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1)

《王子申盏盂》

公元前770年,随着西周灭亡,晋、郑等诸侯护送平王东迁,周王室由此衰落,中国历史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和割据兼并的战国时代。若将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发展与演变详细地说明,恐怕短时间内很难说完,我们仅做简单梳理。这一时期重大的历史变动,致使金文的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此时的青铜器主要由各诸侯国及国内卿大夫所制,其铭文反而呈现浓厚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书法风格,风格虽不同,但整体趋势还是向规范化、秩序化发展。

春秋时期各国都残留了西周晚期金文的纵向取势特征,如楚系《王子申盏盂》,相比西周时期的金文,此铭章法行与行之间疏阔,字形纵向拉长,字势向左有倾斜之势,线条上确立了圆瘦匀一的审美样式,字形趋于图案化,具有装饰性特点。我们看看它的例字。

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2)

《王子申盏盂》铭文原拓(部分)

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3)

《王子申盏盂》铭文节临

临摹这件作品时,我们选用长锋石獾笔。“”字,在金文里边一般都是“”,而这里变了“”,改变了两横的位置,上边的短横便被移位到下面。接下来这个“”就是“”字,取斜势来处理。

再看 “”、“” 两个字的“皿”部不一样, “盂”的“皿”部是连上的,另一个是断开的。从此处我们也可看出,当事人有意地区分了两个相同类型字的处理方式。

春秋时期的金文风格和西周晚期的差距很大,尤其是齐国。由于诸侯专政,它离开了西周沉稳、正规的那种风气的影响。其实从艺术的眼光来看,真正高明的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大量的作品,尤其是楚系、齐系,还有晋系。只有秦国继承了西周,其它的诸侯国在铭文上都体现了自身风格面貌。

《齐侯盂》

下面咱们来说说春秋时期的《齐侯盂》。齐国的《齐侯盂》属于齐系中期铭文,字形长方,纵向取势明显,线质瘦劲,齐系金文瘦劲的特征决定了字势纵向的发展。对比两篇齐、楚系金文,通篇字大小并不一致,章法上纵向排列,而不太注重横向排列,整体书风自由朴素、生动自然。我们看看它的例字。

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4)

《齐侯盂》铭文原拓(部分)

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5)

《齐侯盂》铭文节临

”字的第一笔横画,在齐系的铭文里面不是一条直线,是有弧度的。

齐矦(侯)作朕子中姜寶盂”。它这个铭文是西周中期的铭文,字形长方取势,很明显字长,而且线质也明显瘦劲,就是齐文字的特征,《齐侯盂》咱们就讲到这儿。

《楚王孙渔戈》

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6)

《楚王孙渔戈》

除了鼎器以外,春秋时期的乐器,兵器上也留有铭文。如《楚王孙渔戈》,由于铭刻空间有限,故拉长字形,并与地区崇鸟习俗相联系,但似乎这些太过装饰化与工艺化,文字并非我们书法学习所采纳对象,所以我们就了解一下,不做具体示范了。

《秦公簋》与《秦诏版》

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7)

《秦公簋》与《秦诏版》

《秦公簋》铭文为盖铭,通篇字形结构整饬严谨,笔法劲健,圆转中见刚狠,体现着自信与强悍之风。此铭章法看似散乱,但这其中却暗含了印刷史上的伟大奇迹,铭文中每一个字都是单独刻制在小方磨具上,之后拼接成篇。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秦国人,发明了这种陶泥活字铸铭工艺,其先进程度不言而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活字印刷”式的参差散漫,是否会让我们联想起秦统一后的权量诏版刻铭呢?

秦系金文的发展初期模仿周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慢慢形成自己的个性文化,在大篆书风的基础上逐渐流露出小篆新风,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在春秋时代的各个主要国家中,建立在宗周故地的秦国,是最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的文字的传统的国家”,由此可见秦系文字正是由西周古文向籀文向小篆、隶书发展过渡的文字,它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上发挥了规范整合的重要作用,并由秦文字统一了中国文字。

由于时间关系,仍有太多经典作品我们没有说到,例如《虢季子白盘》、《毛公鼎》,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齐国、晋国等大量的鼎器、兵器、乐器铭文都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们仅通过上述的粗略梳理,简要的了解金文发展的过程,从西周早期的承接殷商遗风到西周晚期独特风格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总体风格凝重厚朴。进入东周,周室衰微,各诸侯国独占一方使得金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例如楚系铭文、齐系铭文、吴越铭文等等,这种地域性进而又走向了装饰与工艺化倾向。

金文的演进与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成熟,金文一直为学界与书界所重,对于研究商周至秦统一的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众多的文献资料,并且为书家溯本寻源、探寻篆隶古法古意,提供了重要范本。对于篆书为本的观念不仅限于书法实践,书学理论也屡见不鲜,如卫铄《笔阵图》云:“结构圆备如篆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云:“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飞白、古隶相杂”,可见作为较早脱离象形走向抽象的文字,金文为书法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大盂鼎小盂鼎铭文(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8)

三品学院“张建会《礼器碑》与《张迁碑》”隶书班、“张继《石门颂》”隶书班、“王友谊《大盂鼎》”篆书班报名已停止。

观看学院内部独播视频,请在三品名家微.信.订.阅.号后台,回复关键字“入学 王友谊”,三品学院,给你好看!

到这里,王友谊老师的“浅析《大盂鼎》铭文”相关课程就全部结束了。接下来,将由刘颜涛老师继续为大家详细讲解《墙盘》与《毛公鼎》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继续关注“三品课堂”。谢谢大家,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