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最早在2005年由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依据《 城市规划法 》编制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时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广州 、 重庆 )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 、 武汉 、 郑州 、 西安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8个国家中心城市,它们不仅改变了我国城市的范畴体系和分类框架,也在深层次上重构着新型 城镇化 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开展国家中心城市的评估和研究,对其进一步明确定位、优化功能、提升质量、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层级: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市。“北上广”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各项指数大都处于前三甲的位置。只在“战略影响”一项,广州被重庆、天津挤出前三,位列第五,这既说明了中心城市的培养成长需要积累和积淀,同时也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的城市化格局也在出现新变化。

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排名(看国家中心城市名单)(1)

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排名(看国家中心城市名单)(2)

第二个层级:重庆和天津。它们在国家中心城市中分列第四和第五,反映出直辖市在政策资源等方面仍具有较大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一个城市在区位和空间上的劣势,同时这也是一般的省会城市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

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排名(看国家中心城市名单)(3)

第三个层级:武汉、成都和郑州。它们在国家中心城市中分列第六、第七和第八。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它的“综合实力”指数紧随上海之后位列第四,超过了直辖市天津和重庆,表明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比较均衡且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武汉的“中心作用”指数上排在第五,位于重庆、天津之间,说明武汉市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集聚力不断强化。位于西部的成都和位于中部的郑州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八,各自的一级指数排名基本上也处于同样位置,但在局部也有亮点和优势,其中成都的“社会发展”指数位列第三、“文化发展”指数位列第四,与成都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氛围基本一致。郑州的“人口发展”指数位列第三、城市“中心作用”位列第四,与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的现实基本一致。成都和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阵营都属于需要加快谋划、布局和发展的城市。

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排名(看国家中心城市名单)(4)

(一)北京:各项指标稳居“首位”

北京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综合实力”和“中心作用”均位列第一。“战略影响”排在第二,稳居“首位”国家中心城市之位,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距离。北京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位居首位,经济发展第二。只有人口发展水平位于第五,城区人口密度与其他城市相比仅处在中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上海和天津,远低于郑州和广州,相对不利。

(二)上海:科技创新与北京差距较大

上海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综合实力”和“中心作用”均位列第三。“战略影响”超越北京位居第一,这与上海是我国最开放和最现代化的大都市密切相关。上海的人口发展水平位居首位,常住人口和人口密度都很高。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与第三产业比重水平处于前列,但人均GDP仅处于中游。人均公园面积为7.33平方米,远低于广州的20.19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4.11平方米,远低于天津的16.71平方米。上海在货物、通信信息流动方面领先,但客运指标垫底。上海在科技创新中心作用上排在第二,但与北京相比有较大差距。

(三)广州:综合服务枢纽水平位居第一

广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与广州作为传统的“城市三强”的地位基本符合,但也表明在获得国家政策和战略支持上已不如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广州经济发展排在第一,把位列第五的上海远远抛开,同时人均GDP最高,在北上广中一枝独秀。广州的人口发展水平位居第二,人口自然增长仅次于郑州位列第二。广州的社会发展水平排在第二,教育、卫生、城市生活环境等处于前列。广州的文化发展水平排在第三,位居北京、上海之后。广州的综合服务枢纽水平位居第一,客流、货流、通信信息流动等指标呈现出均衡和高水平发展,表明城镇化建设质量优于其他城市。广州的科技创新中心作用排在第四,相关指标处于中等水平。

(四)重庆:国家战略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重庆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四。近年来重庆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力度持续加大。但建设中心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重庆的人口发展水平位居第四,但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重庆的GDP增速尽管最高,但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比重等偏低。重庆的城市社会环境得分相对较高,但教育和医疗的人均服务水平较低。与同处在成渝城市群的成都相比,重庆的文化发展水平比较滞后。

(五)天津:三个一级指数均无缘前三甲

天津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五。三个一级指数均与前三甲无缘,是这个老牌直辖市的最大问题。天津的人口发展水平在8城市中垫底,好处是不存在北京、上海疏解人口的压力,但也是造成滨海新区一直人气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天津的综合服务枢纽功能排在第六,距离天津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定位提出的北方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等,还有不小差距。

(六)武汉:各项经济指标发展水平较好

武汉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六。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城市,武汉积累的国家战略资源不如天津,在新增的国家战略支持上不如重庆。武汉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但工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相对不高。武汉的社会发展水平排在第七,城市绿化环境等问题比较突出。武汉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发展水平偏低。武汉的通信信息流动水平较低。武汉的国际交往水平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也比较大。

(七)成都:要补的基础课相当艰巨

成都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但从全国一盘棋看,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补的基础课还相当艰巨,与成都近年来给人的“热闹和繁华”感觉并不一致。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在第六,人均GDP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偏低,第三产业比重不高。成都的社会发展水平排在第三,文化发展水平排在第四,在教育、医疗、城市绿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八)郑州: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八。三个一级指标的排名均位居第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家底和基础比较薄弱,这说明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布局的需要。郑州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在8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最高,基础人口密度和发展趋势优势较为明显。郑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排在第八,经济、教育、城市绿化环境等方面还需要加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