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夫妻二人过得好不好,要看厨房,厨房让生活多了烟火气。古人的想象里,神仙不用吃饭,过得意兴阑珊,于是时不时到凡间体验一把生活。有了孩子之后,我越来越觉得,生活,需要些吵吵闹闹的烟火气。

欢乐颂回顾(欢乐颂二十三)(1)

生活,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安迪一出场,就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自带“仙气”。生活简单规律:晨练—上班—下班—在家工作,工作基本是生活的全部。早晚餐一般就是牛奶、面包、麦片、煎蛋。她真的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精准、程序化。

这样的人,如果在国外,似乎感觉不到太多的不舒服。背井离乡的人们大多都是这样生活,可是生活在以“人情”为纽带的中国社会,这样的生活,就显得孤寂、落寞,尤其是当她体验了奇点带给她的温暖之后。

学习生活的智慧

人生有很多智慧,是书本学不到的。比如曲筱绡一眼认出“白渣男”的本领,不是“乖乖女”关雎尔能从书中学到的,那是从小摸爬滚打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这一点,连安迪都自愧不如。

22楼的四个女孩子虽然智商没有安迪高,只能算是个性迥异的普通人,而她却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最个性的曲筱绡,活得最洒脱,因为她的“真性情”,引导着安迪勇敢去拥抱生活;最圆滑的樊胜美,为人最仗义,因为她的热心肠,让本来就善良单纯的安迪不再“独善其身”;最直爽的邱莹莹,口无遮拦,虽然没心没肺,但活得肆意潇洒,让事事总靠“逻辑”的安迪,开始尝试突破自我;最没有个性的关雎尔,最有教养,虽然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但她的“阶级论”还是让安迪对她刮目相看。

不可否认的是,更重要的影响来自奇点。奇点的攻于人心,有逻辑的解析,让简单单纯的安迪,懂得了中国人际交往中很多不可言说的“规则”,比如那次和曲筱绡与赵医生的打牌。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他人不同于我们的生活阅历可以快速弥补我们知识体系的不足。

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挖掘他人身上的优点,加以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审视自我身上是否有他人的缺点,加以改正,有助于完善自我。

人,坐下来读书,静思己过;与人交往,完善提升自我。享受孤独,还要融入社会,知世故而不世故,这才是我们每个人要努力活成的样子。

欢乐颂回顾(欢乐颂二十三)(2)

有人帮扶的温暖

有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温暖。

22楼的关系从剑拔弩张到逐渐平和,只因为一次电梯事件。进电梯时,曲筱绡口口声声说安迪是“小三”,气氛尴尬,电梯突然停在楼层之间,随时可能有坠落的危险。此时,五个人牵起的手,以及被救后会心的微笑,抚平了心灵的隔阂。

樊胜美的父亲突发中风,家里还时时有人上门“索债”,五个人齐心合力,智斗“追债人”,赶跑她们之后,女孩们手里纷纷扔出来的“武器”,让大家紧紧相拥。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共患难”的友情更弥足珍贵,也会让我们不知觉地相互靠近。

安迪与奇点分手,又遇上了公司刘思明因为加班导致昏迷,加上网络的发酵,箭头直指安迪。安迪的心情差到极点,她更担心的是身上的“精神病基因”会因此“引爆”。22楼的樊胜美、关雎尔、邱莹莹彻夜守护安迪。

安迪醒后,为了答谢她们,决定给她们做早餐,在包奕凡的建议下,决定煎水饺。她专注地看着油锅,想起大家默默的守护,听着樊胜美劝解的话语,心里塞得满满的都是温暖。于是,她才会在22楼新年前最后一次聚会时,由衷感谢上天,能遇到大家。

我们羡慕《欢乐颂》五个女孩的故事,因为她们的温暖激起我们心底那份对友情最初的渴望。我们身边有太多来了又去的朋友,遇到危难时,谁又能倾心帮助?尤其是在背井离乡的外地,友情的温暖显得更加珍贵。

如果说《琅琊榜》是作者对心中道义的坚守,那《欢乐颂》就是作者对理想友谊的向往。五个女孩,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有过争执,有过欢笑,虽然物质生活差异巨大,但不影响心在一起取暖。她们是真正的“求同存异”,正如旁白说的,她们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简书签约作者,windy天意晚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