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和反主流文化思潮漫及整个西方,社会学理论更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大流派相互融合,界限也不再分明其中具有综合性质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和侧重价值、认同、沟通与媒体等方面分析的后现代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社会学主要理论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社会学主要理论有哪些(社会学理论之后现代理论)

社会学主要理论有哪些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和反主流文化思潮漫及整个西方,社会学理论更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大流派相互融合,界限也不再分明。其中具有综合性质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和侧重价值、认同、沟通与媒体等方面分析的后现代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

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使丹尼尔·贝尔,他认为,社会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政体与文化。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技术和职业制度,是一个旨在协调个人的行动以达到特殊目的的职能结构:政体则强调调整权力的分配和评价个人之间与集团之间发生矛盾时的权力和要求:文化是指表达和象征和含义的领域。现代西方社会从产品生产转变为服务性经济,社会结构与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在后工业社会中是科技治国,在这种制度中,决定性的影响,属于政府部门和经济部门中的技术人员。即掌握新的智能技术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过去,社会结构、政体与文化三个领域是由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的。但在当代这三个方面正日益趋于分裂,分别围绕着自身的轴心原则以不同的节律交错运转,甚至逆向摩擦。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种价值观念方面的冲突更加突出,难以遏制。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矛盾和危机,贝尔也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一些政策制定原则:第一,理论知识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第二,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与控制;第三,创造新的智能技术制定决策,通过对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判断和设法把损失缩小到最低限度。

后现代理论是学者们对现代性建构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和造成的无数痛苦与不幸的反思而提出来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生了日益剧烈的变化,媒体、电脑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空间和时间经验,让人更强烈的感觉到社会文化的矛盾,甚至是根本性的断裂。于是,人们惊呼,现代性已经终结了,我们迈入了后现代社会。正如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状诚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结果就是他对本能的完全依赖,认为只有冲突和乐趣才是真实的和肯定的生活。第二,抹煞了事物的界限,坚持认为行动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第三,极大地冲击了历史戒律和心理禁忌,把曾经秘而不宣的东西公开宣布自己的意识形态,并把这一精神贵族的财产变成现今大众的财产。第四,后现代主义潮流沿着两个方向向前发展,一是哲学方面,它是一种消极的黑格尔主义。如米歇尔福柯认为人是短命的历史化身。犹如沙滩上的足迹,浪涛打来便荡然无存。以解放、色情、冲动以及诸如此类的名义,猛烈打击者正常行为的价值观和动机模式。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倾向,大体可以归纳如下。第一、反对整体化的倾向。所谓整体化的倾向,是指社会科学理论在揭示社会现象时,注重寻找合适化的关系和宏观的历史规律,后现代主义不仅否定现实的整体性,也否定历史的整体性,他认为,由于研究者学时的有限,人生经历的短暂、理论的局限,人们只能发现微观的小故事,根本不可能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研究了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段历史时期。便断言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这种做法是危险的,第二。反对单一的理论视角,社会成员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与环境及观点也是多元的。因此,这种阶级或经济的观点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单一的理论视角是难以揭示复杂的社会矛盾的,第三,重视话语分析,后现代理论认为权力关系存在于日常话语的风格上。通过对日常话语的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于知识和传统之中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第四,否定建立客观的社会学的可能性,后现代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历史与文化条件的产物。都是其先人假设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客观的社会学是不可能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学家应该倾听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进行比较分析,而不是去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后工业社会理论和后现代理论,不仅试图回答社会,现在是怎样的,以及社会将会怎样,而且还试图回答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工业社会型态的发展和解释后,现代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