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就是赚到!


正常人的骨骼存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正常两者存在平衡,成骨细胞增长,骨骼生长;破骨细胞活跃,骨骼就会被破坏。


所谓溶骨性骨破坏,就是破骨细胞活跃,破坏骨的正常结构,导致骨溶解。


1、纤维骨皮质缺损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1)


图1男孩,踢足球时脚踝扭伤,肿胀。正位片X线显示胫骨干骺端外侧边界较清的透亮区,仅局限于皮质内,周边可见轻度硬化,无骨膜反应。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也称作骨纤维结构不良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2)



图2一骨发育成熟患者的左股骨近端正侧位片: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位于股骨近端,骨内膜呈扇形样改变,基质呈毛玻璃样。


3、内生软骨瘤(enchondroma)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3)



图3内生软骨瘤患者,股骨远端骨质破坏区,呈中心型生长,边界较清,周边可见轻度硬化,病变内见多发沙粒样钙化。


4、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 EG)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4)



图4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左侧额骨可见穿孔样溶骨性破坏,边界无规则呈地图样,周围无硬化边。


5、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5)



图5股骨远端外侧见膨胀性,多房性骨质破坏,偏心性生长,其内见网格状改变,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


6、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 NOF)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6)


图6胫骨干骺端及远端见多发囊状高透光区,边界清,周围可见硬化边,未见明显骨膜反应,病变未累及生长板。


7、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7)



图7腓骨骨母细胞瘤,肿瘤呈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厚薄不均,边界清楚,邻近骨皮质变薄、破溃,病变内见斑块状钙化。


8、转移瘤(metastasis)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8)



图8溶骨性转移瘤,最常见的溶骨性转移原发病为肺癌。


9、骨髓瘤(myeloma)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9)



图9椎体多发骨髓瘤,椎体形态失常,呈溶骨性破坏。

10、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 ABC)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10)



图10肱骨近端膨胀,可见低密度溶骨性改变,其内可见分割,周边可见硬化。


11、骨囊肿(bone cyst)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11)



图11股骨大转子处类圆形密度均匀的高透光区,边界清,周围无硬化边。


12、甲旁亢性棕色瘤(brown tumour)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12)


图12女,20岁,慢性肾衰病史。桡骨远端碰撞性多囊性高透光区,边界较清,骨皮质变薄,局部骨皮质吸收缺损,扫描野内骨整体密度减低(骨质疏松)。


13、骨髓炎(osteomyelitis)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13)



图13骨髓炎后形成脓肿,可见骨吸收区,边缘可见明显硬化。


14、成软骨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骨吸收骨形成骨溶解区别(14种常见溶骨性骨病变汇总)(14)



图14男,14岁,膝关节疼痛。股骨干骺端不规则高透光区,跨越生长板,边缘可见硬化,未达关节面,病变内部密度不均,见条片状高密度灶。


总结:


溶骨性病变无外乎上述这些疾病,有了这样的大体概念,遇到类似疾病时才能有的放矢,再通过每种疾病的其他特点,才能排除和锁定某些疾病,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来源丨新乡医学影像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