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医学指导/中华医学会广东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延平教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救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救吗(老年痴呆症有救了)

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救吗

来源:广州日报

医学指导/中华医学会广东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延平教授

近日,美国百健公司宣布,世界首款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β淀粉样斑块药物已提交上市申请,正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有望量产。

消息一出,很快上了微博热搜榜,有人说阿尔茨海默病“有救了”,有媒体甚至将它称为“神药”,如何客观看待这一突破?目前,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达500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多,但至今还没有一款药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专家坦言,如果这个药物获批上市,意味着阿尔茨海默病对因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过,走到这一步也还只是“曙光初现”,人类攻克阿尔茨海默病的路还很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许咏怡(署名除外)

对因治疗取得突破

奉为“神药”是否夸大?

据中华医学会广东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副组长、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延平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也称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目前全球患者多达500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多。在我国8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20%以上。这是一种渐进式的脑部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恶化会影响到人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个性和语言。

“对于这种病,全球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研究了上百年,还没完全搞清楚原因。”王延平坦言,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很多,比如家族史、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感染等。从目前研究来看,主流学界比较认同,聚集在大脑内部的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因为在对去世的患者做尸检时发现他们的大脑中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了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主要成分的神经炎性斑以及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国际上很多研究团队便是针对这个靶点来开展的。

近年来,王延平带领的团队也参与了数个这类针对老年性痴呆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研究人员希望能研制出一种可帮助减少甚至消除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积聚的药物,从病因上有效缓解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如果这个药物的有效性得到证明、获批上市,那就意味着阿尔茨海默病对因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王延平说,这个消息很让人振奋,但也不宜过度夸大,把它当成“神药”,它毕竟只是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有效,客观而言,人类攻克阿尔茨海默病,走到这一步也还只是“曙光初现”,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非无药可医

对症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

“其实,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没有对因治疗的药物,但用药对症治疗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并非无药可医。”王延平解释说,好比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一样,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只要控制好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保障的,而早诊断、早干预效果会更好。

研究发现,如果早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不干预的话,患者的平均存活周期大概在6年左右,干预的话可延长到8~10年,但及早发现后及时用药干预的获益还不只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是减少包括冷漠、攻击等在内的精神行为症状,这对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都很有帮助。所以,一旦确诊,还是应尽早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干预,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区分:并非所有认知障碍都是失智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会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了。而记忆一出问题,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阿尔茨海默病。

但其实记忆力变差,还未必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也可能是另一种涉及记忆力或思维能力变化的病症——轻度认知障碍。虽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确实具有发展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都会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

王延平说,轻度认知障碍还分遗忘型和非遗忘型,遗忘型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更易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

遗忘型,主要影响记忆力。

●记忆力变差:早期表现为记不起近期的事,经常丢三落四、说完就忘。

●搞不清时间地点:如就在家附近却找不到自己家门。

●常用物品放错地方:如熨完衣服,却把熨斗收进冰箱里。

非遗忘型,影响记忆功能以外的认知能力。

●语言障碍:有时连一些简单的词汇都不能表达自如。

●性格及情绪改变:突然变得多疑、糊涂、害怕及过度依赖。

●对日常生活不感兴趣:如连续几小时呆坐在电视机前。

诊断:脑部成像 脑脊液检查可诊断

当你发现自己或是身边的亲友记忆力有所改变,会忘记别人的名字,或者想要说出某个词,话到了嘴边却又想不起来了;又或是恍恍惚惚,比如忘记为什么突然走进房间,忘记把钥匙或眼镜放哪里了……王延平提醒,如果频繁出现这些状况,就应排查是否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了。

一般通过医学检查 评估,可以诊断是否患有轻度认知障碍或阿尔茨海默病。

医学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神经心理检查、脑部成像检查等。

医学评估:主要看评估对象是否有独立行动和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向其家人或朋友获取有关记忆力或认知方面的变化的反馈,并对评估对象进行神经检查以评估神经和反射、运动、协调、平衡和感觉,同时测试记忆力和其他认知能力等。

通过这些检查和评估结果,基本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预防:剪刀石头布 手指操学起来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王延平建议中老年人一定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日常多与亲友沟通,不要跟社会脱节,多动脑、多做益智锻炼。

也许你会纳闷,像诺贝尔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他们一辈子动的脑筋还不多吗?为什么最后也都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王延平认为,虽然原因不清,但这也可能跟他们是在较大压力下用脑有关。所以,从预防的角度,他建议尽量跟自己兴趣相投的亲友在一起多做益智锻炼,比如下下棋、打打桥牌、打打麻将,心情愉快地适当动动脑,应该对脑神经元的健康更有利。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很多,对于老年人来说,做手指操是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剪刀-石头-布之类的手势互换,容易操作且不受场地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通过活动手指,能够通过经络疏通脏腑气机,起到全身保健的作用。在手及手指活动时,还可以兴奋脑细胞,调整和提高大脑功能。

手指操共分五小节,步骤简单如下,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学一血:

1.布锤互换:左手布右手锤,换左手锤右手布。

2.锤剪互换:右手锤左手剪,换左手锤右手剪。

3.剪布互换:右手剪左手布,换左手剪右手布。

4.六八互换:左手六的手势,右手八字手势;换右手六字的手势,左手八字的手势。

5.OV互换:左手O的手势,右手V的手势;换左手V的手势,右手O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