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您觉得这两句诗是不是很耳熟?

如果除夕夜不能回家,很多人都会吟诵这句诗,以此来表达自己孤独的心情。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两句。

其实不然,这首诗的妙处在于感情的层层递进。

我们来仔细读一读,看看诗人高明的手法。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写作背景: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

这一天是除夕夜,诗人正寄宿在石头驿馆(今南昌新建)中。

戴叔伦七十首诗(戴叔伦这诗千古流传)(1)

古驿馆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这旅馆中,谁来慰问我?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亲。

(1)诗人在旅馆中,为什么写“谁来问”呢?

因为诗人盼望有人来慰问他,可见诗人内心很孤独。

这一句设问,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感。

(2)那么,有人来慰问他吗?

并没有,只有寒灯与他相亲。

灯不会感觉到寒,“寒”是拟人词,所以是诗人感觉到寒冷。

(3)这两句诗包含什么特殊的感情吗?

没有特殊的感情。

诗人独自在外,这是很普通的孤独之感。

我们继续看后两句。

戴叔伦七十首诗(戴叔伦这诗千古流传)(2)

古驿站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今夜是除夕,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不能回到家。

(1)“一年将尽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独自在外,本来就很孤独,更何况今天还是除夕之夜呢?

大家看,诗人孤独的感情是不是加深了?

也就是说,“一年将尽夜”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之情,这是感情递进之一。

(2)诗人真的在万/里之遥吗?

石头驿在江西,而诗人的家乡在江苏,不可能有一万/里。

很明显,这是夸张了。

(3)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夸张?

这说明,诗人认为石头驿离家乡非常远。

大家想一想,如果离家比较近,诗人的孤独感是不是会稍微轻一些?

至少还有一丝回家的希望。

但如果相距万/里之遥呢?

很显然回家是不可能的,一丝希望都没有。

你们看,诗人是不是更加孤独?

所以,诗人的孤独之情又加深了一层,这是感情递进之二。

大家看这两句诗,诗人通过时间和空间连续两次加深了孤独之情,让这种普通的孤独之情变得格外有份量。

但是如果只写到这里,诗人的孤独之情还是不够深。

为什么?

因为诗人感觉到孤独,是由于除夕夜不能回家。

那么今年不回就明年回嘛,这没什么大不了啊。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很显然,这首诗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颔联这两句。

那么,诗人的感情又是变化的呢?

我们接着看后两句。

戴叔伦七十首诗(戴叔伦这诗千古流传)(3)

古驿站

寥落,这里是孤独的意思。

前事,指过去的事情。

支离,这里指漂泊、分散。

这两句是倒装句,正确的顺序应该为:悲前事寥落,笑此身支离。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为过去的孤独感到悲伤,为自己长期漂泊而苦笑。

(1)诗人为什么会悲伤?

因为过去孤独。

大家看,诗人的孤独不是今夜产生的,而是过去一直都有。

(2)诗人为什么会苦笑?

因为自己长期漂泊在外。

(3)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说明诗人因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一直很孤独。

大家发现了吧,诗人的孤独感是长期存在的,恰好今夜是除夕夜,所以才会更加孤独。

诗人通过今夜的孤独,来追述过往的孤独。

本来只有今夜孤独,现在好了,过往到现在一直都孤独。

你们看,这种孤独感是不是又加深了很多?

诗人的孤独之情又一次加深了,这是感情递进之三。

那么,这种孤独之情有没有办法排解呢?

我们看后两句。

戴叔伦七十首诗(戴叔伦这诗千古流传)(4)

古驿站

愁颜,指忧愁的容颜,这里指容颜变老。

衰鬓,指年老疏白的鬓发。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现在容颜变老、鬓发发白,明天又要迎来新春了。

(1)诗人为什么会容颜变老、鬓发发白?

“愁颜与衰鬓”,正是长期感受孤独的结果。

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心中的孤独之感无法排解,所以导致容颜变老、鬓发发白。

(2)“明日又逢春”有什么含义?

因为今天是除夕,所以明天是新的一年。

这很好理解。

那么诗人为什么用“又”字呢?

很显然,新春年年都有啊,但是诗人漂泊孤独的状况改变了吗?

并没有改变!

诗人长期以来一直在漂泊,一直很孤独,新春又怎么可能改变这种现实呢?

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内容:明天又是新春,而我还是要继续漂泊,容颜还会更加衰老。

这是痛苦的无奈之情。

你们看,诗人过去和现在一直很孤独,然后再想到未来,还是会很孤独。

这又一次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之情,这是感情递进之四。

我们来总结下这首诗的感情脉络。

戴叔伦七十首诗(戴叔伦这诗千古流传)(5)

古驿站

首先,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今夜自己孤身在外的孤独之情;

其次,诗人通过时间特殊和距离之远,连续两次加深了孤独之情;

然后,诗人回想过往,将孤独之情推及到过往,这又加深了孤独之情;

结尾,诗人将这份孤独之情推及到将来,未来仍然无法排解,这又加深了孤独之情。

你们看,诗人的孤独之情深不深?

我再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一遍:

(1)今夜很孤独;

(2)今夜还是除夕夜,而且离家有万/里之遥;

(3)不仅是今夜孤独,过去一直都很孤独;

(4)不仅是过去和今夜孤独,将来还要继续孤独。

这样看是不是更加清晰?

这就是感情递进的妙处:普通的孤独之情,经过诗人的妙笔加深了四次,然后我们发现,原来诗人无时无刻不孤独。

这才是这首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这首诗,我们要读懂诗人的感情并不难,但是要读懂诗人的感情脉络,了解诗人的构思,则需要我们慢慢品味,细细斟酌。

而这种写作思路,恰恰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