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阐述万事共同的规律:以下棋为例,阐述万事的逻辑、阵型、基本功和七大思考方式——重要性、全面性、长远性、精准性、时机性、灵活性和速度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既能攻又能守的阵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既能攻又能守的阵型(阐述万事共同规律)

既能攻又能守的阵型

第四部分,阐述万事共同的规律:以下棋为例,阐述万事的逻辑、阵型、基本功和七大思考方式——重要性、全面性、长远性、精准性、时机性、灵活性和速度性

(全文11000字。本人公众号成信财商,公众号头像是我发表在《汉江文艺》上的文章《灵魂的引路人》)。

第一章:事的概念;事的规律之一,事有中性

第二章:事的规律之二,事是物的活动,所以事可以安排

第三章,事的规律之三,事有难度系数——量力而行

第四章:事的规律之四,遵循逻辑性

第五章:事的规律之五,遵循协调性和应激性

第一节:下棋的阵型

第二节:人生的阵型

第六章:事的规律之六,下棋和人生万事都有概率性问题(常见性,普遍性)

第七章:事情规律之七,遵循重要性、全面性、长远性、精准性、时机性、灵活性和速度性

第一节:下棋的七个方面

第二节:人生这件事的七个方面

第三节:万事如棋,任何一件事考虑周全就不难,人生并不难

第八章:竞争性事情的规律

第一节:竞争性事情的规律之一,智慧和实力同等地决定胜负

第二节:竞争性事情的规律之二,效率决定胜负

第三节:竞争性事情的规律之三,时间决定胜负

。。。。。

以下通过研究下棋和人生这两件事,来分析事情有哪些主要规律,并按照逻辑顺序罗列出来。

第一章:事的概念;事的规律之一,事有中性

人或物的行动叫“事”。比如说有什么事发生就是有什么活动出现。没有什么事发生,就是没有什么活动出现。

有些“事”是中性的,是可以在好与坏、有利与有害之间转换的。!!!

比如,看思想正确的书,此事就是中性的,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合理看书,它对我们有益,否则有害。因为如果近距离看书,或长时间看书,就会导致近视。

第二章:事的规律之二,事是物的活动,所以事可以安排

行动才产生结果,也就是说,“事”才产生结果,没有事发生就没有结果产生。

安排了一件事,就是安排了一种行动,然后就会产生对应的结果。

行动才产生结果,所以我们要三思而“行”,也即要三思而“事”,要把“事”考虑好,安排好,假如我们能把任何事都安排好,我们的人生就顺顺利利。假如我们缺乏知识,我们就不能安排好事情,命运就会出现坎坷。

不同的事,“行为”不同。

下棋的“行动”是思考后的落子。打牌的“行动”是思考后的出牌。考试的“行动”是思考后的落笔。社交的“行动”是思考后的言行举止。健康的“行动”是思考后的趋利避害或劳逸结合。

也即,我们落子、落牌、落笔、落言行,落身体……,落下任何行动,都要谋定而后动。

总结:事的规律之一是凡事都可安排。所以我本文的标题就是《人生如棋,由你安排》。

第三章,事的规律之三,事有难度系数——量力而行

第一节:下棋量力而行

下棋要量力而行,所以有时候只能停车问路走闲着、等着。有些棋,双方不变作和,因为任何一方都不能轻举妄动。

第二节:人生量力而行

《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有一个章节就是写人生要量力而行。

《人生的智慧》一文中就写到:避免重大祸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量力而行。

劳逸结合,说明我们要量力而行。

第四章:事的规律之四,遵循逻辑性

第一节:逻辑的概念

“逻辑”就是事情发展的阶段顺序,也是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

大小阶段也叫环节或细节。

也即,一个大阶段,包括若干小阶段。一个环节包括若干个细节。

我所认为的逻辑概念是:阶段性目标 手段。

做好逻辑就是做好阶段性目标和手段。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蚁穴就是小的阶段性目标,手段有“用土填蚁穴”或“水泥砂浆填蚁穴”等,不同的手段决定效果不同!

