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

1976年1月11日那一天,北京长安街上站满群众,雾蒙蒙的天光笼罩大地,似乎看不见一点希望光彩。人们一致佩戴黑纱白花,静默无声等待一辆灵车驶过长长、肃穆的街。没有人发出声响,仿佛都在担心打扰了那人在人间走过的最后一段路

灵车缓缓而来,又缓缓而去。人群里不知是谁,发出一阵短促抽泣,好像戳破气球的尖锐细针,一声、一声哀嚎接连响起,汇聚成一股又一股沉重悲伤,飘荡在偌大首都。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2)

泪水滑过在场每个人苍白的脸颊,他们望着灵车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愿散开。十里长街送总理,人民群众共哀悼。

周总理的离世,让全世界为之悲痛,那么在总理最后的日子中,他见过谁,说过什么话,你知道吗?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3)

01,最后时日:总理要见谁,就让见谁

1972年5月,总理确诊膀胱癌。1974年6月,因病情加重,他住入305医院。同年12月,原本依旧坚持忙于工作的他,陷入断断续续的昏迷状态,了解他病情的人似乎都预感到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同月20日的清晨,一直没有意识的总理突然清醒,提出要见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组主任的罗青长。消息传出,却被当时正在值班的张春桥拒绝,他对总理的秘书说:

"总理已病危,不能见任何人,也不能谈工作。"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4)

秘书无功而返,可他不忍总理失望,思考再三,最终把突破点放在一贯和总理亲近的邓公身上。邓公接到秘书电话,果然急了,说:

"都什么时候了!总理想要见谁,就让他见!"

得到邓公的指示,秘书马上通知罗青长,安排相关事宜。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5)

对于总理的召见,罗青长是十分意外的,同时他也有些许高兴,因为总理能见人、能谈工作了,就意味着总理病情已经好转。可惜现实注定让罗青长失望

他急匆匆跑到医院,见到已然被病魔折磨到瘦弱变形的总理,没等他强忍住悲伤情绪,只说了一句:"抱歉,我有些疲倦,让我休息10分钟再说"的总理再次陷入昏迷。

一个又一个医生、护士冲入病房开始抢救,罗青长被迫退出来,站在旁侧会客室等待总理清醒。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6)

时间一点点向后挪,不知过了多少个"10分钟",罗青长才听到总理苏醒的消息。他赶忙回到病房,回答总理关于台湾近况和身在台湾的老朋友们的问题。

两人的交谈只持续了15分钟,总理便再次说不出话来。他休息片刻,艰难对罗青长叮嘱了一句:

"别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

话音未落,他即缓缓合上双眸,又一次陷入昏迷。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7)

罗青长终于难掩悲伤,转过身静静哭泣,悄悄离开了病房。此后世人常说,总理在逝世前召见的最后一人正是罗青长。对此,有一个人认真表达了反对意见,他说,自己才是总理真正最后召见的人。而他就是原中央警卫局的副局长,叫邬吉成。

他为什么这么说?周总理又是什么时候召见他的呢?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8)

02,一生遗憾:我是周总理最后召见的人

依照邬吉成回忆所说,周总理召见他的事发生在1976年的1月2日。那时候的周总理早已进入弥留之际,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当天中午,他短暂清醒过来,口气模糊微弱地对身边人说:

"找wu……wu……"

"wu"什么,看护者没有听清,由此导致工作人员非常纠结。他们能猜测到周总理是要见一个姓"wu"的人,可这个人到底是谁?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9)

总理身边确实有"吴姓"工作人员,他是总理值班室的主任吴庆彤,但再次苏醒的总理否定了这个猜测,他见工作人员依旧一头雾水,艰难地又吐出几个字:

"钓鱼台……wu……"

工作人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总理要见的是一个既没有与他有工作交际,又不在他主管范围内的邬吉成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0)

为了确定这个信息,工作人员低声询问:

"您要见的,是不是钓鱼台的邬吉成?"

