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春分时节,我国有吃春菜的习俗,所谓春菜,就是春天的蔬菜,各地根据各自的风物,在春分吃不同的蔬菜,其中春季的野菜最为常见。《吕氏春秋》言:“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这里的云梦指的是洞庭湖一带,而芹说的就是水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洞庭湖一带就有吃水芹菜的习惯,如今,洞庭湖畔的居民依然有这种习惯。居住在湖南省益阳沅江市南嘴镇赤山岛的张胜,从小就吃着洞庭湖的野菜长大,这种春季特殊的蔬菜香气是他最喜欢的气味之一,长大后,每到3月份,脑海里自然就会想起“该吃野生水芹菜了”。

春菜一般煮几分钟(洞庭湖畔吃了千年的水芹菜)(1)

水芹菜。受访者供图

从小吃到大的野菜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经》中对水芹菜的采摘有记载,古时先民吃的菜,保留到今日的不多,水芹菜是其中之一。据了解,水芹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食用水芹菜主要是南方的习惯,这种蔬菜在南方饮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江苏地区传统水生食用植物“水八仙”中就有水芹。

湖南省益阳沅江市南嘴镇坐落于洞庭湖滨,对于从小在镇里长大的张胜来说,洞庭湖的野菜是每个春天不能错过的美味。

张胜是当地有机农业协会的成员,自家的菜园和果园位于沅江南嘴镇的西畔山洲地区,家中利用绿色环保的农耕方式栽种蔬菜、柑橘等农作物。西畔山洲地区位于沅江赤山岛,赤山岛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山岛,面积约为11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内湖岛屿,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距离张胜家直线距离仅有150米,用他的话说,“我是闻着湿地味道长大的,春天的野菜是我家食谱里的常客。”

春菜一般煮几分钟(洞庭湖畔吃了千年的水芹菜)(2)

洞庭湖湿地。受访者供图

每年的3月到4月,张胜家里菜园子的蔬菜总是青黄不接,而不远处的洞庭湖湿地就成了张胜一家和当地村民的天然菜园子。张胜回忆说,小时候的春天,周末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就是和姐姐还有一群玩伴一起相约跑到河堤外面的芦苇荡里,采集野生水芹菜和藜蒿,回到家中,母亲便会把这些野菜变成美味佳肴,“像藜蒿,我们这边冬天会吃它的根,春天吃秆子,而藜蒿的叶子是我们本地做青团的最佳材料。”

“野生水芹菜的可以享用的时间更短,从3月初到4月中,再之后就老了。”张胜说,相比藜蒿,野生水芹菜更常见,从惊蛰到清明,沟渠边、河滩上、野草中、芦苇荡里到处都是水芹菜。“我的父母每年3、4月时,每隔几天就要到芦苇荡里采野生水芹菜,一采就是几百斤,我们会挑里面最好最嫩的自己吃,剩下的野生水芹菜还是猪食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当地人还会吃芦苇笋,“这种芦笋不是国外的那种芦笋,而是芦苇长出的芦笋,也是野生的。”据了解,当地的“沅江芦笋”是我国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

老人还在坚持采摘野生水芹菜

春分时节,到洞庭湖边掐一把水芹菜拿回家中,用辣椒、蒜片炝锅,炒一盘春天的滋味,“现在也有自家栽种的水芹菜,但颜色比野生的浅,野生的下部是棕红色的,家养的比较白嫩,野生的滋味浓郁很多。”

春菜一般煮几分钟(洞庭湖畔吃了千年的水芹菜)(3)

炒水芹菜。受访者供图

在洞庭湖湿地中,芦苇的面积是最大的,在张胜看来,春天享用野生水芹菜是大自然的馈赠,“水芹菜和芦苇的生长正好有一个时间差,3月,芦苇刚发芽,还比较矮小,和芦苇长在一起的野生水芹菜能见到日光,等到4月中下旬,芦苇就长高了,遮住了水芹菜的光,而此时水芹菜也正好开过花,准备休息了。”

春菜一般煮几分钟(洞庭湖畔吃了千年的水芹菜)(4)

芦苇里的水芹菜 。受访者供图

“采摘水芹菜时,会用刀去砍,或者用手掐,保留植物的根部,这样它们还能继续生长。”张胜说,村民会根据经验分辨水芹菜的老和嫩,“一般原则是挑大不挑小,挑嫩不挑老。”

虽然西畔山洲人喜欢吃一口春天的鲜味,但如今,村里愿意到湿地中去采摘的人却很少了,“去砍野菜是很辛苦的,赚得也不多,年轻人不愿意做,也有很多年轻人不习惯这种浓郁的野味。”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