第二节:逻辑的作用

别说大事不懂逻辑会失败得很惨,就连日常生活不懂逻辑,也会频繁犯错。

有些人出门后忘记带东西,需要折返回家再拿,这就是没有养成逻辑思维习惯。每次出门时我们要问自己:第一件事该做什么?

第三节:如何做好逻辑,或者说逻辑有哪些规律

第一小节:阶段越细分越好

特别提醒——分解思维(细节思维)非常重要。

做销售有个思维叫细节销售。比如,卖手机,对老年人要强调简单方便。对年轻人要强调自拍功能。

一个武打动作,我们学不会时,如果把它放慢镜头,我们就能搞懂了。

我在北京做幕墙板块,同事怎么都装不上边条。我告诉他注重细节。边条拆下来,把边条下面的胶条先安装好,再去安装边条就行了。

我在东莞做手工活,同事们照着老板娘说的方法做,还是做不好。我分解细节后发现,得两道工序做的事,老板娘一道工序就完成了,所以产品不合格。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我们检查的目标越细越好,也即阶段分解越细,目标分解越细越好。

我们学习下象棋的过程就是学会正确分解目标——划分阶段的过程。比如,臭棋篓子只知道将军这个目标,不知道下棋还有谋势这个前期目标(阶段)。且谋势又先后分为封锁,压制,谋子三个小目标(阶段)。

第二小节:小目标(细节)不可无知,要明确小目标,知晓小目标

《从设定目标开始》里,走出沙漠是人们的大目标,但是他们找不到走每段路的小目标。智者给年轻人找到了北极星的小目标,然后实施手段就是白天休息,夜晚赶路。

第三小节:小目标(细节)不可模糊,要清晰

如果想走出沙漠,以时隐时现的海市蜃楼,或以旋转变化着的太阳为参照物,都是不清晰或不确定的。

俞敏洪的《五种能力支撑你的美好人生》结尾指出:我们要锻炼自己确定目标的能力。

任何事智者想创新,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①,目标越细分且越明确越好。②,实施手段的不断更新变化。

下面以做房子为例来说明逻辑的其它特点。逻辑按照重要性,依次分为:逻辑(阶段、环节)不可省略,逻辑不可颠倒,逻辑不可马虎。

第四小节:环节或细节不可省略

做房子先打地基,再做一层、二层。不可省去任何一个环节或细节。

第五小节:环节或细节不可颠倒

做房子不能先做上面的,再打地基。

有些事情环节可以勉强颠倒,但是效果必定不好。比如,写字可以发倒笔,但是效果不好。例如,写“人”字就不宜发倒笔。

第六小节:细节不可马虎(每个细节要做及格)

细小环节就称为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也即,任何事,上一个环节的细节不够——环节不及格,就进不了或应绝对禁止进入下一个环节。

多米诺骨牌游戏中,第一个骨牌的长度做的不够长,就打不到下一块骨牌。

做房子上一个环节的细节不够,也可以勉强进入下一个环节,但是迟早会出问题。比如,地基不牢做第一层或第二层也许没问题,但是继续做下去,总有一天会坍塌。

很多人商业上巨亏,就是不断地勉强甚或强行进入下一个逻辑。朱怀阳的口罩赌局里,产品样品没有通过国家批准,然后他就批量生产了,且他对原材料不懂,结果一亏再亏。

不严格的按照逻辑做事,那么你做事的思路就有赌徒心理,运气好才可能会成功。按照逻辑做事,水到渠成,必定成功。

传言曾国潘读书,上一节搞不懂,就不去读下一节。

很多学生读书是这样的,上一年级不“及格”,就勉强进入下一年级。最好在参加中考或高考时,迟早要失败。

任何机会都要遵循逻辑。《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机会,你想赚钱必须要懂这些?》。这篇文章讲:遇到互联网机会,只有有商业基础的人才能成功。

第四节:下棋的逻辑

一件事,我们可以划分成许多大事和小事,那么下棋,我们可以划分为布局这件大事和捉子这件小事,来分析大小事的逻辑。

第一小节:捉子的逻辑

无论捉将或捉子,它们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先要把子围的死死的,再去捉。

否则是徒劳——子会溜掉,甚至会被反杀!

