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1)

在2003年以前,国内的饮料市场,被“三大巨头”品类牢牢掌控——

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以及茶饮料。

在那个被电视垄断媒体资源的年代,几乎每看三个广告,就会跳出一个上述品类的广告。

然而就在2003年,果汁行业突然崛起,各大品牌开始在果汁市场发力,有主打鲜果的、有主打健康的、还有主打好喝的。

也就是在这个“果汁元年”,一个浑身都写着“我们不一样”的品牌诞生,并且迅速的打破了市场平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销售额过亿的奇迹,将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这个品牌,就是第一个提出“喝前摇一摇”的“农夫果园”。

看名字想必你也知道,这是农夫山泉公司旗下的产品,只不过,那时的农夫山泉,还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在电视里的口号还是“农夫山泉有点甜”。

客观说,对于这种果蔬混合型的饮料,我个人的感觉比较一般,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但是当时的农夫果园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在短时间内就能和统一、汇源等大品牌分庭抗礼,必然是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通过学习和分析发现,农夫果园能够迅速的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主要归功于自身的“差异化”,从产品到包装,再到营销、以及价格设定,每一个环节里,都能看得出,农夫果园把这个概念,玩转到了极致。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2)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3)

产品设计的差异化

2003年左右,那时的果汁产品口味比较单一,基本以苹果汁、橙汁、水蜜桃汁和葡萄汁为主,而且这些产品也基本被各大品牌所垄断,比如汇源的“果汁100%”系列,就把橙汁和苹果汁给霸占了。

那么农夫果园作为一介“后辈”,如何赶超面前的这些老大哥呢?

答案是:

他们在产品的设计上,并没有像别的厂家那样,依照现有的口味开发其他单一口味的果汁,而是另辟蹊径的选择了“混合口味”,作为撬动市场的杠杆。

这样一来,首先可以从正面避开与大品牌正面冲突,二来是可以先行一步,确立自己在混合果汁中的领导地位,第三点则是给口味单一的果汁市场,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口味和产品,引起了消费者足够多的好奇。

而这个产品的命名——“农夫果园”,又很好的迎合了混合型饮料的概念,从而给人们的品牌联想中,加入了很多画面感,农夫果园嘛,肯定是民风淳朴,水果蔬菜样样都有,而且依山傍水,环境宜人,无形中建立了一种品牌优势。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4)

营销宣传的差异化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农夫果园的那个广告:

一对父子在饮料店前购买饮料,看见农夫果园的宣传海报上,写着一句“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于是父子二人当即扭动起身体,表演了一段“03版的社会摇”。

而紧接着,镜头一转,售货员小姐姐一脸懵逼的看着父子二人,然后画外音跳出,解释道农夫果园是三种水果调制而成,喝前摇一摇,能够将果汁摇匀。

这个广告现在看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在当时那个“美女如云”的果汁广告市场,农夫果园的这个动作,可以算得上是“鹤立鸡群”了。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5)

其实在农夫果园打出这句广告之前,许多饮料都会在包装上印有一行小字,意思就是果肉会沉淀,喝之前先摇动,摇匀后再饮用。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因为这间接证明了产品的果汁含量高,只不过很多厂家都没有意识到,农夫果园发现了这一点,并且通过“喝前摇一摇”的口号,将其打造成了独特的卖点。

同时,借用“摇一摇”这个动作,农夫果园形成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趣互动,在趣味性和娱乐性的体验上,着实上升了一个台阶。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6)

产品包装的差异化

农夫果园的瓶身设计,有点和今天的脉动类似,大瓶口、大瓶身,再加上多种颜色的运用,建立了很高的辨识度,在那个超市无比带货的年代,消费者在众多陈列的商品中,一眼就能够找到农夫果园。

之前在讲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战的文章中,我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品牌的“迁移成本”,像可口可乐,自身最大的迁移成本,就是瓶身设计,百事可乐也是凭借这一点,强行抢夺了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

农夫果园的瓶身设计,同样和市面上的果汁饮料不同,比如统一、康师傅、健力宝、汇源、酷儿等都为500ml或350ml,农夫果园在容量上比同类产品多100ml和30ml。

这样有利于其在终端店头的陈列和促销员的口碑推荐,也为其价格策略做好了铺垫。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7)

价格设计的差异化

当时市场上的果汁饮料,价格基本在2元~3元之间,农夫果园终端的销售价格在3.5元~4元之间,明显高于同类果汁饮料。

一方面是因为其容量确实大一些,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回避同类产品的价格纷争,这是其价格体系差异化策略的表现。

但是我们有一说一,农夫果园的目标顾客定位是比较模糊的:

从产品本身的利润来看,主要对象为中低端市场顾客;

从精神利益来看,主要消费群体为中高端市场消费者和年轻消费者;

从消费者的价格评价来看,亦比较倾向于中高收入消费者;

然而,这三种消费者其实并没有过多的重叠,虽然在产品、营销等环节的差异化做的足够优秀,但是在目标顾客定位的这个环节,显然是略有偏差。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8)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9)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农夫果园在当时的成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差异化,但是其在产品研发、生产线配置以及运输和保鲜技术方面的功劳,同样不可忽略,不过这些内容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在此就按下不表。

那么话说回来,透过农夫果园的案例,我们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能从中收获什么启示呢?

我个人的启示启示有两点:

01.差异化,不是某个点的不同,而是一整套完备的体系

我在前一家公司的时候,老板是一个非常崇尚营销的人,他不止一次的和我们提出,要建立差异化营销的模式。

当时我们的产品是花卉,我们也搞出了各种各样的噱头和花样,来打造所谓的差异化,但事实上,每次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花本身没有什么不同,和市场上的大多数商家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拿货,明明就是本地的鲜花,为了与同行竞争,非要包装成厄瓜多尔的、鹿特丹的,结果消费者拿到手中一看,什么进口的鲜花,和我在绿化带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嘛!

犯下这个错误的不仅仅是我的前公司,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老板,其实都在差异化这一点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所谓的差异化营销,不仅仅是宣传上不同,更是要配合产品、设计、营销,乃至使用方式和配送方式上,打造一套完备的“差异”体系。

只有做到了这样,你才能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一个区别于其他商家的高地,让消费者们能够记住你、想起你。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10)

02.顾客终身价值的觉醒与回归

承接上一点,过去,我的职业经理人上司曾经告诉过我,所谓营销,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为企业持续带来转化和盈利的机制,好的营销,可以帮助销售分担压力。

可以看到的是,很多企业的老板,往往是把营销看成了短期的销售目标,没有形成一个长远的、完整的系统,这也是很多企业往往在经历了繁荣期之后,就开始出现明显衰退的迹象。

营销中有一个喊了很多年的概念,叫做顾客终身价值,这个概念的专业解释比较拗口难懂,简单的说,就是顾客终身价值,不仅仅是消费者购买所产生的价值,还包括向朋友推荐、转介绍、口碑传播以及促成他人购买的行为。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大潮褪去,顾客终身价值的力量开始凸显,任何差异化的建设,都应该围绕这一核心来建立,像以各大潮牌为首的年轻化、独特化的产品和营销,就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

真正的差异化,不是拼命的喊着“我们不一样“,落实到实施层面,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少玩一些噱头和概念,在产品设计和整体的体验上下足功夫,真正的让消费者感到耳目一新,这才是所谓差异化的真谛。

无糖饮料的营销方法(它曾凭借独特营销撬动数亿饮料市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