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说,孩子就不愿意背东西,所以将来准备学理科;有的家长说孩子不需要背,理解了自然就记住了。

孩子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都不会(孩子不会背一切都是白费)(1)

首先这是两种认识错误,因为理科需要背诵的东西不比文科少;如果认为理解要走在记忆的前面,这很危险。危险在于,孩子的学习是为了考试服务的,理解固然重要,如果最终孩子也没有理解,那考试就不考了吗?

如果有的家长说,孩子很聪明就是不愿意背东西,这是为了孩子的懒惰找借口;如果背了但背不下来,那也不是真的聪明。

一切记忆都是从机械记忆开始的,机械记忆是理解记忆的基础,人生总有些必须要记忆的东西,并且还是越早越好。

当孩子还是学龄前的时候,就开始了背诵,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当这些孩子在背诵的时候,理解他背的东西的意思吗?肯定不理解,那先背下来,以后再慢慢理解。

孩子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都不会(孩子不会背一切都是白费)(2)

不管学文学理,都逃不开数学、语文、英语。数学有各种公式,各种公理、定理,有3.1415926,为了计算方便和迅速而产生的从11到19的平方;从15到95的平方,都需要背诵;

语文就不用说了,《论语》、《孟子》都进入到了小学生的课堂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越来越多地需要孩子进行背诵;

谁没背过一些英语单词呢?高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单词有2500个左右,如果不是依靠机械的记忆,也可能用一生的时间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英国人把“狗”叫作“dog”?同时,如果单凭依靠阅读如何能在几十万的英语单词中找到考试要考的2000多个单词呢?所以,英语单词不背就行吗?

在历史的考点中,有一个“抗日战争的意义”,有人说这容易理解,理解了自然就答出来了。还是那句话,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考试服务的,批卷的人是要根据答出的要点给分的。如果答不出标准答案,考试是得不到满分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孩子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都不会(孩子不会背一切都是白费)(3)

除了这句话必须要答出以外,还要答出: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摆脱殖民奴役;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自信;提高国际地位;对整个世界的贡献等等。一个孩子如何能理解这么多内容呢?还是老老实实地背诵出标准答案吧。

女儿上了北京大学,怎么了?该背还得背。要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还要背诵陆机的《文赋》,那可是一篇一千九百五十多字的古文,如果不背呢?那就无法顺利地通过期末考试,女儿老老实实地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背完。

各位家长:

孩子不愿意背,一切都白费,说得一点都不过分。有的学校连孩子高考时的作文模板都需要背诵,开头怎么开,怎么过渡,怎么论述,怎么结尾。咱看看咱家孩子是背得多呢?还是背得少呢?要是根本不背,那这十来年就是一个白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