动物的围猎战,人类军队的围歼战,都是这个逻辑。

做任何事,我们的结局有三种:成功、失败重来和彻底失败。对于下棋就是:赢、和、输三种结局。

不按逻辑做事,就会出现后面两种情况,比如下棋中的徒劳或反杀。

开车的逻辑是:先在驾校学习,然后上普通路行驶,然后上高速。技术不好找机会上高速,也只能慢点开,或是找死。

一个马掌钉失去一场战争。

特别提醒——生活中越危险的事越要“正比例地”按照逻辑顺序做事。否则会被死神反杀!!!

第二小节:下棋布局的逻辑

布局的逻辑就是找出阶段性目标和手段。

我是70后,读小学的经历告诉我,写作文也是有逻辑的:一年级学拼音,二年级学汉字,三年级学标点和组词,四年级学造句,四五年级学写作。

一:开局

开局目标是出动大子,抢夺要塞,并阻止对方的大子抢夺要塞,甚或封锁对方大子的出动(子完全出不来,非要塞也无法进入)。此阶段相当于学写作的一年级。

二:前中局

前中局是对对方的棋子(大子或小子)步步压制活动空间,逐渐收紧口袋地合围。此阶段相当于学写作的二年级。

三:后中局

后中局目标是把对方棋子死死围困住再吃掉,或其他吃法。此阶段相当于学写作的三年级。

吃法手段有围困擒拿、抽将、捉双等。

四:残局

残局目标就是利用实力优势把对方的老将死死围困住再吃掉。此阶段相当于学写作的四五年级。

实施手段有:双车错、重炮将军、挂角马、卧槽马等几十种将死老将的方法。

请参考我在今日头条发表的文章《简述下棋的逻辑——下象棋的目标和手段》。这篇文章,十天内阅读量过万,得到很多象棋专业人士的点赞或评论。

总结:做房子每砌一块砖都是下一块砖的基础,所以每一块砖都要认真砌。

逻辑用一个成语总结就是循序渐进,“循序”是按照顺序;“渐进”是放大格局且放缓速度,做强基础。

人生真理——人生是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百米赛跑,所以,懂得“敬畏逻辑,循序渐进”,失败或死神就拿我们没办法,万事皆是此理!!!

成功或生存=敬畏逻辑

失败或死神=轻视逻辑

《人生的智慧》开头有句话:避免重大祸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尽可能降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

本文重点——意思就是:避免重大……,尽可能地遵循逻辑顺序做“任何”事。其中的尽可能“降低”一词,应改为“放缓”一词更正确。!!

学习人生三大能力必须懂得划定“相对应的”时长(本人学社交能力真正是学了一辈子也没搞懂,因为一辈子都被人际关系折磨,人世复杂,悲哉哀哉)。因为我们要夯实基础——求知是深刻求知而非浅尝辄止再庸师误人。又因为时间是一张网,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撒的次数越多,收获肯定越多。

第五节:人生的逻辑

参考下文第六部分。

第五章:事的规律之五,遵循阵型——协调性和应激性

第一小章:阵型的概念

人、事、物都有关联性。

事的关联性叫逻辑性,比如,下棋有开局、中局和残局的逻辑性。

物和有益物的关联性叫协调性。比如,下棋时,自己棋子之间的排列距离叫协调性。

物和有害物的关联性叫应激性。比如,下棋时,自己棋子和对方棋子之间的排列距离叫应激性。

同理!人也有协调性和应激性。

第二小章:阵型的作用

日常生活不懂阵型,会有车祸、溺水等悲剧。《站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父亲知道:所有死亡都是“没有阵型的强烈意识”所致。

