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互联网圈可热闹了,就因为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年会上讽刺了“互联网黑话”。
在说之前,先来给大家做个测试,看看下面这段话你能看懂多少?
菜鸟级:老人,地铁,手机…
老鸟级:能理解大概意思。
骨灰级:这些话我信手拈来!
这一事件在某乎上引起广泛讨论,被浏览次数更是高达300多万次,可见「互联网黑话」荼毒了不少互联网人!
以上这段就是所谓的“互联网黑话”,是不是有很多词汇看得一脸懵逼?把它们换成大白话你可能就懂了。
信息分发:把内容发布到各个平台
联动:一带多
抖头西:抖音、头条、西瓜视频
组合拳:采取一连串的措施
闭环:将用户的消费行为全部数据化
赋能:帮助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说,好好的人话不讲,你整这些装X玩意儿干啥?
确实,连互联网大佬张一鸣都亲自下场“手撕”这些江湖黑话,那些平日受尽“互联网黑话”荼毒的打工人还不纷纷跑到前线来吐槽?
看着大家一边倒的吐槽讽刺,看来这个“互联网黑话”是真的不好用。那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么鸡肋的“互联网黑话”呢?
历史源头不得而知,反正早在上个世纪国外就已经有了关于互联网行业的专业术语,后来传到国内,慢慢形成了这个圈子的交流黑话。
看到这里,不禁又冒出了个疑问,既然互联网黑话这么不受人待见,为什么每年还会有不断的新词产生?而使用这些黑话的群体数量也越来越多,就连公开讽刺的张一鸣,他的互联网黑话也说得一溜一溜的。难道这些看起来咬文嚼字的“互联网八股文”就这么一无是处吗?
其实不然,如果善用互联网八股文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例如:和同事沟通的时候,把“这个思路得重新理一下,要能够保证逻辑完整,自己最后说的话要圆得回来”,换成“整个思路得重新整理一下,形成闭环”,这样对接起来是不是更高效?
▲before
▲after
填写周报的时候,把“在抖音、快手、微博、知乎、b站、西瓜视频各发布了1条推广视频”换成“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完成视频内容分发,共计6条”,看起来是不是更直观?
▲before
▲after
在进行PPT展示的时候,把“进军不同领域,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服务”换成“增加不同场景价值,延长服务链路”,是不是觉得更加高大上?
▲before
▲after
而互联网圈起初统一这些语言规范,也是为了方便内部沟通、提升工作效率,外行人看不懂也是自然。
不仅互联网圈,其实每个行业圈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术语,譬如:
饭圈:走花路、死忠、出圈、C位、逆天改命……
说唱圈:skr、freestyle、battle、O.G…….
二次元圈:骨科、现充、领便当、二周目…..
小说圈:扑街、烂尾、坑、马甲、金手指…..
很多网络新词一开始出现也被广为议论,比方说前两年火起来的缩略语: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ssfd(瑟瑟发抖)等等,但看着看着不也习惯了么?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吐槽,只不过是他们不明白不会用罢了。所以“互联网黑话”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水平不够又喜欢滥用职场话术充门面的人。
买个东西跟老板说:“你这是长尾市场,流量池太小、拉新成本高,需要强化用户认知,聚焦垂直领域。”
工作交谈时跟客户说:“我们之后计划推出组合拳,打造内容生态闭环,以此赋能客户创造价值。”
说话这么欠,也难怪别人想抡起椅子砸你。讲了这么多,并不是鼓吹大家都来用“互联网黑话”,只是希望当一门职场语言产生时,大家能够以客观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和接纳,毕竟每个新鲜事物的诞生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附上“互联网八股文”必用词汇,看看你get了多少:
复盘,赋能,抓手,对标,对齐,拉通,倒逼,颗粒度,落地,中台,方法论,闭环,引爆点,串联,价值转化,纽带,矩阵,协同,点线面,强化心智,交互,兼容,包装,响应,重组,量化,宽松,资源倾斜,完善逻辑,抽离透传,复用打法,发力,精细化,布局,商业模式,联动,场景,聚焦,快速响应,细分,维度,定性定量,聚焦,去中心化,关键路径,输出,格局,生态。
你的行业有哪些外行人看不懂的词汇话术吗?
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起猜一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