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又称展禽,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坐怀不乱”的典故被广为流传,可谓是家喻户晓,从而使得成为了我国传统道德中的典范人物。其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甚深,孟子尊他为“和圣”。

柳下惠是鲁国柳下邑人,后来他一百岁时离开人世,去世后,追谥号为惠,因他是鲁国柳下人,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柳下惠”。

为什么柳下惠坐怀不乱(坐怀不乱和圣柳下惠)(1)

柳下惠:坐怀不乱

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当然虽然说法不同,但意义却是差不多的,都是体现出柳下惠正人君子的道德典范。

一,据说,有一年的夏天,柳下惠离开家去找朋友,在路上却突然下起大雨。他只得去附近的古庙暂避风雨。

但当他刚一进门,就看见一个无着衣女子正在拧湿衣服。柳下惠见状急忙退出门外,门外有一古槐水,他就站在槐水之下,任凭雨水打在自己身上也不进庙屋。屋内女子看到后,急忙穿上湿衣。

这个故事以槐树之“槐”引申为“怀”,也就是“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

二,相传,有一年冬天的夜晚,柳下惠住在郭门。这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女子来投宿。由于那天太冷,那女子就坐在柳下惠的怀里取暖。直到第二天,柳下惠始终没有做出任何非礼行为。也因此柳下惠被称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为什么柳下惠坐怀不乱(坐怀不乱和圣柳下惠)(2)

直道事人

柳下惠不仅因坐怀不乱而被后世所称道,而且他做人的原则也深受后世的尊敬。

柳下惠被孟子尊为“和圣”,被孔子称为是“逸民”,他在儒家心中是贤人的形象。据《论语》记载,柳下惠曾在鲁国做士师,士师就是管理刑罚狱讼的小官。

柳下惠虽很有贤名,但因为他为人正直,不依附、谄媚权贵,所以就得罪了朝中权贵,以至于他曾三次被罢免。当然柳下惠虽然在鲁国仕途极其不顺,但他的贤名却在诸侯间很有名气,所以就有不少诸侯国争着要柳下惠去他们那里。但是柳下惠却都把他们拒绝了。

柳下惠在鲁国仕途不顺,为什么还不去别的诸侯国呢?

因为柳下惠觉得,自己之所以在鲁国不得志而屡次遭到被罢免,就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自己坚持做人的原则,不逢迎、不谄媚权贵,所以才得罪了权贵。如果我继续坚持我的原则,不管在哪里都是一样。就算去了别的诸侯国,也会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得罪权贵被罢免。

但是,若放弃了原则,就是放弃的自己。又怎能为了高官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呢!再也,如果我放弃了原则,那在鲁国就会得到高官,如此又何离开我的故乡而去别的地方呢!

为什么柳下惠坐怀不乱(坐怀不乱和圣柳下惠)(3)

原文是: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