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莽代汉,历来纷争不断。即使后来王莽死于农民起义的战火之中,但其死后关于他的议论也一直未曾停息。在王莽代汉自立这个问题上,向来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王莽触犯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此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不齿行为理应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他们的要求是即使西汉政权腐朽衰败了,但你王莽应该做的是千方百计的挽救它,而不是乘机取而代之;

而另一派的支持者则走出了前人思想框架的束缚,他们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朝代更替的自然规律上,认为任何王朝只要被当朝统治者搞得“四海穷困”,那必定得来“朝不保夕”的结局,所以他们抛出观点:王莽取代汉朝只是朝代更迭的时间问题,我们不应该带有任何道德色彩来评价。

王莽的真实历史 没有靠山且自幼丧父的王莽(1)

▲刘奭(前74年—前33年),即汉元帝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王莽自身的才能,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首先,王莽有刚柔并济的政治手腕。

王莽与其他膏粱子弟不同,其在幼年就表现出无可挑剔的道德修养,在政治方面更是出众。

王莽自幼丧父,当王氏家族其他的子弟都可凭借着父亲的权势享受荣华富贵时,但王莽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而王莽并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他知道,王氏家族中最有权力的就数大将军王凤,所以王莽从不错过任何一个能够在叔父王凤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终于有一次,王凤生重病在床,无法生活自理,王莽抓住了这次的契机,他蓬头垢面、衣不解带的服侍王凤。果不其然,王莽表现出的孝心打动了王凤,所以王凤死前推荐王莽为黄门郎,后迁射生校尉。从此开始,王莽迈出了仕途的第一步。

王莽的真实历史 没有靠山且自幼丧父的王莽(2)

▲新朝 公元9年

无奈的是,王氏家族兄弟众多,其中比王莽资历高,血缘近的多了去了,王莽该怎样才能消灭这些竞争对手呢?于是他想了一妙计。

按资历,王根(王凤的弟弟)死后应该由淳于长接替他的大司马之职。但王莽却向王根说:“淳于长将军见您生病很高兴,以为您死后他就能取代您的地位。”你想啊,王根虽命不久矣,但自己好歹还没一命呜呼呢,就有人惦记着自己的位子,这对自己难道不是威胁吗?所以,王根大怒,借太后之力将淳于长罢免回封地,但谁料在机缘巧合下,死在狱中。这下彻底没人了,王根在告老还乡后便推荐了王莽做自己的接班人,成为大司马,王莽这一年三十八岁。

除了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外,王莽还十分注重打造自己的个人形象。这样一来,朝中大臣无一不向皇帝推荐。

王莽的真实历史 没有靠山且自幼丧父的王莽(3)

▲新朝的钱币

王莽还有厉害之处,他标榜自己出身应天顺人,宣称自己是舜帝之后。如此一来,王莽便可在出身上抬高自己,为其代汉增加筹码罢了。但是不解的是,三皇五帝中圣人诸多,王莽为何不选他圣作为自己的远古祖先,却单单标榜自己是舜帝的后裔呢?

私以为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西汉后期,政治腐败,人心不定,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不少人都希望能够有一人能够站出来挽救西汉后期的衰落局势。什么思想最深入人心呢?可以说王莽抓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心理,他知道,西汉的人们皆思慕三皇五帝时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政治,并且西汉儒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蔚为壮观,儒家理念深入人心,如今一改这个任人唯亲、自私自利的家天下模式,可谓是应天时又顺人心,为自己代汉减少了一大阻力。

王莽的真实历史 没有靠山且自幼丧父的王莽(4)

▲西汉版图

另外,根据我国古代法统世系,皇帝——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刘氏既然标榜自己为尧帝之后,那么尧舜禹禅让制自古已有,现如今他王莽来效仿也是有理有据,并不是开了什么先河,这样一来,反倒是顺应旧制了。

足以见得,王莽的代汉之路经过自圆其说,走的合情合理。

王莽代汉,兵不血刃,百姓并未因为改朝换代遭受到血流成河的苦难,从这一点上来说,王莽的代汉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并且,继王莽之后,曹氏代汉、司马氏代魏、北宋代周都是效仿王莽的案例的。况且,“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如果西汉的江山足够稳定,那么何来代汉的机会。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和民心所向,何来王莽的代汉成功。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江河澄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