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野马,斗水蟒——他才是《宋史》中的绝世高手!

今天的读者一提到宋朝,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两宋那可怜的窝囊样:向辽金甚至西夏供岁币;皇帝被俘了去坐井观天;最后又被蒙古逼得宰相抱着小皇帝跳海……

难道大宋朝就真的没有一个武林高手?能够跳出来,振臂一呼,拯救危难吗?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

宋史

宋高宗

不过要说《宋史》中的第一高手,小编个人认为还得是韩世忠。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2)

韩世忠

韩世忠是和岳飞齐名的南宋抗金名将。其实单就勇猛而言,他似乎比岳飞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从史书上记载他的几件轶事就可以看出来。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3)

中兴四将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出生在一个普通贫苦农家,但是自幼习武,弓马娴熟。长大之后身材伟岸,勇猛过人,十八岁时,就应募乡勇,入了兵籍。

年轻的韩世忠好勇斗狠,再加上身上有疥疮,也就说是个赖子(无赖),江湖人称“泼韩五”,曾经有算命先生为了讨好他,说他将官至三公。他却认为是在讽刺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4)

韩王庙一步岩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5)

驯马

有一年,城外山间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匹野马,多次袭击过往的路人。官府贴出告示,重赏能够驯服野马的人。韩世忠哪里肯错过这样的发财机会,揭下榜文,便赤手空拳便出城而去。

到了山下,果然看到山路上有一匹高大的野马在来回奔驰,见人就踢。路两头的人都只敢躲到高处观望,不得过路。

韩世忠爬到路旁的一座土堆上,乘那野马跑过的时候,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那马想是还从未被人骑过,一时之间又蹦又跳,想把韩世忠摔下来。可韩世忠力大无穷神,腿夹马腹,手抓马鬃,就好像在马背上生了根一样。

那野马果然非常性烈,蹦腾了一阵,没能把韩世忠摔下来。就发疯似的驮着韩世忠往一处深沟奔过去。想要来一个同归于尽。

韩世忠连忙朝马背上连捶几拳,野马这才被降服,戛然而止,停在了离深沟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在地上留下深深的蹄印。围观的人们都大声叫好,蹄印处从此被当地人叫做一步岩。

据《宋史》记载,韩世忠高大魁梧,五绺长髯,面色白皙,美姿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但《东南记闻录》一书却说,韩世忠长身体的时候,脸上的青春痘比旁人多了不少倍,再加上家境贫困,不怎么注意卫生,身上还长了疥疮——实在是和美男子三个字沾不上边的。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6)

斗巨蟒

一年夏天天气炎热,韩世忠到大河里面去洗澡,不料被一条巨大的水蟒缠住,换做一般人的话,估计就肋骨断裂,被活活勒死了。好在韩世忠身材高大,力道惊人。双手扼住巨蟒的脖子,所以巨蟒只缠住了他的上半身,双腿还能动。他就这样两手擎住巨蟒的脑袋,招摇过市,往家里面走去,街道两旁的人都非常害怕,远远的躲在一边。

好不容易走到家了,家里人壮着胆子拿着菜刀,往蛇身上剌。但是由于蛇皮太厚,菜刀又太钝,竟然割不动。韩世忠让家人把不远处的一把铡刀打开,连人带蛇往铡刀刃上滚,那巨蟒才一时吃痛松开了他。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7)

艺术形象

韩世忠手起刀落,把那巨蟒的脑袋铡了下来。结果可想而知,那条倒霉的巨蟒本来想吃他,这下反而成了他锅里面的肉。

没想到,过了几天,韩世忠身上的疥疮竟然纷纷结痂脱去,脸上的痘痘也不见了,肌肤变得洁白光滑,从此才成为了“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的美男子。

看来《本草纲目》说蟒蛇可以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肤、治疗风毒、疥癣、恶疮等……应该是所言不虚。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8)

方腊

第三件事情就是擒方腊了,宣和二年(公元1120元)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占领杭州、江浙震动。一路上义军凡是抓住朝廷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

为了早日剿除方腊,宋徽宗赵佶放出了话,“能得方腊首级者,授两镇节钺”。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起义军被击退。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三月,方腊率起叛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叛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二十七日帮源洞被攻破,方腊的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俘虏,方腊与大将方七佛等人逃走。

