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说:“大道至简。”美食作家蔡澜说:“最好的食材只需最原始的烹饪方式。”钱梦龙先生说:“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读书。”肖培东老师说:“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掩卷细思:我的老师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堂只有听说读写的课堂,却让我们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若干年后,我竟然也成了语文老师,爱在幻灯片上积累绚烂,声影眩晕了脑袋,也迷茫了心。

万幸有机会聆听肖老师的课,不仅被他行云流水而又真实自然的阅读课折服,更被那虽临时起意,却是妙手点化的作文课所震撼,同时也找到了抵达学生内心的密钥。

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脚步(浅浅地教语文深深地凝视)(1)

“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花,叶,树,人,还有我们的语文课,都是这样!”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为我没有像肖老师一样凝视自己,凝视学生,凝视语文课堂。

肖老师没有说一堆语文外的哲学、美学,他教的是最基础的语文。实际上,他是一口深厚的井,他只想让学生饮到他们能够得着的甘醇。我天天想着深刻厚重,自己却如此肤浅。深思原因,一直以为自己喜欢教语文,却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喜欢。肖老师在阆中连上6个小时的课后,仍在去重庆的高铁上,用手机写下了美好的课堂。而我在自己的专业生命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懒惰。我凝视自己,潜心思考,诚心反思都源于自己的一时兴起。感触很深写一点儿,有时有事耽误,便不了了之。这样一曝十寒,自然没有感悟,没有启发,没有作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我每天凝视自己,凝视之下,必有回响。

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脚步(浅浅地教语文深深地凝视)(2)

我的课堂总是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总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或作者的人生经历强加给学生,学生没有共鸣,又开始责怪学生。究其原因是,我未曾真正凝视自己的学生,忽视了他们的生命感悟和生命成长。感觉自己深刻,因此自己的语文课堂必须深刻,于是孩子们便在深刻里迷茫自卑。听了肖老师的课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浅薄无知。幸而有肖老师的启蒙。

我的课堂,华丽夺目,悬念迭起,丰富斑斓,像一丛春天的花,繁杂妩媚。可是风一吹,落成一地残红。深究缘由,我没有凝视真正的语文课堂,漠视语文的核心素养。肖老师七年级的《一棵小桃树》,高二的作文课《叶萌叶落,车来车往》,内容这样不相干,年级跨度这样大,居然能天衣无缝地生长在一起。肖老师借教材之力,引发学生作文生活,让读与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脚步(浅浅地教语文深深地凝视)(3)

我的语文课堂,只是得到一个答案,因此孩子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展开。肖老师的语文课堂既问是什么,又问为什么。在最后一堂诗歌创作课中,问一个女生三次,并在关键时刻搭建支架助力思维爬坡。这样助长,但又不拔苗的课堂,需要长久地凝视。

成长的路,是缩不短的。从今以后我不再挖空心思地想象出其不意,争奇斗艳,而是脚踏实地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让学习真正发生。我将走专业路,不曲折,不婉致,简单朴素,像一棵冬天的树,苍劲枯瘦,经历风吹,摇出春天的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