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换一方平安(多把目光放岸上)(1)

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水是广州的魂。把水治好,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前提。“开门治水,人人参与”。9月16日下午,由广州市河长办、广州市水务局指导,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广州市第二届民间河长论坛举行。此次论坛发布了10个为广州治水工作作出贡献的优秀民间河长名单。论坛上,来自广州市河长办、部分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多位民间河长以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州的治水大计。此次论坛聚焦民间河长如何与时俱进,与广州当前治水主要任务保持步调一致。

南都广州城市治理榜 连续两年聚焦治水领域

广州市与水污染斗争多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5月,广州市9个国考断面全部稳定达标,鸦岗断面从2018年的劣Ⅴ类水到目前稳定达到Ⅳ类水;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流溪河流域89条一级支流劣Ⅴ类数量由46条减少到20条,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削减了79%;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

南方都市报一直把目光聚焦到治水领域。2014年南都首次发布《广州城市治理榜》,此后每年发布一次,这是国内第一份由媒体对一个城市专门进行公共治理系统测评的报告,已连续发布了6年。去年,《广州城市治理榜》获得了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评选的“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

过去2年,南方都市报连续发布《广州河长履职榜》,这是第一份由第三方机构评价官方河长履职的榜单,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新一年度的《广州城市治理榜》连续第7年发布,将于近期向公众展现广州河长履职和创新的最新成效。在新榜单即将发布之际,南方都市报组织举行广州市第二届民间河长论坛,向优秀民间河长致敬。

10个民间河长个人和团体获奖

“民间河长”,是遍布广州各地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广州治水亮丽成绩单的背后,除了官方治水付出的努力,也离不开来自民间的力量。

今年的民间河长评选,南方都市报课题小组采取自主申报,各区推选,多维度观察,综合专家意见等方式,最终评选出10个民间河长个人和团体,并在此次论坛上给予表彰。

广州市河长办负责人、综合组专职副组长高辉表示,这一轮广州治水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关键在于以河长制为抓手,把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真正打了一场治水的人民战争。高辉现场为优秀民间河长“点赞”,“每一个民间河长都是发自内心、默默奉献。有些河长甚至可能已经退休了,但仍旧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好这项工作,让我们很感动。”

广州市水务局宣传负责人、市河长办宣传组专职副组长赵雪峰介绍,广州现在有8000多名民间河长活跃在护河一线,他们自发、自愿、自费,巡河、护河、治河。在座的优秀民间河长都是值得宣传的对象。接下来,将宣传推广优秀民间河长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公众参与治水,通过“民间河长”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市民自觉参与到河涌治理中来。

论坛聚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今,广州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河涌已经全面消除黑臭,这背后是官方与民间力量携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不断创新汇聚共治力量的结果。

广州进入了治水的新阶段,面临着新的目标和任务,对参与治水也有了新要求。聚焦民间河长如何与时俱进,与广州当前治水主要任务保持步调一致展开讨论。

白云区 民间力量在涉水拆违中扮演多重角色

今年5月,白云区因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白云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区水务局副局长廖志强现场分享治水经验和发动群众参与的做法。

他介绍,区里每个月由区总河长即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常委,以及各个镇街负责人开一次调度会。同时,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以流域体系为单位划分小组长、网格长、议事长、监事长和警长5种角色组成一个网格,把治水工作在网格层面进一步消化,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广州市第8号总河长令要求,广州全市今年内要全面完成涉水违法建设的拆除工作。廖志强表示,民间力量在涉水拆违方面发挥了几大作用:第一是监督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发现者,把这些违建通过各个渠道反映给政府;第二是引领者,他自己有没有搭建违法建筑,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第三他也是一名宣传者,当违建拆除,后续截污管、碧道的建设,使河道环境变好了,他就变成了一个宣传者,帮助政府宣传治水工作,使得这项工作更有力地推进。

海珠区 治水要充分发挥民间河长桥梁纽带作用

“目前海珠区正在全面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珠江海珠岛甚至全市范围内,很多地方在开挖,大部分都是治水工程,我们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海珠区水务局副局长黄牧村介绍,海珠河涌治理把党建引领放在首位,党旗插在水塔上。所有新建的治水项目建立了临时的党支部,同步设立、同步运行。同时,全面落实河湖长协同治水。治水网从三级河长加上网格员、网格长一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率先在全市探索推广“1 10 N”的河湖警长制,建立公安、生态环境、水务等各部门和街道的联动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对破坏水域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治水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更要充分发挥民间河长运行机制。海珠区聘请的民间河长共52名,其中包括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钱中强,平时工作繁忙的他积极参与治水。

“作为民间河长,要充分发挥民间跟官方的桥梁纽带作用。治水是一个社会性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钱中强介绍了过去一年主要做的事情,包括推动海珠区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些工作,通过调查、现场采访、问题梳理、提出对策等方式,提出合理化、可落地的建议。

民间河长心声

“育人”如“育水”,从娃娃抓起

护河爱河,生生不息;传承精神,继往开来。来自荔湾区增滘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义不容辞担起了民间小河长的责任。水文化一直是该校的特色文化。

“我们学校校名‘滘’字带有三点水,依水而生。但如何把这个水文化落地,我觉得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教育,二是宣传,三是助力。”该校校长吴建华介绍,学校培养学生自小养成养水护河的环保理念,比如参加荔湾区政府组织的活动,学生由民间河长带着,多次到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等地调研、学习。

吴建华表示,民间河长,有责任向社会宣传政府治水的情况。在校运会上,学校举办水上火炬传递仪式,以此引起周边居民对治水的关注。同时,借“六一”在荔枝湾湖举行师生创编《爱我荔枝湾》《建我幸福河湖》等快板儿歌,让大家在学习快板过程中获取治水知识。

专家呼吁

民间力量不仅要关注河里 也要关注岸上

广州市水务协会会长袁秀丽介绍,为了进行污染控制,需要在源头收集污水。源头收集污水牵涉到千家万户,“我们希望民间河长不要只关注河,也要关注河的两岸,也就是排水单元达标创建。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其中一项工作是源头污水的收集。我们做过一些跟踪,有的断面往上溯源,会发现有很多小吃店特别是城中村的小吃店随便把污水倒到河涌里,导致污染严重。”

“违法排污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治理也要进一步推进,这些都需要民间河长当好巡查员、参谋员、联络员、监督员,不只是关注河里,也要关注岸上。”高辉说,现在一些治水工程包括城中村截污管等在岸上进行,希望各方上给予治水工作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加快水环境的治理进度。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陈燕 实习生 张熹珑 通讯员 赵雪峰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