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式的大餐厅里,一楼南边是个大舞台,厅内摆放着大号的圆餐桌。二楼在北面,建有三个包间,对着舞台、大厅的是栏杆,坐在楼上可直接看到楼下的情景。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1)

待我们刚刚在两个包房坐下,欢快的音乐声响了起来,一群身穿蒙古族盛装的人们走上舞台,个个手捧洁白的哈达,用蒙古语唱着歌曲。虽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听不懂,但猜得到是“欢迎贵宾到来”的意思。歌声中,一辆小小的勒勒车被推到舞台上,车上面就是一只烤全羊。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2)

在女主持人的祝福下,姑娘小伙子们抬着托盘把烤全羊送上了楼。待我们用相机、手机对着扎着红绸带、色泽红润、油光闪亮的烤全羊一阵猛拍后,晚宴仪式才正式开始。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3)

主持人先请一位客人在羊头割了第一刀,又请第二位客人在羊背上划个“十”字口(内蒙古有的地方的规矩是,由充当“王爷”的客人割第一刀,再由充当“王妃”的客人划羊背),然后才是工作人员分解全羊。这时候,美丽的蒙古族姑娘挨个儿地向客人敬献哈达。客人曲项或弯腰,让哈达中段挂在后颈,两端垂于胸前。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4)

接着就是敬酒。金色的小碗里面盛着乳白色的马奶酒,客人需按当地习俗,双手接过碗后,用左手端着,用右手的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再次蘸酒弹向大地,第三次蘸酒抹在自己的额头上,分别代表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一饮而尽。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5)

相传,草原上的先民们外出时,把马奶(羊奶、牛奶)装入牛皮囊中饮用。随着马匹的颠簸,时间一长马奶自然发酵了。这样的酒度数很低,微酸可口。后来又有了蒸馏法,最多可进行六次提纯,以取得高度的烈性酒,一般为医用。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6)

(网络下载)

马奶酒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八珍”是醍醐(即酥酪上凝聚的油。成语有“醍醐灌顶”,原指佛教的灌输智慧,使人大彻大悟)、夤〈yin〉沆(獐的幼羔)、野驼蹄(骆驼蹄,与熊掌齐名)、鹿唇(又称犴唇)、麋(麋肉香美)、天鹅炙(烤天鹅肉)、元玉浆(马奶酒的雅称)、紫玉浆(西域的葡萄酒)。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7)

(网络下载)

追朔酒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古代传说中的杜康其人,最早发现剩稀饭在空树干中自然发酵而出酒,经多次试验,最后掌握了酿酒的方法,被后人供奉为造酒的祖师爷。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8)

(网络下载)

自从有了酒,人类的生活就更为丰富多彩。祭祖要献大碗酒,出征要喝壮行酒,添丁要摆满月酒,秋收要做新酿酒。迎宾欢庆、婚丧嫁娶,都少不了它来助兴。武松打虎,凭的是酒壮英雄胆。杨子荣智取座山雕,靠的是连干土烧三大碗。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到: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9)

(网络下载)

用诗歌把酒的作用诠释到极致,后人则进而发挥到“一醉解千愁”。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民俗差异较大,但在以酒待客方面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既一定要把客人招待好,想着法子让客人多喝,甚至是喝多、喝醉。我曾到河南商城做客,当地三个人能对付我们五个人。不是我们酒量小,或是主人酒量超大,也不是酒的度数高,而在于喝酒的规矩。开场白是大家一起连喝三杯,然后第一位主人下座与每位客人“端三个”。这个“端”,是主人不喝客人喝。接着是第二位主人和第三位主人照此办理,后面大家再平均喝。这样,每位客人总是比主人多喝了九杯。如果多来几个主人,或者是酒杯再大一点儿,那晚宴是进行不了多长时间的。我们灵机一动,提出由我们与每位主人“端三个”,以示遵守习俗和尊重主人。但他们不同意,并不慌不忙地说出了理由。商城地处大别山区,物产不丰,民众贫困。酒为粮食之精华,十斤粮才能出一斤酒,历来属精贵之物。贵宾临门,主人既要热情款待,亦要省酒待客。代代相传,就形成了这样的规矩。虽然现在富裕了,但这规矩里记录着历史和传承着待客的礼节,不能轻意破坏。听此一说,我们只有喝多的份儿了。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10)

(网络下载)

中国的历史悠长,文化包罗万象,任何事物一旦上升到礼仪的层面就显得神圣而庄严。曾经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被禁止的事情,现在又慢慢地恢复了记忆,于现实的各个方面悄然地展现。

悠扬的马头琴声响了起来,我们的目光转向舞台。只见台上坐着一位蒙古汉子,梯形的琴身放于两腿之间,左手把琴柱,顶部立着一个马头,右手运琴弓,在指尖、琴弦和琴弓的颤动中,音符如同河水般地流淌出来。时而深沉粗犷,时而强烈激昂。你能从中感受到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忧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和欢快的牧歌。马头琴这种独特的表现力,已经和蒙古民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哪里有蒙古人居住,哪里就有马头琴声。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11)

(网络下载)

忽然,一种奇特的声音在大厅里传开。这是蒙古人创造的神奇的演唱艺术,歌手用喉部同时发出两个声部的声音,一部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一部伴奏“和声”。它的名字叫“呼麦”,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的国宝级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我国在文革后一度失传,后又专门派人到蒙古国去学习,遂又在蒙古族居住的地区恢复起来。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12)

(网络下载)

2006年,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安达组合”(安达,蒙古语意为兄弟),在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以马头琴等传统乐器与呼麦演唱完美结合的表现,勇夺原生态组团体第一名。有人赞美他们的呼麦演唱“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大地之边”,令观众由衷地感叹蒙古族音乐的伟大。2009年10月1日,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13)

(网络下载)

吃着烤全羊,品尝着美酒,欣赏着精湛的蒙古族艺术表演,我们醉了。

美丽克什克腾(美丽的克什克腾)(14)

2017年9月29日于汉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