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诛仙1》的首日票房,就必须承认IP 粉丝电影依然是当下国产片迈不过去的坎儿。
截至上映首日19时,这部经典IP大片的首日票房已经轻松突破1亿,这也意味着该片极有可能摘下中秋档票房冠军。
更有趣的是,在一场粉丝5星VS书粉1星的豆瓣大战后,该片豆瓣评分迅速从开画的6.7分跌至6.1分,相比之下该片猫眼评分相对稳健,基本保持在8.5分左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另一方面是该片主演之一的“李沁戏份”话题一度登顶热搜第一,又引发了一场李沁粉丝和孟美岐粉丝关于“压番”与否的掰头。
但无论争议如何,至少影片的票房是稳了。
之前《上海堡垒》票房败北,许多人还为同样是流量明星 IP组合的该片票房捏把汗,但事实证明粉丝对票房的拉动力依然强悍。
但影片的票房能一直保持强悍下去吗?粉丝电影的命途真的可以凭借一部大片强势逆袭吗?答案似乎也是不确定的。
一方面,基于粉丝掰头和不点映直接凭粉丝来拉动口碑和票房逆袭的方法论,似乎并不具备太多可复制性,另一方面,现象级的票房也不一定意味着这部电影本质而言是优秀的。
现在的问题是,《上海堡垒》关掉的粉丝IP电影之门,是不是真的又被首日破亿的《诛仙I》打开了?
肖战“入魔”好评、李沁戏份上热搜,《诛仙I》口碑两极分化这严重?现在看影片的网评,最大的感受就是:审美隔离,已经遍布整个江湖。
明星粉丝是真心赞,书粉是真心吐槽。
可是电影到底行不行?
我的观点是:不惊艳,但及格。
这种态度,首先在于:原著,难改。
作为内地仙侠小说的开山之作之一,小说《诛仙》与《飘邈之旅》、《小兵传奇》并称为“网络三大奇书”,又被称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一部十多年前就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几乎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诛仙》。
我相信程小东导演拍《诛仙》的野心,但具体到电影,还必须面临一个实际的问题:没钱。
5000万制作费,还算没钱?但对于一部大体量奇幻大片来说,只够把电影做成2D。
于是这就引出了电影的第一个bug:特效虎头蛇尾。
刚开场,田灵儿挥舞红绸,灵气丛生。
鬼王宗四大使出场,气势如虹。
程小东一发力,就创造出一个仙魔两界水火不容的故事。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原著中精彩绝伦的七脉会武,基本沦为冷兵器正面刚,御剑御物,基本不存在的。
预算有限,仙界的战术打法也只能将就了,最后大战中众多青云弟子结成人肉风火轮去攻击鬼王宗大魔王,确定不是去送人头?
说好的诛仙剑阵呢?出来了一下就消失的神兽水麒麟,确定不是溜粉?
故事成为bug二。
一方面,程小东胜在讲故事的节奏感把控到位。借助张小凡的视角,将不同阵营、不同人物与视角引入,逐步带着观众完整接受诛仙的世界观,而且基本涵盖了第一部的内容。
问题是,程小东讲的这个故事,太急,也太赶了,无论是大竹峰测试功力、小竹峰偷窥、碧瑶偷烧火棍、碧瑶献初吻、张小凡对决青云门等等,都有前半程强行搞笑、后20分钟急冲冲送便当的仓促感。
所以电影真的没法看了?也不是。
优点一:拍出了仙侠气。
作为一开始就联手徐克,参与过《蜀山传》等多部仙侠大片制作的资深导演,程小东本身就擅长拍摄仙侠奇幻,影片的氛围是完全成立的,只是在有限预算下无法做到更精致。
优点二:拍出了少年气。
值得夸的主要是肖战。
不管电影如何,肖战版的张小凡还是得到了很多原著粉的支持和赞同,从懵懂小子初入江湖,到历经重重磨难最终成为悲情英雄,肖战在片中的表现,确实足够让观众忘掉《陈情令》中的魏无羡。
肖战在片中的演技是始终保持在线的,无论是误杀师姐,把师姐拥在怀里的痛彻心扉,还是抱着碧瑶远走天涯时的冷酷与决绝,或是鬼王逃遁后反遭众师长围杀的绝望嘶吼,肖战都很到位地完成了这些名场面的演绎。
虽然程小东的执导下张小凡人设变得话痨了一点,但肖战还是演出了角色的干净、质朴与后期的冷酷忧郁。
所以影片的口碑分化也就不奇怪了,一方面,程小东的确没有完全拍出原著的大开大合、惊心动魄的正邪对决,但同时呢,一票主角的表现又总体合格,就连孟美岐也并没有拖整部戏的后腿。但是在口碑两极分化下,为什么影片票房却逆袭了?
