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

正一观大门

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云锦山便由此而改名为“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张盛回龙虎山,为祭祀祖天师而兴建起“祖天师庙”,每逢三元节,登坛传录,各地学道者纷至沓来,形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的繁华景象。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2)

桑海沧田,“天师庙”也几经修葺,名称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时改为“正一观”,至今仍叫这个名字。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个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3)

仪门

正一观仪门上画的两个门神,分别是秦叔宝和尉迟恭。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4)

祖师殿

张道陵创立正一之道后,时人称张道陵为人天之师,于是又称天师道。张道陵羽化前授印剑符录于嗣师张衡说:“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三绪,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故此,教主天师世袭制便成了天师道的突出特点。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5)

鼓楼

院内东西建钟鼓楼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6)

炼丹井

道士过来招呼,说喝了井水三个月不得感冒,一次是十元,这叫积功德。我从此井旁匆匆走过,见井水清澈。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7)

汉献帝时,曹操征服汉中,在蜀汉以政教合一统治了三十余年的张鲁顺应自然,以印剑符纂授予其子第四代天师张盛,说:“大江之东云锦山,亦名龙虎山,祖师正一元坛在焉。汝可以印剑符纂往住其地,永宣祖教,以传于世。”张盛迁回龙虎山,修治祖天师元坛于此,每岁三元日登坛传教,从学千余人,是为龙虎宗。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8)

此后天师在龙虎山嗣传六十三代,香火不绝。宋元以来,道教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纂统归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敕为正一教主,官居一品,时正一道才正式成立。随后,世袭天师便由提举三山符纂升到掌管天下道教事。从此,作为全国天师道的活动中心龙虎山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正一道祖庭。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9)

玉皇殿

正一观坐落在龙虎山脚下,它座东朝西,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丹得道之地。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0)

祖师殿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1)

祖师殿前龙虎石雕

唐天宝年间(724—755年),道士吴筠曾以一首《龙虎山》对这里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道士身披鱼鬣衣,向日忽向青天飞。龙虎山中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2)

正一观最早的名称为“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同时,天师张盛还在这里修复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旧址,并在此居住下来,每年三元节时,登坛传彔,各地学道者千余人涌向这里。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3)

石龟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4)

全真派与正一派的区别:

全真派,创立者是王重阳,其弟子相当于佛教里集体生活在寺庙中的和尚尼姑。他们必须出家在观,身着道装,束发面须,修身养性,终日与青灯黄卷为伴,以炼丹成仙以求长生不死为其主业,而且要求食斋禁荤,不可结婚生子,必须遵守许多奇怪的清规戒律。张天师创立的这个正一派,似乎更人性化,其信徒相当于带发修行的佛门弟子,不但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而且不必道装束发,也可以吃荤,平时用道符为人降神驱鬼、祈福禳灾。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5)

正一观全景

据《龙虎山志》载:汉和帝时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真人六十余,饵之而容颜益少,若三十许人。顺帝时,真人闻巴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时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于是前往四川。居鹤鸣山,著道书(《老子想尔注》及《正一盟威经录》),尊奉老子(太上老君),新出正一之道,以二十四治(名山)为传教点,外以神明符咒,内用医药之术为人治病消灾,颇得群众信向,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道教组织——五斗米道(凡求医、从道者需交五斗信米以备饥荒而得名)。从此,张道陵便成了中国道教的鼻祖,张道陵得道成仙之地龙虎山也就成了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龙虎山从此便声名远扬。

道教张道陵厉害还是三清厉害(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16)

正一观大门应是朝西的,门外有七星池,对面就是泸溪河,泸溪河总体上是由东南流向西北,再向北注入信江(也叫白塔河),这一段河流是由南向东流的。我在院内南面的房子(可能叫天师草堂)里卖了本《龙虎山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