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史》第251篇

湘云对黛玉(花魂)道:“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

“凹晶馆联诗”映射1754年和尚贾宝玉和史湘云重著《石头记》。去的不是“宝姐姐”而是曹雪芹。

湘云对黛玉道:“倒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起来。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射覆第七十九回,夏金桂(薛宝钗)又见有香菱(林红玉、贾迎春)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夏金桂就是薛宝钗。香菱即映射林红玉,又映射贾迎春。

卧榻之侧”。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发兵伐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向宋太祖乞求缓兵。太祖说:卧榻旁边,怎么能允许别人熟睡打呼噜。1、指薛宝钗拈酸醋妒,排除异己。2、映射雍正帝兔死狗烹。贾宝玉自比南唐李煜。3、指曹頫和曹雪芹叔侄,宋太祖是对的。

石头记图说(反读石头记第76回)(1)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

贾宝玉在扬州栖灵寺望月著书,史湘云在北京的怡亲王府近水赏月填诗。

史湘云:“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

“凹凸论”遥对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翠缕史湘云的“论阴阳”。寓“金玉有别”,伏“白首双星”。

湘云对黛玉笑道:“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

射覆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香菱(林红玉)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曹雪芹)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作者借史湘云讽刺曹雪芹。“重帘不卷”射覆第六十一回,软禁柳五儿。映射1711年五月初二日,林黛玉被贾探春在栊翠庵软禁一夜。初三日一早贾宝玉得到信息,急忙奔赴栊翠庵解救黛玉。然而下午两点半,林黛玉在稻香村意外坠井而亡。作者深意:假若宝玉不去解救黛玉,黛玉也就不会死了,“留香久”。史湘云建议“不救”,林黛玉却坚持“救”。又折射出在《石头记》的“立意”上,史湘云与作者存在分歧。

古砚”射覆曹家的传家宝-脂砚。“聚墨多”隐寓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不可胜举。

《青苔赋》是南朝宋文学家江淹所创作的一首骈体赋,作者在文中以青苔自喻,表达自己不为赏识重用、沉沦下僚的抑郁心情;《神异经》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所载皆荒外之言,怪诞不经。该书受《山海经》影响,内容多奇闻异物,想象丰富,文笔简洁流畅;“张僧繇画一乘寺”,张僧繇,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就出自于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遥对第四十八回,黛玉推崇《王摩诘文集》。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黛玉对史湘云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作者深意:1754年贾宝玉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底本重著《石头记》,原书中文字“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后来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今本《石头记》一字不能更,一语不能改。

石头记图说(反读石头记第76回)(2)

说着,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庚辰夹批:点明妙!不然此园竟有多大地亩了。】

竹栏”“藕香榭”射覆第三十八回,贾母走竹桥,又抬头看藕香榭的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映射黛玉溺水而亡。

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故只有两个老婆子上夜。今日打听得凸碧山庄的人应差,与他们无干,这两个老婆子关了月饼果品并犒赏的酒食来,二人吃得既醉且饱,早已息灯睡了。

两个老婆子”射覆第七十一回,得罪了尤氏的两个说话难听的婆子。林黛玉被软禁栊翠庵,与王熙凤命林之孝家的捆了两个婆子,是一个事体。详见前文。

湘云黛玉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真正的潇湘妃子不是林黛玉,而是史湘云。史湘云历史原型怡亲王允祥次妃乌苏氏。1730年五月允祥病逝,乌苏氏34岁守寡。映射“娥皇女英哭舜”的典故。“晶宫鲛室”指怡亲王府。

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坐船”射覆“樯木”,寓人生若泛舟,命运摇摆不定。史湘云虽“厮配得才貌仙郎”,贵为王妃,但也是“湘江水逝楚云飞”,犹不遂心。又射覆第五回,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有四句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隐寓黛玉之死。

正说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兴了,这笛子吹的有趣,到是助咱们的兴趣了。【庚辰夹批:妙!正是吹笛之时分,认作一处之笛也。】

”射覆贾宝玉。隐寓宝玉月下著书;“一处之笛”有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映射贾宝玉和史湘云南北两地,“白首双星”,共著《石头记》。

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韵呢。少不得你先起一句罢了。”

十三”映射十三皇子允祥。允祥是《石头记》的幕后老板。

石头记图说(反读石头记第76回)(3)

凹晶馆联诗:

黛玉:三五中秋夕,湘云: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效仿;“上元”元宵节,指第十八回,1707年元妃省亲。第五十三回,1711年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箕斗”南箕北斗,泛指星宿。

黛玉: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匝地”满地;“管弦”声乐;“飞盏”举杯饮酒。

湘云: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启轩”打开窗户。中秋佳节,正是家家户户聚团圆的时候,和尚贾宝玉却在“悼红轩”孤独的写着《石头记》,追忆着逝去的过往。下面描绘的都是书中的情节。

黛玉: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黄发”指老年人。“争饼嘲黄发”射覆第七十五回,贾政和贾赦的两个笑话。嘲笑贾宝玉怕老婆、贾母偏心。

湘云笑道:“这句不好,是你杜撰,用俗事来难我了。”黛玉笑道:“我说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说。”

俗事”指时事;“唐书唐志”隐寓淫乱。

石头记图说(反读石头记第76回)(4)

湘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两个“八”加起来是十六,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林黛玉16岁而亡。“分瓜”“西瓜” “瓜子”“木瓜”“鸡瓜”“瓜州渡口”等等均射覆林黛玉;“分瓜”射覆第四十一回“(分瓜)瓟斝”。“绿媛”年轻姑娘,指妙玉。妙玉嘲笑黛玉尝不出烹茶的雪水来;“”指贾宝玉,“”指薛宝钗。

黛玉: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

金萱”指荣禧堂里的赤金九龙大匾。荣禧堂即萱瑞堂;“琼宴”盛宴。

湘云说“犯不着替他们颂圣去。”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四月,康熙帝在江宁织造府接见了儿时的保母孙氏(贾母),并为之题写了“萱瑞堂”三个大字。但康熙真正接见的不是孙氏,而是和密妃王氏失散了二十年的母亲“刘姥姥”。史湘云深意:我们曹家人犯不着替康熙歌颂王氏的母亲。黛玉反驳说:你要是不说宝玉和宝钗,我也不会提这件事。

湘云: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觥筹”用以计算饮酒数量的酒筹;“绮园”大观园;“分曹”分对,分批。

  黛玉: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射覆”是《石头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写作手法;“三宣”射覆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前句有“”后句有“”,射覆贾政历史原型曹宣;“”色(shǎi)子。“赌博、养红小婆子是败家的根本”。

李商隐《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抒写作者相爱,却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映射宝玉和黛玉。

湘云: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传花”击鼓传花游戏;“滥喧”频敲。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石门的文章,就关注、点赞并转发,您的支持是石门持续创作更新下去的唯一动力。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授权,不得盈利使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替换。我是为您讲历史的石门,每天一文,明日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