周总理点了点头。警卫员见状,赶紧离开病房去给邬吉成打电话:

"速来305医院,总理说要见你。"

邬吉成非常诧异,连忙叫上司机赶了过去。后来他说,他抵达医院的时间是下午2点左右,他在值班室见到了警卫员,警卫员示意他直接去病房。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1)

可没等邬吉成进入病房,值班的护士便告诉他:

"总理昏迷了,请你在旁等候。"

邬吉成回到值班室,等待周总理清醒。他从日头正盛,一直等到天光暗淡,终于有人来告诉他:

"总理醒了,但要先服药,等医生处理完,你就可以进去了。"

漫长的等待再度开启。因担心影响护士工作,邬吉成从总理病房旁侧的值班室出来,走到楼门口的警卫室附近转悠。由于害怕错过总理苏醒,他一整晚都没敢合眼。直至次日凌晨5、6点,邬吉成在医院走廊碰见了邓颖超等人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2)

邓颖超知道周总理要见邬吉成的事,对他说:

"总理还没醒,你别等了,先回去吧,等总理醒了,我再叫人通知你来。"

实在疲惫的邬吉成应了声"好",正准备转身离去时,忽而冒出个念头,问邓颖超:

"我能在门口看看总理吗?"

邓颖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邬吉成走到半敞着门的病房外,悄悄望着躺在病床上消瘦不堪的周总理。很多年以后,他还能清楚记起那个场景,回忆的语气充满哀伤。可他什么也帮不了总理,只能默默敬了个军礼,静静离去。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3)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见,就是与周总理的最后一面。

1月5日凌晨,医务人员为总理进行了最后一次手术,他的病情并没有因此好转,连带着他本人,似乎亦有些不安,没有再提见什么人,只偶尔念叨几句"想回家住"。

1月7日,总理病情持续恶化,气息已非常微弱,医疗组人员不敢离开片刻,日夜驻守在他的床边,准备随时进行抢救。

1月8日早晨,主治医生发现周总理的脉搏细弱无力,情况不太妙,立刻联系相关专家,让他们速来病房。医生张佐良小声征求总理同意,打算为他插一根橡皮管排出黏痰。出乎意料的是,昏迷中的总理竟然真的被唤醒,他稍稍点了点头。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4)

随后医疗组迅速展开一系列抢救工作,但奇迹没有降临,周总理的生命还是走到了尽头。

周总理的死讯传出时,邬吉成正在首都机场,他迅速叫上司机往城里赶,路过南长街正巧碰上护送总理遗体的车队,他调头跟着车队一起去了医院,并与工作人员一同安放总理遗体。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5)

很久以后,邬吉成再回忆起此事,仍旧止不住叹息,他想不通,总理在弥留之际见他究竟准备叮嘱他什么?

若是总理能在那个黄昏苏醒一次,时间再长一点点该多好?或许这个谜题就能得到答案,或许这个遗憾就不会落下。可世事总无法尽如人意,邬吉成的遗憾,也是所有关心总理的人们的遗憾。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6)

03,十里长街:永别,敬爱的周总理

1月9日清晨,全国降半旗以示哀悼,悲痛的哭声在华夏大地响起,人们不约而同地感伤一位老人的离去。次日,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中央领导人依次进入吊唁厅与他诀别,人民群众堵在北京医院外,只为能够再陪总理一段。

告别仪式一共持续两天。1月11日,邓颖超等人亲自送周总理去往八宝山。夜幕即将降临的长安街上站满人群,随风飞扬的黑纱仿佛在无声诉说别离。人们久久凝视灵车远去,固执不肯散去,好似他们所敬爱的总理,会再次回来一般。

待到灵车抵达八宝山,不大的院落里同样聚集了许多人,他们簇拥着总理安睡的水晶棺进入第二告别室,等待真正诀别的时刻。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7)

当天晚上11点,总理的骨灰盒被放置在劳动文化宫。之后3天,首都人民陆续来此吊唁。1月14日下午6点,邓颖超亲自捧着总理的骨灰盒进入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把它放在了那里。

这一举动,是为完成总理生前一直挂念的心愿:能够看到华夏统一。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8)

次日下午周总理的追悼会由邓公主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无数花圈汇成海洋,无数人群走到纪念碑前静立默哀。当天深夜,邓颖超把丈夫的骨灰盒交给罗青长和警卫员。

自此,周总理在人世间的最后痕迹将随风飘散在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和黄河入海口的上空。

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周总理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人是罗青长)(19)

周总理的离世,是中华之痛、是中国人的损失,他对国家的热爱忠诚、对人民的爱护仁慈,将永远留在中华大地,为后世铭记。

罗青长遗憾未能实现总理渴望华夏统一的心愿、邬吉成遗憾没能听到总理生命最后的嘱托,可正如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

当年送您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您曾热爱的山河依然壮丽,您曾期许的国泰民安已然实现,敬爱的周总理啊,如今这盛世,是否如您所愿?

文/羽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