协调性和应激性都很重要。

比如协调性方面,棋子排列的紧密性或松散性,顺畅性或拥堵性,决定棋子之间的组合变化形式多少,以及决定彼此之间的保护性强弱。

应激性方面,自己的棋子要远离对方大子或包围圈。

不按逻辑做事,或不注重阵型做事,那么,强大的假象下是灾难。

比如,逻辑性方面:不打地基就做房子,做得越高越玄乎。

阵型方面:下象棋按照逻辑布局但忽视阵型,那么,多再多大子也会被抽光。

又如,我们从事有危险的职业,更要注意逻辑性和阵型。

袁志豪掉进油锅一事,说明他既不懂逻辑,也不懂阵型,所以“强大的假象下是灾难”。表面赚钱掩盖不住灾难必将发生。

他没有先培训安全知识再去做生意,就是不懂逻辑。自己不懂应激性,员工也不懂协调性,是他妈下床救他的。如果工人们事先有培训,就会迅速反应过来。

第三小章:万事有阵型

第一节:棋局有阵型

第一小节,棋局阵型的概念

下棋时,棋子之间排列距离的协调性和应激性,我叫它为阵型。

第二小节,棋局阵型的作用

围棋冠军陈祖德说过:下棋比赛比的就是谁出错更多的游戏。象棋名手说:抓住弱点猛进攻。错误或弱点主要是指阵型的错误或弱点。

——所以,下棋比赛,比的就是谁的“棋局阵型”更好。!!!

“曾国藩奉清廷之命,要剿灭太平军。打的是进攻战。但所谓‘结硬寨,打呆仗’似乎又是打的防守战。”说明曾国潘打仗注重阵型。

我们下象棋也要勤扒苦做,抚兵惜士象,把进攻战打成防守战。

第三小节,棋局阵型如何排列——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协调性或应激性

《如何提高象棋棋力?提高棋力的关键点在哪里?看完你就知道了》象棋大师讲:象棋中局可能形成的缺陷主要分为弱子和弱形两种。弱子主要有弱车、弱马、弱炮三种;弱形具体表现为弱点、弱线、弱区。这里讲讲弱区:

弱区指开局部署阵型后,因为子力不协调,或未能占据要位要线,或子力结构有缺陷,从而造成某区域薄弱,这就称之为弱区。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对方形成弱区,然后再针对性进行攻击。

《中国象棋专业大师讲座•中局战术》,专业大师讲开局第二条规则:左右均衡发展,阵型协调顺畅。

棋子协调性:紧密但不拥堵,顺畅但不松散——子子连环或彼此能遥向呼应。而且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比如,老帅或车炮比兵马保护更严密。同时出现弱车、弱炮、和弱马,我们先保护弱车,其次是炮和马。

松散又缺乏应激性,就会让自己的子力彼此缺乏保护,特别是老帅缺乏保护时,多再多大子也没用,因为对方可以反复多次抽将,甚至抽光你的大子。

第四小节,棋局阵型好的功能

紧密才会产生更多的组合变化。《斐哥点将,弃子大师曹岩磊:还有谁?》,此局红马七进六比七进八更紧密,因为离炮更近,可以暗保炮(此局除斐哥外,还有一个人讲解,此着两人讲解有不同的启示)!黑车捉炮,炮不离对方宫顶线,又可保护马进攻。

第二节:人生的阵型(请看下面“第六部分”)

人生有阵型,比如择邻而居。我常想,如果我懂得远离“女邻居”,就不会有妻子骂别人被她告密的事发生了,然后母亲也不会自杀。

我家要是不搬家,仍然在老屋住,遇到堂叔杀到我家时,二伯父肯定会救我的,因为二伯父从小就关心我。

第六章:事的规律之六,下棋和人生万事都有大概率性问题(常见性,普遍性问题)

在逻辑(目标和手段)和阵型方面的大概率问题、常见性、普遍性,我们也可以叫做基本功,如果我们对任何事都有基本功,那我们做任何事都错不到哪里去!

