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培训有哪些项目(特色案例推荐34)(1)

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和宣传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发挥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自2018年起,《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每年都会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

为持续传播行业智慧、推动行业智库建设、助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年初,《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再次推出征集活动,得到全行业的积极响应。最终,91项代表性优秀成果和特色案例成功入选,并以《中国远程教育》增刊形式集结出版。增刊充分展现了中国高校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行业企业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为、展现中国继续教育领域的优秀面貌。

打造“三农”培训品牌,

服务“脱贫攻坚”战略

作者:许友谊 魏静 张东萍 邵应清

一、

案例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方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培养锻炼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实施全国脱贫攻坚全面培训,重点是通过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提升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能力”。可以说,干部素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江苏大学前身之一的镇江农业机械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建校以来,坚持以发展和振兴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为宗旨,秉承传统、初心不变,与“三农”结下了不解的情缘,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超过全国1/3的农机龙头企业管理者、植保装备与农用泵行业领军人物。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培训,为亚非拉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举办农业机械设计及制造和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培训班,为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农机专门人才。新的历史时期,江苏大学将以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己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

主要做法及特色创新

充分发挥江苏大学“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聚焦“三农”,统筹管理校内外涉农培训项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混合式培训模式,打造全校“三农”品牌,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1.完善机制,统筹校内外涉农培训资源

完善“管、办、评”培训机制和工作流程,探索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修订相关管理制度,统筹校内外涉农培训项目和管理,按“管用分离”原则明确各单位的责、权、利,使培训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保证涉农培训的品牌质量,保持培训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2.打造特色品牌,开展服务“三农”培训活动

依托江苏大学学科专业优势,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农业工程装备、食品科学与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环境与安全工程、乡村基础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培训项目。科学设计课程,课堂、现场教学并举。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加强和委托单位的沟通、对接,根据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和要求,认真设计实施方案,精心设置培训内容,既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拓宽视野,将“先进理念和技术”与“实际问题和经验”相结合,既注重课堂教学,又重视现场培训,真正让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3.推动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创新培训模式

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评价、精准管理、精细服务方式方法,推动培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发挥江苏省农机化人才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功能,将“三农”和“互联网 教育”相结合,着力打造一个空间承载力强、资源集聚度高、全程可溯源、教学灵活的培训平台,开展新型课程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直播互动课堂、直播虚拟答疑教室、大数据等手段,尝试搭建实时互动的“移动面授”课堂,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

4.建设和整合优质师资,汇聚高端培训资源

整合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注重建设与共享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需求和项目为导向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既注重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又注重吸收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现场教学注重聘请企业高管、从事具体工作的一线行家;通过自建、购买、交换与共享等方式加快继续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为混合式培训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同时,面向“三农”基层服务人员制作精品数字化培训课程,免费开放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三、

成效经验及社会价值

1.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19年,在聚焦“三农”开展的社会培训工作中,在立足服务江苏省经济发展和“三农”的基础上,培训区域已辐射到省外,为重庆市黔江区各乡镇(街道)的党(工)委书记、乡长、镇长、主任举办“现代农业专题培训班”,对全区开展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渭南市白水县有关部委办局领导及乡镇干部举办“苏陕扶贫协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江苏和陕西对口扶贫协作的重要举措,为白水县脱贫攻坚作出了一份贡献。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渭南市白水县等2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助力添彩

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特色,创建创新人才多方协同培养新机制,开展农业装备设计、制造、控制、管理等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以农业装备学部多个学院、研究院(所)学科专业优势为依托,积极申报“现代农业装备专业人才国家级培训基地”,着力打造“一流环境、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学生”,将农业装备学科发展成农业装备行业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输送高地。

3.为做强做大社会培训积累经验

通过聚焦“三农”开展社会培训,有力推进了江苏大学继续教育战略转型,为做强做大社会培训积累了经验。

通过近年来的培训实践,江苏大学认识到:将服务国家战略与学校优势学科结合起来是做强做大社会培训的关键;抓好过程管理、精心设计方案、精选主讲教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促进培训内涵提升的重要举措;加强管理服务是提高培训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2019年4月29日,落实“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暨纪念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发表60周年报告会在江苏大学举行。继往开来再出发,江苏大学将立足新起点、站上新高度,进一步开展服务“三农”的各类培训,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