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我们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李志升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无数个早晨,迎着朝霞曙光走进班级,和学生交谈;无数个傍晚,带着欣慰和倦意回家。“一切为了学生”是他为师的准则。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他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融入日常教学,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决定学生学校的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集编、导、演于一身,不断反思和归纳课堂心得:一是用激情点燃学生。要让课堂活,首先老师先要活起来。因为老师的激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所以我在整节课上,自始至终激情高涨感染他们,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也就生龙活虎,思维亢奋。二是多鼓励和赏识学生。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去。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伸一下大拇指,拍一下肩膀头等等,都让他们有一种满足感、成功感和幸福感。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就连平时成绩很一般的同学也敢于发言回答问题,敢于上台造句和展示才艺,真的是出乎意料。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看到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他陶醉了。三是让每名学生都有事做。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同学桌对桌、面对面,还选出一名小组长,采取“兵教兵” 、“兵帮兵”、 “兵带兵”的方法,具体由小组长负责。四是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刚刚尝试自主学习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下他及时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以思进取。但更多的是课上同学们的个性张扬、美好积极的一面感动着他。课下他仔细回味认真记下教学反思,使他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

他用生命书写使命担当(李志升立三尺讲台)(1)

不计辛勤一砚寒,丹心热血沃新花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他二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活动。二十年来,李志升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专心致志地关注着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的休息时间都是在和学生补习、辅导、跟班、家访等活动中度过的。事业是自己选择的,就要为之付出牺牲,这一点,他无怨无悔。在2007年李志升遭受了一次特大车祸,光手术就进行了近五个小时。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想到学生即将参加六年级升学考试,不能耽搁了孩子们的学习,非常倔强地把原本三个月的疗程硬是缩短为一个月,毅然返回讲台,竭尽全力给孩子们上课。他带病上阵,参加了榆林市第六小学第八届教学能手大奖赛、榆阳区“教坛新秀”大奖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李志升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同时,他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在课堂上他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在课余,他们平等相处成为好朋友。他曾经带过的一个学生曹某,是个比较特殊的一位,由于家庭的原因,曹某的天性好动、任性,流里流气,与谁同桌便和谁吵架,要不就是打架,大家对他是敬而远之。为了彻底改变他,李志升先是找他谈心,他根本不予理睬。几次下来,收效甚微不过李志升从没有放弃,再接再厉,进一步了解到曹某喜欢打篮球,便利用学校篮球赛的机会,替换曹某上场比赛。场上所有队员都不情愿地给曹某传球,结果可想而知,那比赛输的一败涂地。尽管其他队员埋怨李志升为什么让曹某上场,但他知道他的预定的计划即将奏效。于是,赛后李志升便巧妙地对曹某场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对他不与队员配合予以批评。事后,又找曹某谈了心。经过李志升的努力,发现功夫没有白费,他趁胜追击,最终使曹某重新改变了自己,又重新回到班级的大集体中来了。学生小磊,父母常年在外,得不到亲情照顾的他,成绩一再下降,学习态度也明显散漫,还几次提出要退学。李志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及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劝说其父母定期回家,并多打电话与其沟通。他还主动嘘寒问暖。每逢阴雨天,他总是将小磊带到自己宿舍,给他煮方便面吃。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一学期下来,小磊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并成为班级男生中的佼佼者。

记得2001年刚参加工作时,他担任初一一班班主任,班里有个女生叫小徐,突然有一天半夜大声喊叫、紧接着就是疯跑,这可吓坏了宿舍里的其他舍友。学生们慌慌张张求助于他,此时已是深夜,他赶紧整衣探视,过去一看,孩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早已不省人事。初为人师的他既紧张又害怕,但他深知他是孩子们的依靠和力量,于是他赶紧向其他老师寻求帮助,大家有的呼唤,有的按摩,有的掐人中,经过一番努力,孩子咳嗽了两声,慢慢的恢复了意识。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当夜,他们一帮师生一直守护在小徐身旁,第二天一大早就捎话给家长,两天后家长才来到学校,经过医院详细检查没发现什么病,小徐也回到了学校。经过这件事以后,小徐始终感觉自己是一个病人,极度自卑失落,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多次申请退学。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他百般挽留,多方开导,分批次安排班里学生和她交朋友,最终小徐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可是,接下来的三年中,小徐不定时就会出现“发疯”的情况,每次,他们都陪她一起面对,发病结束后,小徐一个劲给他们道歉,有一次她干脆一个人逃回了家。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李志升借了同事的摩托车,经过沟沟坎坎,来到她家,把她接回了学校。后来,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因为不忍心看到这样的好苗子被疾病毁了,他多番请求科任教师开导她、鼓励她、帮助她,在他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她与疾病抗争,与自卑战斗,与学习拼命,结果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竟然考上了榆林一中。看到孩子有了那么好的归宿,他的心里除了自豪,还是自豪。

