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及其与鼻咽癌的关系 鼻咽癌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EB病毒是1970年被发现的DNA 病毒,疱疹病毒属(人类疱疹病毒5型),双链线状DNA结构,17.5×104 bp大小,分子量108 人群感染EB病毒的概率极高,达90%~100% 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 以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鼻咽癌一定感染eb病毒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鼻咽癌一定感染eb病毒了吗(和鼻咽癌有什么关系)

鼻咽癌一定感染eb病毒了吗

EB病毒及其与鼻咽癌的关系 鼻咽癌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EB病毒是1970年被发现的DNA 病毒,疱疹病毒属(人类疱疹病毒5型),双链线状DNA结构,17.5×104 bp大小,分子量108。 人群感染EB病毒的概率极高,达90%~100% 。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 以上。

一般大多数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处于潜伏状态,少数被激活释放病毒(<10 %),如感染细胞总数增多,随被破坏细胞释放人血的抗原量,后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血清中抗体量的变化间接反映体内EB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研究最早并在临床诊断鼻咽癌过程中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是VCA和EA。 VCA是在感染EB病毒后最晚表达的一种抗原,可在宿主体内终身存在。抗VCA-IgG抗体普遍存在于各种人群的血清中,但抗VCA-IgA多见于鼻咽癌。 EA抗体罕见于正常人,但在鼻咽癌患者特异性较高。

VCA-IgA抗体与鼻咽癌患者放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血清VCA-IgA抗体滴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在复发、转移时会再度上升。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血清VCA—IgA抗体滴度即开始下降,在此后1~22年时间里,逐渐降低。但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病例,其血清VCA-IgA抗体滴度又复上升,可达治疗前水平。

所以,监测治疗后鼻咽癌病人血清VCA-IgA抗体滴度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便于临床及时处理,延长患者生命。放疗前患者VCA-IgA抗体滴度水平越高,其疗效越差。因此,血清VCA-IgA测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