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童游

红岩都有哪些故事(红岩前身有个版本叫锢禁的世界)(1)

重庆歌乐山“浩气长存”烈士群雕。(网络图)

早就听过民间传说:曾经在《重庆日报》任副刊编辑的杨本泉,也是参与著名的长篇小说《红岩》的执笔人。11年前的“11.27”前夕,笔者在重庆江北爱丁堡小区,见到当时还在世、已是87岁高龄的杨本泉老人。与笔者交谈时杨老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记忆清晰地对笔者说,我不是《红岩》的执笔人之一,而只是做了《红岩》之前的部分工作,最多只能说为《红岩》打了个底子。这是曾经被错误划为极右派、默默在文学上耕耘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首次向笔者敞开自己的心扉。

红岩都有哪些故事(红岩前身有个版本叫锢禁的世界)(2)

著名作家杨本泉。

哥哥敏感题材重大 弟弟写出坐监经历

1923年出生在四川武胜县的杨本泉,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48年起先后在重庆《商务日报》、《国民公报、《大公报》、《重庆日报》任编辑、记者、编辑部副主任、副刊组长等职。除了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派强迫“劳动改造”22年(1957—1977),杨本泉主要精力用在文学编辑工作上。1981年6月,他从《重庆日报》社调入停顿18年后刚恢复的重庆出版社任副总编辑。杨老说,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1940年和一批爱好文学的同学一起成立了“突兀文艺社”,并担任社长,当时的“突兀文艺社”经常得到茅盾的热情支持和辅导。杨老回忆说,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他时任《国民公报》编辑部主任,对当时发生在重庆歌乐山的“11、27”大屠杀非常关注,认为是非常重大的创作题材,特别是因其胞弟杨益言(《红岩》作者之一)是从渣滓洞活着出来,于是就动员胞弟把在渣滓洞经历的故事写出来。随后,杨益言在1949年12月初,以“杨祖之”笔名在当时的 《国民公报》上发表了《我从集中营出来》的纪实性回忆录。杨本泉说,这是胞弟写个人在中美合作所的情况,也是全国第一篇反映渣滓洞魔窟的文章。杨本泉说,1950年1月,为了配合重庆对“11、27”殉难烈士的悼念活动,他还找来胞弟杨益言、兼善中学同班同学、“11、27”脱险志士刘德彬、罗广斌(《红岩》作者之一),在《国民公报》上发表了《如此中美合作所》特刊,特刊刊有烈士照片、人物小撰,还有《火烧渣滓洞》、《血洗白公馆》等文章。

红岩都有哪些故事(红岩前身有个版本叫锢禁的世界)(3)

杨本泉在阅读。

《圣洁的血花》引起全国极大反响

1952年,重庆市作协开展征文征集活动,作为评委的杨本泉一直认为”11、27“是个非常好的题材,于是也担起了组稿责任。他找到杨益言等人,用报告文学手法写出了大约近3万字的《圣洁的血花》,发表在当时的《大公报》上,之后就迅速在全国引起强大反响。广州一出版社很快为此出版了《圣洁的血花》小册子,传到北京后也出版了相应的小册子。杨老说,他为《圣洁的血花》改稿、制定了标题。杨本泉说,当时是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宣传大气候,”11、27“题材的作品得以广为宣传,杨益言、罗广斌等人通过共青团组织到处作报告、演讲,广播也广为传播。不过当时许多人反映说,广播经常只听了半截,能否将这些感人的故事用书的方式写出来呢?杨老说,这给杨益言等3人出了个难题,因为他们都缺乏创作经验和功底,他们当时也找了一些作家帮助,结果也没有下文。

红岩都有哪些故事(红岩前身有个版本叫锢禁的世界)(4)

在记录中的杨本泉。

受邀指导《锢禁的世界》创作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杨益言等三人再次想到了已在《重庆日报》副刊做编辑的杨本泉。杨老回忆说,1955年,当时都在团市委工作的杨益言、罗广斌、刘德彬三人商量好后,由罗广斌出面找到他说:老杨,我们作报告讲江姐等英烈,群众说他们在广播中听不完整,希望能出版反映”11、27“事件的文学书籍。你是搞文学的,解放前还得过茅盾颁发的奖。我们三人中,一个是你亲弟弟;一个是你同学;我算你一个小哥,想请你出面指导我们创作。杨老说,当时自己虽然没有坐牢的经历,但是考虑到其题材的重大影响,也就答应了。

但是要参与专门创作哪来的时间呢?到1956年时,因”肃胡(风)“影响而受到审查的杨本泉,意外得到报社给的3个月创作假(杨本泉现在想起来认为:可能是对他受影响的补偿),杨益言知道后马上把消息传递给了罗广斌,罗非常高兴,马上写了个报告给时任市委组织部长肖泽宽, 肖当即就批示同意他们4人组成创作班子。

红岩都有哪些故事(红岩前身有个版本叫锢禁的世界)(5)

游客参观毛泽东在红岩村的办公室。

南泉创作2月多 40万字初稿出

杨老说,1956年他们4人一起来到南泉关在房间里开始了《锢禁的世界》(杨本泉取名)创作。当时杨本泉住的是单间,另外三人住的是一个大房间。作为指导创作的杨本泉对三人说,先从报告文学写起来,今后再发展。他对他们三人进行了分工,各自写自己熟悉的情况,然后大家综合起来修改。当时分工是杨益言、刘德彬写渣滓洞,曾经被关押在白公馆的罗广斌写白公馆,最初该作品分成18个章节,总体写好后,由杨本泉来润色、修改。杨本泉说,当年南泉创作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每天早上8点开始坐下来写作,晚上有时也喝喝酒、散散步讨论、交换意见。经过2个多月后,尽管作品还比较粗糙,但是40万字的《锢禁的世界》出来了, 当时还请来了有关文学专家进行审查。杨老回忆说,那时出版社认为作品粗糙了,没有出版。 杨本泉就把该作品寄到中国青年报一部门负责人手中,被推荐2章给中青报刊用后,在全国引起非常大的反响,随后重庆的《红岩》杂志也迅速刊载。

杨老说,1957年他被划成极右派后,在第二年就被武装押解到云南修铁路了,到1962年3月才回到重庆,这时《红岩》已在1961年底出版了。杨本泉认为,虽然《红岩》是在《锢禁的世界》基础上发展创作出来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他说,《红岩》是集中了更多人的心血和创作经验,特别是当时的肖泽宽部长,为创作找了很多的地下党补充材料。可以说这是我党组织创作文学作品的一次成功尝试。

红岩都有哪些故事(红岩前身有个版本叫锢禁的世界)(6)

讲解员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为游客讲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