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瑞祥

华语智库公众号 & 微博

保尔对苏联共青团员的演讲(俄罗斯社会呼唤保尔回归)(1)

1月28,俄罗斯表演艺术家,电影《保尔·柯察金》的饰演者瓦西里·拉诺沃伊因患新冠肺炎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7岁。

拉诺沃伊曾在很多电影中扮演主角,因出色的表演艺术而获得苏联和俄罗斯各种勋章.奖章和荣誉称号。他逝世后,俄罗斯总统助理和许多国务活动家,国防部长绍伊古等军队高官;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等市政官员都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和悼念活动。2月1日,普京在叶利钦诞生90周年之际,前往莫斯科新处女地公墓,在向叶利钦灵墓献花后,也向拉诺沃伊献花以示哀悼。普京总统说:“他是一个应该被我们铭记的人,他是一个爱国者。”

1、俄罗斯社会需要保尔的回归

普京和绍伊古这一代人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他们都是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看着巜保尔·柯察金》的电影和连环画成长起来的。保尔是新的红色政权的坚定捍卫者,苏维埃政权辛勤的建设者。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高贵品质和勇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植根于那一代人心中。尤其是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保尔的形象对苏联青年产生过巨大的教育作用。千千万万的青年以保尔为榜样,在与德寇的斗争中,英勇地保卫着自己的祖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榜样的力量。

俄罗斯这些年来,一直挺立在与美国和西方斗争的第一线,经济下行,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有大幅度的提高,人民对政府工作有所抱怨,也是情理之中。一位俄罗斯作者在网上道出了一些俄罗斯人的心态。他认为,当下老年人想到的是退休金是否能增加,中年人考虑的是福利会不会更好,年轻人渴望找到收入高的工作,而孩子们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享受着和平安宁的人们,有几个人在思考国家的安危?他们也不去想,美国和西方在政治上打压,甚至要干涉俄罗斯,经济上制裁封锁,军事上频繁地进行军演和挑衅。美国和西方操纵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利内,播出一段普京豪华官邸的假视频,利用人民对腐败的痛恨,从而想振臂一呼,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于普京悼念拉诺沃伊的悼念活动,俄罗斯各大媒体都给予了大量报道,当时并未引起高度关注。而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俄罗斯未经批准的抗议活动上。而正好是普京对拉诺沃伊高规格的悼念,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化解和削弱了这场政治危机。普京说拉诺沃伊是一位爱国者,这不单单是对他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保尔的高度评价。普京总统也是号召人民要以保尔为榜样,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捍卫俄罗斯。俄罗斯需要千千万万的保尔,而不是分裂国家的纳瓦利内之流。也正是普京的号召,俄罗斯人才有可能反思,他们也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也由于国家层面的一些措施,执法机关的努力,参加游行示威的孩子的家长所做的规劝工作,俄罗斯的抗议活动至进入2月以来,得以缓解。2月14日,情人节这天,街上也没有几人,也只见情人的身影。反对派逢周末就要举行的抗议活动“蜡光灯火”集会也宣告失败。

2、要高度警惕美国和西方把青少年当作颜色革命的工具

去年8月,白俄罗斯爆发了反政府的游行示威活动,参与者有大量的青少年。而今年1月23日发生在俄罗斯全境大中城市的未经批准的抗议活动,又出现了大量青少年的身影,其中不乏未成年的孩子。将青少年作为街头政治的人力资源,把他们沦为颜色革命的工具,这种拉人头的手法和作派并不鲜见。从美州的委内瑞拉,中东的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东欧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和中亚地区的某个国家,我们都一一领教了。但俄罗斯这次的抗议活动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广泛地召集人员,特别是青少年。第二就是参加的青少年呈现年龄更趋偏小的现象。

俄罗斯总统儿童权利问题特别代表安娜·库兹涅佐娃指出,这次抗议活动中出现了三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第一种是随父母出来的,他们年龄偏小,他们压根不知道要去哪里。第二类是16至17岁的少年,他们倒是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知道去了会有风险。另一类就是9至13岁的孩子,他们完全出于好奇,看看街上到底出了什么事?大家都去了,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去蹭热闹。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都不知道反对派组织者的目的和企图,他们都被蒙在鼓里,也不知道,这是组织者下的套,挖的坑。这种违背孩子意愿,想把孩子召集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对孩子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对社会的犯罪。

针对这一情况,俄罗斯迅速应对并制定了关于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内容实施监控的俄罗斯联邦法律,该法已于2月l日起生效。

国家出手,净化网络空间,不允许负面的和破坏性的信息流泛滥,或者是让这些不良消息源在未传导到孩子们时就过滤掉。否则,今天这个组织者发一个游行消息,明天那个发一个集会号召,那么,学校、家长和执法机关永远都处于被动状态。

还有专家支招,要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形式,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青年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要把疫情期间志愿者的工作纳入就业轨道。年轻人可以为社区作贡献,为老人送菜送水果,他们应该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军。

疫情期间,孩子们不能去学校上课,要搞好远程线上教育。要解决远程教育的物质和技术问题,如电脑、耳机等技术设备,让孩子能更好地接受远程教育,不能让孩子们放任自流,给反对派的组织者任何机会。

3、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也贯穿孩子们的整个成长过程。教育和培养是孩子们成长的两个重要环节。学校承担着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而父母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父母的言行举止,精神操守影响孩子的一生。另外,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也属于教育的重要环节。用大量的爱国主义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来充实他们的生活空间。用真实的历史故事,感人的个体榜样力量,用高尚的生活情操来教育孩子,使他们从小逐步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家国情怀,从而对爱国主义产生朦胧的憧憬。一本好教材,一本好小说,一部好电影都能起到受益终生的效果。

如果说拉诺沃伊演活了保尔·柯察金,那么,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写活了保尔·柯察金。他是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以自己战斗的经历为基础,但绝不是自传体的形式,而是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岀来的,鼓舞和激励数代人的长篇巨著。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中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他也是一个不应被中国人民忘记的人。1999年仲春时节,我随某市政府外经贸考察团赴乌克兰考察。在华人侨商的安排下,驱车数小时,来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乡沃沦省维里亚村。它座落在乌克兰广袤的平原上。这是一座典型的一层平房的农家小院,四周果花飘香,宁静而典雅。纪念馆只有几间房,里面陈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各个时期的生活和工作照,以及生平事迹展览。接待我们并负责讲解的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她说,感谢中国同志到这里来参观,现在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不来了,少先队员也不来过队日了。我纳闷地问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她无可奈何地告诉我,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听了她的这番话,我感到莫名的失落与惆怅。果不出所料,没过几年,一场郁金香革命就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乌克兰成了东不能靠、西不能被接受的国家,真可谓东不成西不就。

尽管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没有能够继承和发扬,但这无损于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人民,热爱他的苏联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和光辉的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仍然是一本革命的教科书。“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时就能够说:我己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庆之际,就把这段至理名言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摘录于此。让它时刻提醒我们,我们从哪里来,走什么路,要到哪里去。并鞕策和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而英勇奋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