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某某一直精神异常,你心理学经验丰富,你去说说,就当帮他,如果言到病除,也算做了善事。

我说,我不是钟友彬,钟老先生作为精神科专家,不使用药物,用“话疗”就能快速让“变态心理 ”复原,所以,能力不及,这事免谈!

他说,心理学理论功能 如此强大,还有不行?

我说,说理也要讲求对象,即使钟老先生再世,遇到躁狂患者,他所创立的“认识领悟疗法”也会束手无策,因为心理问题无法介入就没有效果,患者不“认识 ”,哪来的“ 领悟 ”,又谈何疗效。

所谓的理,都有其适用范围,超出范围,无限度使用,轻则无能为力,重则适得其反。

大道理谁说都无用(有理为何寸步难行)(1)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说的人往往义正言辞,但事实却总出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寸步难行”情况,为什么?

有理走遍天下,这道理看似无懈可击,但什么是“有理”呢?解决什么是“有理”,就能解释为什么“寸步难行”的结果,不顾受众具体情况,就会出现你的“有理”就是别人认为“无理”的情况,沟通效果可想而知。

大道理谁说都无用(有理为何寸步难行)(2)

这是一个游戏规则问题。试想,对一个牙牙学语的儿童,你跟他讲伦理道德,让他知书达理,行为儒雅,即使你的理论再高深与正确,理想再高尚,显然不可能实现。同理,对一个成年人幼儿对待,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这里有一个心理受众规则的问题,那就是要根据受众实际情况,讲适合他们的道理,毕竟,你的道理是你自己的,是否适合他们,是另一回事,适合所有人更难。

大道理谁说都无用(有理为何寸步难行)(3)

谁违反这个规则沟通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就像跟乞丐讲营养均衡;跟双腿残疾的人讲如何奔跑;跟骑自行车的讲豪车保养学问。

现实生活中,“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看似矛盾重重,其实各自都是非常委屈,争取、争执、争吵的目的就是让对方认同自己的理。

大道理谁说都无用(有理为何寸步难行)(4)

这时候,“理”出现分歧,你的“真理”,别人认为就是“歪理”,哪个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长是短,是方是圆?

道理没错,它是无辜的,但放错地方,用错人,就不明智了。倘若选错理或者选错人,受众不接受,不认同甚至反对排斥,当然会出现“寸步难行”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