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里藏着的真实故事(一片树叶的颤动)(1)

“将极度的欢乐与无比的失望勉强区分开来的,只是一片颤动的树叶”。翻动书页间,我仿佛听到从南太平洋拂过的微风引起了树叶的颤动,微风送来了岛屿上的欢笑与泪水,以及独属于南太平洋岛屿的异域气息。

六个独立而精妙的短篇故事记录下了毛姆在南太平洋诸岛游历的所见所闻,细腻的笔触下描摹出了总督、船长、城市青年、土著、传教士等丰满且各形各色的人物。尽管我们看到的是以南太平洋诸岛为背景的异域故事,但是我发现能够在身边的人身上找到这些人物形象的影子。毛姆透过这些不同的社会角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南太平洋诸岛的文化与地域风情,探讨着人性的复杂,甚至于通过这些不同社会阶层的小人物展现出当时整个社会的问题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触人心弦的精彩故事。

麦金托什

第一个短篇是一位专横跋扈的殖民地行政总督沃克尔与他喜欢安静而胆怯懦弱的下属麦金托尔在殖民地发生的故事。作为行政长官的沃克尔虽然独断专横,行为举止粗鲁,但是把当地的居民当作是自己的孩子,管理规划当地的与发展。而他的下属麦金托什行为举止端正而有礼貌,因而他从心底厌恶着这个领导,忍耐着他对自己时常的侮辱和打趣,受不了他粗鄙的行为和话语,甚至萌生了谋杀他的想法。

毛姆通过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角色之间爆发的矛盾冲突来与读者探讨人性。一个是表面上看似粗鲁霸道,令人生厌的长官,心肠却不坏,一直在为了当地居民的发展而着想;另一个是表面上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翩翩,而心底却因讨厌自己的领导而想谋杀他。这两个人物在读者的视角看来似乎都以正亦邪,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的一面都能在他们两个的身上看到,这个世界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非黑即白的,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人性的阴暗面,我想这便是人性的复杂之处罢。

一片叶子里藏着的真实故事(一片树叶的颤动)(2)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

第二篇讲述了一位年轻人从大城市去往一个小岛定居生活,抛弃繁华热闹,丢下金钱名利,只为心之所往的故事。“可如果一个人赚到了整个世界却输掉了灵魂,那他就没有什么收益。我想我赢得了自己的灵魂”,这是爱德华·巴纳德之言。故事站在他朋友的视角来叙述,跟随着他朋友脚步去往南太平洋小岛找寻爱德华,我们看到发生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的巨大转变,原本的爱德华拥有着在外人看来美好的未来,拥有一个美丽而有学识的未婚妻,拥有很好的事业成就,而今在小岛上却做着收入低微的工作,跟一个曾是罪犯的人生活在一起,实在令人唏嘘,无论在谁看来都是一种堕落。

我想,毛姆正是借着“堕落”一词想要与读者探讨世俗眼中的堕落真的是堕落吗,在读这个短篇的时候,我们代入的应该也是朋友的视角,觉得爱德华是不是被那个曾经是罪犯的人蛊惑了,才这样不思进取,不能够理解这种转变。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视角,站在爱德华的角度来看,所谓堕落不过只是世俗眼光给自己贴上的一个标签罢了,这种巨大转变也不过只是人生追求的变化,从追逐名利到追逐灵魂的升华,他不过是想在这个世俗世界里找到自己,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人生课题吗。就像爱德华所言“最为重要的,是变化无穷的大海和天空,是黎明的清新、落日的美景,还有瑰丽多姿的夜色”,什么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追求恐怕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红毛

这一篇用两个人物之间对话的形式来呈现故事,讲述了两个相恋的年轻人因意外而分离,相隔两地,数年之后,物是人非之时才得以相见,却早已认不出彼此,只像陌生人那般擦肩而过,有了各自的人生。

