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7年,战国末期,秦军出兵攻打赵国邯郸,平原君赵胜受赵孝成王之命向各国求援。平原君虽然位居战国四公子之列,其实他的才能平平,唯一的优点就是和其它三大公子一样,也以善养士人而闻名,其门下食客多达数千人。

毛遂自荐的所有重点(著名的毛遂自荐)(1)

平原君此番出使楚国,准备随行带二十名门客前往,却恰恰凑齐十九名,他再也选不出最后一名了,这时,毛遂自己站出来请求跟随前往。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一直默默无闻,这次站出来都是自报家门,平原君怀着质疑的心态,才带着毛遂前往楚国。

当平原君面见楚考烈王后,无论怎么劝说,想让楚国与赵国合力抗秦,楚王都不答应,这时,又是毛遂主动走到两人面前,一番言辞激烈的厉害关系相陈,最终劝说成功,当下就让楚王与赵国结盟成功。由此,成就了两句著名的成语“毛遂自荐”及“脱颖而出”,毛遂也声名鹊起。

可是毛遂也因自己的这次自荐,最终自刎而亡,请继续阅读下面的文章。

毛遂自荐的所有重点(著名的毛遂自荐)(2)

赵国之后在经历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元气大伤。而燕国见赵国已经是民贫兵疲,乃派遣大将栗腹前来攻打赵国。赵王此时手下已没有能带兵抵御的良将了,因此想起了当年促成楚、赵两国结盟的毛遂,认为他一定能够胜任抵抗燕军的任务,于是打算任命毛遂为将军率军出征。

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即赶到赵王那里,要推掉这个任命。毛遂对赵王说:“我并非怕死,而是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带兵出征。我愿意作为一个士兵去冲锋陷阵,却不能胜任将军之职。如果您答应我的请求,则上可以保江山社稷,中可以保您知人善任的名声,下可保我毛遂不成为国家的罪人。”

赵王十分的不解,问道:“先生当年自荐,才情高迈,真是个伟丈夫;如今正是先生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怎么像个小女子那样忸怩呢?”

毛遂自荐的所有重点(著名的毛遂自荐)(3)

毛遂回答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好马日行千里,却不如蛇和猫会捕捉老鼠。游说、辩论的差事我当仁不让,可是带兵打仗确实不是我的长处,我怎么敢用国家的安危做赌注,来验证自己的短处呢?”

而赵王仍不听毛遂的话,硬是要他挂帅迎敌。毛遂之后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但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见赵王及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毛遂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将才帅才,奈何君主没有认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帅千军的将才。而君命难违,毛遂勉强上阵,结果不出毛遂自己所料,结果兵败自刎。留下了一个可惜可叹的故事,此战也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