   言传身教胜千言 以身作则正垂范

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的。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2020年春又一届初中毕业生正处于紧张的第二轮复习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再次将他击倒,躺在病床上的他心急如焚,“班里的孩子们有没有偷懒;他们是否一如既往的早起学习;那几个调皮鬼会不会捣乱课堂秩序,干扰他人学习?”凭着还算健壮的身躯不管医生与家人的劝阻,仅住院三天就毅然返回了讲台。不成想植入体内的塑料软管一直作祟,反应强烈,站立时间每超过二十分便疼痛难忍,必须吃激素药止疼方可,体重也在一个月内降了二十多斤,有几次差点昏倒在讲台。连老师和学生们都说他为了学生命都不要,然而,面对处于人生关键期的学生,他没有放手,而是选择了坚持。见他的执意,学校和学生们只得勉强。一个月的坚持带给了孩子们一生的坚强。最终,孩子们都升入了心仪的学府。毕业典礼上,一个学生含着泪说,“三年的相聚,却是一生的相逢。我们会永远记得李老师身上的三个特点——坚韧、执着、无私。他虽然对我们极其严厉,很凶,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严格背后的浓浓的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不忘做慈善献爱心,于2021年4月被榆阳区慈善协会评为2020年度一星级慈善志愿者。

他用生命书写使命担当(李志升立三尺讲台)(2)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志升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他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论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榆阳区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在2009年榆阳区课改成果展评活动中,荣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秀奖。人们都说:若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但他却力求教会学自己去挖水。为此,李志升从毕业至今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并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市、区教育局、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校领导的关怀和信任下,他被派往参加了2011年教育局组织的“同课异构”对抗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李志升主动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一丝不苟、力争尽善尽美地上好每一节实践课,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2009年3月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0年在榆阳区教案格式评选中获一等奖;省级课题《初中学生英语单词高效记忆方法研究》于2016年已经结题;微课《The Object Clause》或榆阳区二等奖;市级课题《初中英语口语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于2020年2月已经结题;市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探究》于2021年1月正式立项。

砥砺奋进正当时 昂首阔步新征程

2020年8月,因工作需要,调入榆林市第二十三小学,他分管德育工作和总务后勤工作,从教学岗走上管理岗,角色略有转变,但服务宗旨不变。

正值学校新建,李志升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校为家,以“忘我”的工作态度带领着总务处三名老师不分上下班时间、不分工种,每天早出晚归,忙碌于校园的角角落落。皮肤晒的黝黑,以至于好多老师错认为他是工程上的技术员,老师们戏言,“李校长的工队什么活都会干,而且还干得不错。”

从旧校区搬迁、带头组装床、漆床、整理图书、整理体育室、清理仪器室、维修学生桌椅、软包升旗台和窗户角到治理周边环境等。光供暖问题就用了一周时间,眼看着塞北变冷,加之新建校舍,尤其冷冻。他提前和供热公司协商,紧锣密鼓地调试设备,请来了供热公司职业技术人员,坚守换热站三夜,终于在规定供暖时间提前一天供暖。一直忙到年三十,处理完消防站漏水、挂完最后一颗灯笼顺路买了点菜才回家过年。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李志升经常说,做一名党员教师,是自己人生的选择;做一名优秀教师,是自己人生的目标;教好书、育好人,是自己永远的追求。为了这个选择、目标或追求自己始终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