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常见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更早来源说法不一,但是作为词牌填词,记载是为李白所作的应制《清平乐》五首。自李白填词面世以来,后世不断有文人进行创作。唐至宋初,此调内容大多感情低沉,创作多为描述伤春惜别、男女恋情,宫廷情事,词风偏婉约。

特别是《清平乐》这一词调在毛谤、晏几道、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的创作下,更是坐实了婉约风貌。直到后来苏轼、辛弃疾等一干豪放派词人的出现,什么词牌都能豪放入词,《清平乐》受其社会词风影响,才不断发生变化,不仅仅词内容不再局限风月有所扩大,整体感情基调也由低沉逐渐转向高亢。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1)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几首《清平乐》经典之作,其中有辛弃疾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抒发朴素安适的爱国之心;也有黄庭坚官场失意,抒发惜春伤时之感;还有毛主席六盘山上振奋人心,激扬斗志;更有千古词帝李煜,抒发离愁别恨。

《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出手,不同凡响。这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并且富有生活情趣的咏雪词,非常符合诗仙的写作手法。词的上阕简洁明快交代了赏雪的时间、地点、心情。下阕气势豪迈瑰丽多姿的分别描绘从空中,地上所见迷人雪景。词的最后两句更是大胆新奇,惊人骇俗但又极符合生活情理写出了空中雪花纷扬的气势,非常有意境,历来被人称赞。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2)

《清平乐·别来春半》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分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半,眼前的景色,令人柔肠寸断。开篇即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从“别”字可以看出,李煜应该是跟谁分别了,因此产生了离愁别恨的情绪,于是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写下了此词。从历史我们得知,公元971年,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不料被扣留在汴京。三年后,李煜请求宋太祖让弟弟从善南归未果。李煜便以思念之情入词,以离愁别绪为中心,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心中忧愁,去之还来,屡屡不休。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3)

《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词作者用精细笔触来表达恋情中淡淡那的愁感,言浅而情深,韵短而味长。细细的秋风吹落了梧桐叶,紫薇朱槿花也全部凋谢,斜阳照着栏杆。我饮三杯两盏淡酒,在西楼独睡,通过这精雕细刻的笔墨,描写了这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冷清落寞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主人公淡淡的愁思。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4)

《清平乐·留春不住》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这首词是用卷帘法所写,上阕应该从“昨夜南园风雨”开始理解。先起风雨,早上才能看见花落,听见黄莺娇啼。下阕写一个上台演奏的歌女,着墨不多,但内容深刻,演出效果很好,再获得满堂彩声之后并没有幻想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全词上下阙讲的似乎是两码事,但是仔细理解却是一回事。因为人生的幸福都是自由生机在春风之中,而不是高楼大厦之下。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5)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去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对于黄庭坚的词,后代毁誉参半,但对于这首《清平乐》来说,传诵至今,向来获得好评。惜春伤春是古代文人比较多写的一类题材,但他这一首词,和他人不一样,写的新颖风格清奇,语言轻巧,反映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这是坐着被贬宜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05年,上阕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阕写是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这首词对于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6)

《清平乐·阴晴未定》

宋·贺铸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鸟啼人静。

早早就纯情,可怜老去兰成。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伤春悲秋,是古人传统,但这一天,以春景衬托晚年落魄流离的状态,显得格外新奇。作者起笔极为平淡,从日常天气开始写,就和写日记似的。词的下片抒情,引起对青春的追忆,对现在老来的感慨,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7)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南国所作,借赏梅自叹身世。全词上下两阕,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切,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挨了做了形象的概括和总结,写梅的入骨传神,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被后人评论家颂为“易安梅花词之冠。”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8)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爱国文人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作者自从南归以来,由于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与当权者政见多有不合,所以屡遭贬谪和打压。在贬谪期间的他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也写下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词中所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而是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心。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写于哪一年 九首清平乐经典之作(9)

《清平乐·六盘山》

近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中央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又接连打了几次胜仗,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主席翻越六盘山时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联想起过去的峥嵘岁月有感而发写下的咏怀之作。这首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感情充沛。既回顾艰难的万里长征,又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斗争必胜的决心。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九首《清平乐》,您最喜欢哪一首,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