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庄

关于玛雅的种种传说一直让西方探险家们跃跃欲试,18世纪七八十年代,受一些出版物的启发,不断有人自行跑到那片丛林中去寻找。这些活动引起了行政长官何塞·德·埃斯塔切里亚(Jose de Estacheria)的兴趣。1784年,他派遣了中尉何塞·安东尼奥·卡尔德隆(Jose Antonio Calderon)前往帕伦克。在当地废弃的庙宇中,卡尔德隆和他的手下发现了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人形和文字。德·埃斯塔切里亚收到报告后即向西班牙政府汇报了这一发现,政府先后又派遣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前去,这可说是对玛雅遗址第一次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索。之后,大约1822年左右,开始有玛雅遗址插图的文本出现在了市场上,不过西班牙人拒绝承认这些辉煌的建筑和艺术品是当地土著的传统,而以各种假设来掩盖事实,比如说是来自埃及的失落部落或逃离忽必烈汗的中国难民建造了这些神秘的城市。

玛雅遗址的发掘自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当中就包括当时正在北美从事教学和田野调查的君士坦丁·塞缪尔·拉芬斯克(Constantine Samuel Rafinesque),一位博学的怪才。此人在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都有不凡造诣,在物种方面的理论甚至得到过达尔文的引用。旅居北美期间,拉芬斯克调查了不少玛雅遗址,此外,据说他得到了来自《德累斯顿抄本》中的5页拷贝,从中得以破解玛雅人的数学符号。1832年,在一本叫作《大西洋杂志与知识之友》的刊物中,拉芬斯克发表了一封信件,宣称他从中美洲的奥托鲁姆或帕伦克的象形文字中找到了玛雅人的数字:一个点代表1,一条横杠代表5。根据他的推测,甚至还有数字0的存在。事实上,0符号早在公元前36年就出现在中美洲的雕刻上,远远早于西欧,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后人最终推出了玛雅人使用的是一个20进制的计数系统。

玛雅象形文字相当于表情包(丛林不语鸟自鸣)(1)

阿尔弗雷德·莫斯莱(Alfred Percival Maudslay)在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玛雅遗迹考察

1865年,德国人恩斯特·威廉·弗斯特曼(Ernst Wilhelm Forstemann)来到了德累斯顿皇家图书馆担任首席图书馆员,他有着非常好的历史和数学功底。巧的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德累斯顿抄本》就尘封在此,到了弗斯特曼手中,终于有机会讲出它的故事了。用了十多年时间,他从中破解了玛雅人的历法系统,发现他们有一个以52年为轮回的日历轮,还从金星的运行规律中建立了金星年(后来有人破解出这被他们用作战争的时间指示)。弗斯特曼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制作了这个抄本的副本,1880年发表自己的发现时,他印了大约60本论文集,包含了抄本的彩色照片。1892年他又再次将抄本整本翻录。事实证明,这次翻录太有必要了,因为原抄本后来在二战期间毁于盟军对德累斯顿的轰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