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广东多个城市的新任主官陆续到位。各个城市如何发展,在全省全国格局中将处于怎样的位置?

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的一份文件可以提供参照:12月20日,《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

未来佛山与东莞哪里更有发展(佛山东莞打造省级经济中心城市)(1)

看完全文,区势君梳理认为,广东的城镇化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格局是“一群五圈”。“群”是珠三角城市群,“圈”是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

第二,引擎是7座中心城市。其中,广州、深圳是国家级中心城市,珠海、汕头、湛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佛山、东莞是省级经济中心城市,区势君将之概括为“2 3 2”。

第三,机制是“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高质量发展” 的空间增长动力新机制。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未来可期。

未来佛山与东莞哪里更有发展(佛山东莞打造省级经济中心城市)(2)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怎么建,五大都市圈怎么“圈”?

从国内各大城市群看,珠三角是发育最充分、城市联系最紧密、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群之一。

《规划》明确,要提升珠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要素和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开放合作高端平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句话,珠三角要站上世界城市群的顶层,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都市圈比肩而立。

区势君认为,珠三角无疑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一雄心的硬实力: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城市创新集群蝉联全球第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日本东京-横滨集群,北京、上海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八。

包括珠三角九市和港澳的粤港澳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8000万人口,5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1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与旧金山、纽约、东京三大湾区相比,在GDP、人口数、世界500强企业等方面不遑多让。

区势君注意到,在《规划》中,推动跨珠江的要素流通和城市联通成为一大重点:促进要素资源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珠江口东岸深化创新发展;引导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西岸流动,提升珠江口西岸要素聚集能力,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

这种跨江协作的趋势,在五大都市圈的建设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推进都市圈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郑人豪如此介绍。

跨界、跨区域合作成为都市圈的最大看点。

未来佛山与东莞哪里更有发展(佛山东莞打造省级经济中心城市)(3)

其中,广州都市圈将加快推进广佛同城化,强强联合共建国际化都会区,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联动肇庆、清远、云浮、韶关“内融外联”,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

“广佛同城化水准非常高,对全国特别是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建设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表示。

跨市合作首先体现在产业领域。

深圳都市圈将联合构建以高端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将以海工装备、智能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核心,推动珠中江阳加强产业协作;汕潮揭都市圈将大力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海工装备、石化仓储等海洋经济;湛茂都市圈将全方位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共建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和现代化绿色钢铁生产基地。

产业联动的背后,是高铁、城际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加速联通:12月10日,赣深高铁开通运营结束了河源没有高铁的历史;12月17日,粤东城际铁路正式开建,将助推汕潮揭都市圈建设步入“快车道”。

不仅如此,区势君还发现,广东的都市圈建设正在向着区域资源整合、民生共享等深层次演进。

比如,在深圳都市圈,在跨界区域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还将探索推进各类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使用;广州都市圈将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湛茂都市圈将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北部湾医疗中心;汕潮揭都市圈将整合汕潮揭港口资源,形成 “一主二重” 的海港群。

中心城市如何升级,小城镇的前景在哪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由于现代经济的集聚效应,中心城市在资源配置、要素吸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广东中心城市方面,《规划》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全球标杆城市,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发展能级。

区势君认为,和广深一线城市相比,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表述更为引人关注。

2017年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中,有“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的表述。此次《规划》则更加明确,除了湛江和汕头,珠海也已列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规划》表示,培育珠海、汕头、湛江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珠海联动澳门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聚焦家用电器、集成电路等培育发展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佛山、东莞两座城市也有了新称呼。《规划》提出,支持佛山、东莞打造省级经济中心城市,支持两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探索经验。

未来佛山与东莞哪里更有发展(佛山东莞打造省级经济中心城市)(4)

大城市不是城市化的全部,中小城镇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规划》明确,充分挖掘小城市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民俗文化等方面潜力与优势,培育本土特色产业或品牌,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聚焦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等四大领域,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

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有望迎来新机遇。《规划》明确,引导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对接城市需求,纳入城市统一规划、融入城市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卫星镇。

郑人豪表示,广东将充分发挥县城及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提升小城市发展水平,推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为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生力军支撑。

“县城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吸纳中心城市转移人口和本地农业转移人口、拉动内需方面十分重要。”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董志强表示,必须加快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主笔】 王彪

【策划】 吴哲 黄应来

【出品】 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王彪

南方经济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