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市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的社会更迭中逐渐建立起的体系,西周时期坊市制度已经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坊市制度逐渐形成,秦汉时期,坊制有了突出的进展,当时城内的居民区划被称作闾里,且布局已比较规则整齐。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1)

魏晋以后,坊市制度进一步巩固发展,隋唐则沿袭了前代的模式,并将其进一步制度化和规则化,达到了中国历代社会管理、城市规划的一个顶峰,也是城市封闭结构发展的高峰。

一、唐朝长安城内坊市制度的科学性

中国传统城市发展格局以及规划治理既受当时政治方面的影响,又被本身历史条件所制约,唐朝长安城内的坊市制度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坊市制度是经过一定历史积淀形成的

唐朝坊市的分离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坊市制度自西周萌芽,秦汉开始有了突出的进展直至唐朝时期达顶峰,这一过程中坊市制度规模逐渐完善,管理体系越发严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2)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坊市制度的发展也十分成熟,长安城内以中央南北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两郭的街道和“坊”“市”相对称,形成棋盘格式。

可以看出,长安城作为唐朝都城,市坊布局相当规整。

由此可见,坊市制度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经过历代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的。

2、坊市制度集中体现帝王意志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为本”自然是古代帝王统治者的集中一直体现,由于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民之生机,所以自古以来农业发展始终居于社会发展的首位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3)

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唐朝时期在农村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又能稳定农村地区的稳定劳动力,城市区域则推行坊市制,实行与坊市分离相适宜的市籍准入制度。

坊市制度在都城长安内的规范有序运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的流动,有效防止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溢情况,保证了农业生产,有利于唐朝前期的农业恢复以及社会稳定运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国家重农的思想。

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对市场的管理,对于农业活动的正常进行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城市有序发展。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4)

3、长安城内的坊市管理制度

唐朝时长安城内对“市”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其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市门早晚定时启闭,对启闭时间有着严格明确的规定,按时关闭和开启市门。

这在当时城市作为堡垒的年代,坊市必须服从所有规定按时开启和关闭,这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政府监管,也有利于商品经济有序发展。

分行列市制,《四库全书》记载长安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像这样将各种商品依据种类的不同而排列分类的方式,既方便市民交易,同时又便于市场统一管理,此后许多城市坊市的发展都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完善。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5)

此种将商品按照种类分布排列的习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律的;对于市场物价的调控,市司每十日评定一次市场的商品价格,将各类商品分上、中、下三等,并制作薄册,这也成为官府作为一切交易和评赃的依据。

政府制定如此由国家统一物价管理的制度,不仅便于市场管理, 同时也很有力地证明了唐政府已经强大到有足够的能力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对度量衡的管理。

唐朝时期政府十分重视对度量衡的统一,也对此作了统一明确的标准,不仅为消费者正当权益提供了保障,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交易产生的纠纷,以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

对特殊商品的管理方面,唐政府对于在市场内可交易的商品也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违禁商品一经发现,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可见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之严格。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6)

市容管理,使城市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主要体现在规定时限对市门进行修缮、严禁有意扰乱市众、禁止在市内私自乱造店铺、明文规定百姓不得私自改易市内建置模式、严禁市中无故走车马等,如此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市内市民们的安全,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市容美观的目的。

可见,经过前朝坊市的发展,唐朝坊市制度之繁荣已经达到顶峰,不仅方便了政治方面的统治,更方便市民生活,无疑是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此外,都城长安坊市发展之全面、商品范围之广泛、相关管理制度之完善,更是为唐朝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7)

二、唐朝长安城内坊市制度的局限性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与此同时坊市制度的发展也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达到顶峰,也正是因为唐朝越来越发展的经济,使得坊市制度逐渐显现出其局限。

1、坊市制度是人为推动的而非自然形成

坊市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进一步推动政治发展,方便社会管理对城市进行组织管理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市民商业活动进行严格明确限制和管理的制度。

以唐王朝都城长安为例,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坊市分离,城市中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存在明确的坊市界限,这就决定了市场的政治性质,而非随着社会发展自发形成的。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8)

这样的官市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不仅是统治阶级通过市场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生活需要,而且可以通过市场管理间接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在其产生之初,由于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秩序性特点为统治者所推崇,到了后期,坊市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秩序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坊市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必然为社会所淘汰。

唐代中期,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坊市制度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中国传统城市也随之进入开放式发展新阶段。

2、坊市制度阻碍城市经济自然发展

由于城市内部面积有限,市的规模有限,加之坊市分离,使之商业活动受限。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9)

唐朝时都城长安主要分东西两市,其中西市呈正方形,长宽仅各一千零五十米左右。东市的面积可想而知,可见,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坊市的市场规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偌大的城市中仅有几市,购买已经不便,加之面积又小,必然造成对消费者需求的限制,进而阻碍商业发展。

除此之外,唐朝长安城内还设市管理,不仅限制商人经营,还会安排相应级别的官员专门管理,并且强行规定物品的价格和交易时间,营业时间上的限制使工商业户错失了不少获利良机,这就使商业活动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对商业有着极大的排斥性,如此封闭式坊市布局越来越成为工商业发展的枷锁。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10)

还由于当时社会刻板印象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不仅体现在政府官员歧视工商业从业人员,更不允许商人从政。

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于商品交换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封闭的坊市制度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渐渐不能适应城市的继续发展。

3、坊市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统治阶级更好的行使统治权

坊市制度的特点是尽量将城内空间划分为相对封闭的区域,从而方便统治者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如此一来,不同区域人们的活动都是受到限制的。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11)

这一制度不但是政府严密防范居民的措施,也体现出我国封建社会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对思想自由的禁锢,坊墙的长期存在引发了人们对私有领地的极度爱恋,产生了相互排斥又谨慎保持与外界隔绝的心理。

唐代长安城内的经济活动基本被固定在东西两市,日中开市、日落闭市的规定、严格的市门启闭制度使市场失去了本该有的活力,还有宵禁和对市场的严格管理,使很多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无法进行,从而阻隔了人们交流思想和共同娱乐的权利,缩小了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视野。

正如白居易所说“隔街如隔山”,城市中如此封闭的格局必然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但有利于统治阶级统一管理。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12)

总结

总的来说,唐代坊市制度的发展是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特别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越来越发达,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坊市制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将市场活动作为统治阶级行使政治权利的武器,随之社会自然经济规律被政治干扰,价值规律以及供求规律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被人为的打破,自然无法真正地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商品经济难以真正繁荣的原因。

唐朝郡县制度的背景和影响(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13)

但无论是历史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还是城市的防御、管理、服务功能,以及维护治安和市场秩序稳定的角度上看,唐朝坊市制度都有其存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依据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

2、《唐律疏议》

3、《唐代市制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