IP电影票房连败,《诛仙I》是如何做到逆风翻盘的?这里说的逆袭,是相对近期票房难看的IP电影,也是相对于影片前期被一致看衰的氛围。
别看电影现在火爆到无论是影片票房纪录和排片全部位居同期第一,但在第一波造型和预告放出时,网上一片骂声。
加上影片并没有开启点映,更加深了观众对影片品质的怀疑。
但果然谁都逃不过“真香警告”,自上映后影片热度开始迅速飙升,成功为IP 流量电影赢回一城。
还值得注意的是《诛仙I》逆袭的方法论有一定的偶然性,导致其并不可复制。
1. 天时:档期加成 粉丝电影回潮。
在经历了撕番、撤档、改档中秋档,《诛仙I》却是极其稳定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定档中秋,宣传节奏有条不紊地走,其它影片纷纷离开,《哪吒》已经是强弩之末,《罗小黑》有口碑没票房,最强劲敌《小小的愿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撕番大战,多少对影片票房产生一定影响。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没有强敌抢票房,“矮个中拔高儿”所带来的红利不可估量。
另一方面,是粉丝电影经历《上海堡垒》的低潮,也产生了一定的回潮,这时候品质尚可的《诛仙I》出现,一切都恰逢其时。
2. 地利:IP优势 明星粉丝,构成票房口碑基本盘。2003年的一个夜晚,当福州人萧鼎(笔名)敲下“张小凡”三个字时,也许不会想到,该书迅速拿下 多个畅销排行榜榜首,超过2000万粉丝。
从连载到实体出版,从小说到游戏、影视作品改编,《诛仙》的人气与影响力不断攀升,且长盛不衰。
十多年间,它已然炼成一个超强IP,成为一代人的回忆。无论品质是否完全满意,影片都依然可能动员相当一部分书粉走进影院。
而正所谓“粉丝决定口碑,路人决定票房。”明星粉丝迅速行动起来,力挺票房、控评口碑。即使是主演粉丝因为压番质疑相互手撕,无形中也还是提升了影片热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和。
即使遭遇口碑争议,还是不得不承认,导演程小东唯美浪漫的武侠动作风格依然与《诛仙》的整体风格非常吻合。
这个导演选择基本是正确的。
选角也不俗。
原著的成功,就在于作者萧鼎用起伏跌宕的笔法描写了主角张小凡阅尽沧桑的成长历程,张小凡对了,影片就错不到哪里。而肖战显然演绎了一个在路人、书粉和粉丝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的张小凡。
至于李沁基本可以说是陆雪琪的不二人选。
书中所描写的陆雪琪“容颜空灵清绝,性子清冷出尘,不喜多舌言辞”,简直可以无缝代入李沁的脸!
另一位人气极高的女性角色碧瑶从开拍到现在都引发诸多争议,书迷们认为孟美岐的形象和俏丽鬼马的碧瑶相距甚远。但现在看来,这种大胆选角也催生出一种新鲜感,而事实证明孟美岐总体表现不算出戏。
无论如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诛仙I》首日还是爆了,一路水逆的粉丝 流量电影也终于等到了这场甘霖,但一部首日票房过关的《诛仙I》真的代表整个粉丝电影的翻盘吗?未免过于乐观。
粉丝电影的时代没过去,还升级了?需要指出的是,《诛仙I》是在肖战未火的时候就拍摄完成了,出品方最早的想法应该也不是靠流量明星来拉动票房,而是把更多投资放在了电影制作上,否则不会选择当时还是小咖演员的肖战。
程小东说,他选中肖战出演张小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眼神里有一种澄澈的善良、单纯,而这一点在电影中,也展现得很充分。
结果出人意料地,影片没上映,肖战突然火了。
加上孟美岐,《诛仙I》就这么成为了一部顶流参演的粉丝电影。
但即使作为粉丝电影,《诛仙I》还是能看出一些变化。
比如导演程小东盖章,拍《诛仙I》苦,肖战是最苦那个。
因为《诛仙I》拍摄期间正值秋冬, 这边寒冬刚泡完水上岸,那边就有鼓风机斥候。
几乎每场戏都吹,都吹得肖战鼻涕眼泪一起流。
导演替他叫苦,肖战反倒说:我倒不觉得它苦,我只是觉得是剧情需要吧。因为我们整体呈现的感觉就是比较写实,有那种侠义之感。我们拍了很多实景,拍了很多山水,都是那种荒漠的枯凉感,我觉得还蛮带感的。
而备受质疑的孟美岐回应《诛仙》选角争议说的是:有不足会改进。还说天赋这东西自己也不确定有没有。
感受都一种流量明星的变化没?至少,是虚心了、诚恳了,不再自带一股霸气了。也不是一味地吃流量的红利了。
这,或许才是一个偶像该有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而这样的艰苦,有来自于影片的一种反常规IP大片操作手法:实景拍摄。
从影四十多年堪称华语电影发展见证者的程小东,面对没有功夫底子、经验也不算多的演员,坚持要求演员所有戏亲身上阵,不拿所谓的抠图、替身糊弄观众。
这也意味着,《诛仙》虽是大IP 流量明星电影,但至少在主创层面,IP做或者明星都不只是噱头。
而是试图拍出那个“一个少年,手持一根烧火棍,孤独地面对整个世界”的诛仙江湖。
实事求是地说,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呈现出的,依然是粉丝电影传统的审美隔离。
有书粉被气到怒吼,也有明星粉丝被感动到尖叫。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只能说,流量粉丝电影,还远远没有退出中国电影江湖。
可以做的,是尽量抵抗无脑、泡沫般的溢美之词。
承认粉丝电影的存在,又要努力建立良性,可持续的作品信仰。
粉丝电影不是问题,问题是必须让路人观众,也能不后悔自己的电影票钱。
换句话说,粉丝电影,也需要一场生态向上的净化。
《诛仙I》的名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流量粉丝电影的时代还没过去,这是事实,但粉丝电影能否重新崛起,关键还是:至少要拍出对得起观众的电影——别以观众为刍狗。
至于首日豆瓣评分从6.7急降到6.1后,《诛仙I》能不能把中秋票房冠军保持到最后,粉丝说了没用,还得看观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