此时韩世忠刚好是宋军王渊帐下的一员偏将,围攻杭州时,曾领几十人就敢在北关堰偷袭方腊军,王渊称赞他是“万人敌”,并给了他许多赏赐。

韩世忠和许多将领一样到处搜捕方腊,他潜行溪谷,挺身仗戈,三天后,他通过向溪边村妇问路,渡险数里,终于找到了方腊藏身的洞窟,孤身杀入,格杀了数十人,活捉到了方腊。

可惜这次,一个叫辛兴宗的宋将领兵截守在道谷口,将方腊夺了过去,高高兴兴地做上了两镇节度使,真正的功臣韩世忠只做了九品的承节郎。

直到几年后,别部主帅杨惟中还朝述职,才把这件事情上报朝廷,此时金兵已经大举南下,靖康之耻迫在眉睫,这事情当然也就不了了之。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9)

武松擒方腊

这些事情都被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宋史.韩世忠传》里。可叹韩世忠,活着被辛兴宗抢了头功,死后又被施耐庵把这桩功名安在了武松头上。

韩世忠也和岳飞一样功高震主,兵权在握,最后却得以善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曾经救过皇帝赵构的命。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0)

苗刘兵变

那是在苗刘兵变的时候,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苗、刘惊惧,率二千主力逃跑。

韩世忠部最先到达杭州行在,是第一个见到赵构的勤王将领。惊魂未定的赵构告诉他,宫中的中军统制吴湛和苗、刘是一伙的,此贼不除,宫中不安。恰在此时,吴湛率兵前来迎接韩世忠,伸手与韩世忠相握,韩世忠力大,顺势捏断了吴湛的手指,喝令拿下,与其他叛将一并斩于市曹。苗、刘之乱遂平,南宋小朝廷稳定下来。韩世忠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此次平乱首功,也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

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黄天荡大战了,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又要逃跑。

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赵构根本听不进去,他所想的只有保住性命。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而赵构则其他文武大臣逃到了海上。金兵元帅完颜宗弼也带人入海“搜山检海捉赵构”。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仅率所部八千人急赶镇江。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1)

梁红玉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2)

黄天荡之战示意图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3)

黄天荡

金兵在江南抢掠一番,没有抓到赵构,就陆续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地,准备乘机截杀金兵。一次,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完颜宗弼。

宗弼乃金国第一名将,他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期会战。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金兵因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封锁长江,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宗弼的女婿龙虎大王。完颜宗弼不敢再战,率十万兵马退入黄天荡,企图从这里过江北逃。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4)

艺术形象

黄天荡是乃是江中的一个旧港,早已废置不用,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去的路。韩世忠见金兵误入岐途,就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待金兵进去之后,立即率兵封锁住出口。于是金国大军被八千人堵在黄天荡内,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眼见十万士卒就要被饿死荡中,完颜宗弼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愿意把抢掠的财物全部送还,向韩世忠献宝马,以此为条件,换条退路,韩世忠一概不答应。

后来完颜宗弼重金从一个汉奸那里买来了情报。派人一夜之间挖通老鹳河故道,逃往秦淮河,想从水道入建康。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5)

岳飞

金军途经牛头山,刚准备收复建康的岳飞在此处驻有军队,见敌人从这里出来,立即调集大军猛击,完颜宗弼只好又退回黄天荡。

韩世忠准备置敌于死地,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定要消灭。眼看敌人无计可施,只有等死,此时又一个汉奸向金兵献策,教他们乘宋军扬帆行船之时,集中火箭射船帆,烧毁宋军战船,这样便可逃出黄天荡。完颜宗弼依计而行,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金兵乘机冲出黄天荡,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

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战四十八天,歼敌万余。假如没有那两个汉奸的话,历史就真的要被改写了。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6)

韩世忠手迹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7)

艺术形象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8)

韩世忠雕像

排行榜前十名的史前名将(驯野马斗水蟒)(19)

韩世忠年谱

所以说,像韩世忠、岳飞这样的良将,实在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

可惜,韩世忠“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

可叹那宋高宗赵构,同时拥有韩世忠岳飞这样不世出的高手名将,却让他们一个冤死,一个老死。然后自己龟缩在江南一隅,窝窝囊囊的活到八十多岁,怎么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