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1794年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比陶澍小15岁,比林则徐小9岁。今天的主人公魏源更是在他人生最黄金的年龄经历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开局。

魏源的思想受到哪些人的影响(一声叹息赞魏源)(1)

魏源

魏源&《海国图志》,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当然了,也有人认为是林则徐,这个也没错。因为他们两个本来就是思想高度一致,还在一起共事,这本书的写成,与林则徐还有直接关系,所以,我认为都是第一。

魏源出生于一个诗书之家,祖父是一个不出仕的读书人,父亲外出做过知县等官,所以,魏源家里既是读书之家,也是官宦之家。

魏源从小聪慧,县长出上联:杯中含太极,魏源指自己肚子:腹内孕乾坤。举座皆惊!因为这时魏源才九岁。

魏源的思想受到哪些人的影响(一声叹息赞魏源)(2)

魏源隆回故居

牛人大都从小就牛。

少年天才,性格沉静,读书还特别刻苦,真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魏源的祖父孝立公一眼看出这个孙子非池中之物,将来魏家要出个人物了,于是着重培养。

16岁考上秀才,18岁全家搬到扬州,28岁中举人,这个年纪算是有点掉队,但总体上还算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但接下来就科场坎坷了,直到52岁才考上进士,按清朝人的平均寿命,已是垂垂老矣。

这还不算完,魏源官场也不顺。52岁被安排到江苏东台任知县,次年就丁母忧三年,后任兴化知县、高邮知州,前后任官不到10年。在高邮还被上级打压,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被革职,后虽复职,但此时已逾六十的魏源心灰意冷,辞官归隐,遁入空门,潜心佛法,三年后逝世,终年63岁。

魏源死后10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几个受魏源思想影响的日本改革家,也是仰天叹息。一位可以改变中国命运的思想家就此别过,他的思想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日本开花结果,可以说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那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魏源的人生轨迹,看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科场官场双双失利的情况下,如何在学术上取得非凡成就,而后又遁入空门?

中举人三年后,31岁的魏源应江苏省副省长长沙人贺长龄的聘请,进入贺长龄的幕府,当起参谋。贺长龄也是一位务实的经世致用派,他交给魏源一个光荣的任务,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

魏源的思想受到哪些人的影响(一声叹息赞魏源)(3)

1964年版《皇朝经世文编》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这本书主要记录了满清开朝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往来官文、专著、论述、奏疏、书信等,全都是干货。不是明朝的青词、也不是宋朝的诗词,全部都是记录的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大家如何讨论的,处理建议方案等等经世致用思想和改革图治的愿望。

这本书署名是贺长龄,实际是魏源所编写的。

为他人做嫁衣,这就是幕府师爷的命运。做了七年师爷的左宗棠后来打死不做师爷,就知不当一把手的悲催。

但科场不顺,你又能奈何?

我想,天纵英才的魏源内心一定是凄苦的!没有平台你什么都不是,现在不也是这样么?

后来贺长龄调任山东,魏源就入了陶澍幕府,跟着陶澍、林则徐在江淮一带改革漕运、盐票、水利,后人把这些功劳记在了陶澍身上,谁人识幕后出谋划策的魏源?

陶澍1839年死后,1841年魏源经林则徐推荐入了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

1840年是什么年份,读历史的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们的陶澍在1839年去世,完美避开,真是有福之人。魏源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全程经历并参与了。

魏源的思想受到哪些人的影响(一声叹息赞魏源)(4)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他甚至还亲自审讯了俘虏,亲眼看见英国人烧杀抢掠后的惨状,亲眼目睹人民群众的奋起抵抗,经历虎门销烟,他一边看一边记录,这些让手无寸权的魏源内心十分悲苦。

目睹人民之苦,又目睹三元里人民之勇,让我们的思想家魏源萌生一个伟大的思想,一个与林则徐一样的思想:民心可用!

后世毛主席革命的核心思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知是否受此启发。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光朝的魏源,有如此高远的见识,令人佩服!

鸦片战争失败了,《南京条约》签订了,1841年,一代名臣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中国的至暗时期开启,中国的读书人沉默了:我们是天朝上国,怎么败给了西夷蛮族?中国人的自信心第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任人蹂躏,直到今天90后走上历史舞台,国人才开始慢慢走出崇洋媚外心理,国潮商品才慢慢赢得信任。

多么可悲的历史,多么可怜的国人!

但中华民族之伟大,就是,再黑暗困苦,总是有不惧困难勇敢探索的人。

1841年,林则徐在发配的路上,约见魏源,从随身行李中拿出珍藏的《四洲志》及从虎门销烟时收集的资料,两位思想高度一致的挚友完成一次伟大的嘱托---魏源,你一定要编撰出《海国图志》。1843年,50卷本共57万字完成,1847年扩充为60卷本,1852年增补为100卷本90万字。

魏源的思想受到哪些人的影响(一声叹息赞魏源)(5)

魏源与《海国图志》雕像

今日中国之失败,是败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了解西洋的科技、文化和体制,只有了解别人,才知道自己的差距,才知道要学习什么,将来如何超过别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伟大思想在编撰《海国图志》的过程中横空出世!

《海国图志》是一本什么书?举例来讲:里面写了火枪、显微镜、闹钟、温度计、避雷针,火轮船、绘制各种地图、写了如何练兵编伍,写了民主制度,写了文化教育,写了婚姻自主等等,内容详实。就是一部富国强兵的指导丛书。

魏源的思想受到哪些人的影响(一声叹息赞魏源)(6)

现代整理出版的《海国图志》

指导思想,操作手册全部写好了,照着做就行了。

可当时朝野是什么反响呢?

道光皇帝不理,满清既得利益集团视为异端邪说,洋人一看,这还得了,这要是学去我们还怎么混,也打压,只有极少数开明知识分子悄悄传阅。

傲慢让满清从此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1844年,没有放弃功名的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这次终于考起进士。

1846年,入朝为官的魏源也曾想施展拳脚,无奈官小权微,终究只能做些救民于水火的应急工作。

1851年,长达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注意:林则徐在1850年11月领旨去往广西剿灭太平天国的路上逝世,完美避开镇压农民起义而留下一世英名。时也?命也!),江南数省深陷内乱,统治阶级自顾不暇,《海国图志》这部巨作就此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思想得不到传播,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官场遭人打压。

1854年,一代思想大儒就此心灰意冷,遁入空门,三年后去世,留下无限唏嘘。

成书20多年后的1875年,左宗棠为《海国图志》重刻作序 ,在洋务派的推崇下,《海国图志》才在历史的尘埃中再度发光,而这时,距思想家魏源去世已经整整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