、以艺术感知分享,以精品经典示人、以美德言行塑人、以艺术魅力感人。北京艺术院校几代教师用温暖的情怀和坚实的实践,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他们深信,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大先生”的身体力行之下,心怀艺术之梦的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升腾的激情和辽远的理想,圆梦需要艰辛的奋斗和无限的创造。

如果说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精品课部分体现的关键词是“示范”,那青年学子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一系列经典作品的演绎,展现的就是艺术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及经典对提高学生艺术涵养的巨大作用。舞台之上,无论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室内乐《探个够》,还是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折子戏《四杰村》,亦或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秦王点兵》,无不让人感受到是那种面对艺术经典,艺术新生代的朝气和锐气。艺术经典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经典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由青年一代展现出的一个个音符旋律、一个唱腔身段、一个个舞姿动作,传递出的是那种虽然略有稚嫩但执着追梦的志气、努力深悟艺术根本而奋力展开双翼的灵气。舞台上的演绎是发自内心的深刻的对经典的解读,经典是理想、信念、品格的升华,是学养、涵养、修养的凝结。

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第三部分是艺术院校的精品及获奖节目展示。一个个彰显艺术光彩和时代特质的原创节目通过青春一代的表现展现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鲜活态和交融感。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舞《阿嘎人》、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国标舞《丝路·行》,通过这些植根现实生活、展现人民心声、映照时代风范的作品,青年学子用精彩饱满的表演再次传递出一个真理,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艺术学习之路其实就是一条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时代学习之路,只有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才能塑造、创作出真正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真正的艺术家的成就需要一次次接受人民的检验,需要一次次舞台上的锤炼,面对每一次教师的传授与指导、每一次观众的掌声或批评,艺术院校的青年学子才能不断领悟“文化自信”和“人民的文艺”的真谛,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舞台上才能绽放真正的永恒的光彩。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经历伟大变革的中国处处都蕴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有讲好故事的能力,这片土地贯穿着无数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有创作史诗的雄心。2018北京艺术院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殿堂之门”“经典之魅”和“辉煌之世”三个篇章体现了艺术、历史与时代三个维度,艺术殿堂之崇高、艺术经典之永恒、伟大时代之辉煌,三个维度、三个基点,展现出新时代图景下的中国文艺的继往开来与时代气象。

对于每一个参与创作、演出以及现场观摩的来自北京艺术院校的青年学子而言,一次教学展示活动与其说是一次展演,不如说是一次深入内心的受教与领悟,国家与时代所缔造的40年辉煌刻写在他们青春的生命之中,以新时代为坐标,闪耀着辉映历史、今天及未来的风华,无限风华,与青春同在,与艺术同在。(文/乔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