“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每当想到这两个人,年轻、姣好、简简单单,想到他们的爱情,我就感到一阵痛楚。它撕扯着我的心,一如我在某个夜晚瞩望一轮满月于朗朗晴空照耀在礁湖之上,内心所感受到的撕扯之痛。省察纯然至美,痛苦便时时相伴”,这是小说中一位旁观者的独白,亦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独白,是一种对纯粹而美丽事物被破坏的痛心与惋惜。我想这两个曾经相爱之人心底依然小心翼翼地保留着那份最纯粹而美好的爱意,只是感叹造化弄人,命运使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守,靠着当初的回忆度日,多么令人痛心遗憾啊。我不禁会想如果当初没有意外,两人如今又会是怎么样的光景呢,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珍惜眼前人。

一片叶子里藏着的真实故事(一片树叶的颤动)(3)

水潭

清澈见底的水潭凝望着劳森命运多舛的一生。原本有着自己一番事业成就的劳森来到小岛爱上了一个原住民混血女孩,他掏出自己热烈而滚烫的心,却不曾想这是悲剧的开始。美满幸福的生活抵不住他们之间的差异与矛盾乃至周遭环境的偏见,他们的爱没有通过考验,他们的关系也从平等变成了卑微讨好,伴随着劳森的自甘堕落,故事跟着劳森的生命一起沉入水潭深处。

在读这个短篇之时,我会诧异故事究竟是何时开始变为悲剧的,如此悄无声息,让人察觉不到哪里不对劲。或许是两个人之间身份的差距、文化的差异,又或许是性格的悲剧,还是深刻的爱造成的悲剧,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见解。在毛姆看来,这个悲剧显然是身份认同这个矛盾所造成的,“劳森的困境就在于此。这个“文明的走失者”无法放弃自己的旧身份,陌生的环境让他四处碰壁,落得伤痕累累,为人所耻笑”,劳森虽深刻地爱着自己的妻子,但却不认同当地的文化,失去原本的身份地位之后仍然不肯融入,始终以高姿态来面对当地的人事,也因此被排挤被所有人甚至是妻子瞧不起,落得如此结局。

火奴鲁鲁

这是发生在一艘轮船上的故事。一位情商高,性格开朗,好玩乐的船长与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助手争抢一个漂亮姑娘的故事。船长与一位姑娘相爱,不巧他的助手也爱上了这位姑娘,于是助手对船长心生恨意,给船长下了恶毒的巫咒,最后那个女孩在危机关头挽救了船长。然而,在结尾似乎还有未说完的故事,如今坐在船长身边的女孩已然不是当初救他的那个女孩,据说那个女孩跟着船上一个中国厨子跑了,这不禁引人遐想......

小说中对于火奴鲁鲁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东西方相遇了。最新鲜和最远久的人事比肩而行”,故事里的女孩挽救了船长的生命,却在结尾跟着厨子跑了,这么一个猝不及防的转折,让这个故事层次更为丰富,引人深思,故事发生在这个文化多元的火奴鲁鲁,一种奇特而神秘的韵味在读者心中荡开。

一片叶子里藏着的真实故事(一片树叶的颤动)(4)

这个短篇是本书的名作,亦是点睛之作。阴雨绵绵的破旧小楼里,一个传教士企图拯救一个妓女汤普森,想要改变她“不符合教规”的行为,几天几夜的时间里,他陪着汤普森一起不停地向上帝祷告忏悔,但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他跟其他人一样被欲望吞没了,如此地讽刺,惊叹于毛姆笔下的人性。

“这是真正的重生。她的灵魂如深夜一样黑暗,现在已如初雪般洁白。我既谦卑又害怕。”,当传教士带着信仰企图征服汤普森,他便已经戴上了信仰的虚伪假面,汤普森不过是揭开了这层假面。她一开始获得重生之时极为幸福,感受着灵魂的洗礼,可在她戳破这层假面后,信仰迅速崩塌,伴随着这连绵不绝的雨,化为绝望,同着雨点中的肮脏污秽一起流淌。

毛姆笔下的几个小短篇似一片片拼图,拼凑出绮丽多姿的异域故事,书写着人生百态,揭露着赤裸裸的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