第一节:下棋的基本功

第一小节:下棋逻辑方面的基本功

一,开局阶段的基本功

下棋封锁压制,有常见手段。比如,牵制、围困等。

二,中局阶段的基本功

下棋捉子有常见方法。比如,捉双、抽将……等。

三,残局阶段的基本功

下棋将军杀老将,有常见杀法。比如,双车错、重炮将军、挂角马……等。

第二小节:下棋阵型方面的基本功

子子连环,子子生根。就是注意协调性。

下棋应激性的基本功举例:

1、车不立险地:不要让车去冒险。

2、切勿轻易兑子:处于先手时或者优势的时候,不要轻易兑子。

3、士不轻上,兵勿冒进:士不要轻易上前,兵不要贸然冲到最前面。

第二节:人生这件事的基本功(参考后续第六部分)

第七章:事情规律之七,遵循重要性、全面性、长远性、精准性、时机性、灵活性和速度性

逻辑是从时间上安排事情,因为完成一件事的若干个小事有先后顺序。

协调性和应激性是从位置上安排事情。比如,棋子的排列。

做任何一件事,我们首先要找出逻辑顺序,再了解阵型排列规律,最后练习好基本功,就可以参加正式实操了。

比如下棋基本功在家学习好,就可以去公园找人实操了。若是职业棋手就可以去找对手实操了,实操一段时间就可以参加正式比赛了!

做任何事,实操时首先:

提醒自己放大格局,不要求胜心切,因为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

遵从逻辑性,就是有格局,因为我们没有急功近利而省略环节。

遵从协调性和应激性,我们也是有格局,因为我们的眼光不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在一个面上。

实操时其次:

在注重“逻辑性和阵型”的前提下,然后每一步行动”都要从重要性、全面性、长远性、精准性、时机性、灵活性和速度性这七个角度考虑!!!

第一节:下棋的七个方面

第一小节:重要性

专业大师讲:“下棋重在会审局。比如,优势争胜,劣势求和,均势谋机会”这就是指出了三种棋局情况下的重要点。

特别提醒——“重要点”是审局中“审理”出来的。

“优势争胜就是尽量避免兑子,且谋卒、士、象,或谋要塞,缓慢艰难地积累实力。

均势谋求机会包括两种情况:

①,均势谋一边倒的进攻机会

②,稍微弱势谋对杀比速度的机会

弱势但又想求胜不求和(由棋手根据比赛情况决定)的情况下,唯一的方法就是抓住或制造对攻比速度的机会。对杀比速度就是不要贪吃,或不要爱惜任何兵力,弃子取势。

劣势求和就尽量兑子。”

比如,上文提到的棋局中,按照常规走法,蒋川必败。他应该抓住对杀的机会(视频11:40处),走马5进6(重要观)。此着也有全局观和长远观,因为马和炮可以立刻联合,几步棋后另一马可抽车。

专业大师讲广度和深度是计算(精度)的本质。考虑深度变化时,每一步都应该以考虑广度变化为前提条件,因为下棋的“每一步”变化中,只有棋子“全面配合”,才能产生出“那个唯一的、最有杀伤力的”组合变化,也即“团结就是力量”!

下棋时,我们和对手是一步步走棋;人生中,我们和死神也是一步步走棋;我们必须让“人生每一步”效率最大化。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尽量避免对下棋、打牌、打球等娱乐活动上瘾,要多学习社交和健康知识。

因此,大脑里每次预想下一步棋时,都要根据重要性(效率性)走棋。即根据轻重缓急原则,优中选优,找出最重要最紧急的那步棋——人生的每一步也如此!而重要性是从全面且长远的思维角度中,权衡比较,找出来的。

比如,开局要“出子和压制”效率最大化。开局阶段要出动大子,抢占要塞。

中局要谋子或守子效率最大化。

中局我们一边倒的进攻或防守的棋局,要找出最有攻击力或防守力的那步棋。

若我们可以一边倒地进攻,首先考虑可不可谋帅,其次是考虑可不可谋车,再次依次是考虑谋炮、马、卒、士、象。

若我们只能一边倒地防守,次序也相同,首先考虑老帅有没有危险,其次考虑车有没有危险,再次考虑……。

如果棋局中我们和对方进攻和防守彼此交织,那我们要在进攻和防守两者中“权衡利害得失”,再找出效率最大化的那步棋。

比如,还是上文视频,视频08:20处,此刻蒋川的黑车吃炮,就没有丝毫考虑防守老帅的安全。然后优势棋局一步之差成劣势棋局。

上述几段就是走每一步棋的依据,是下棋的真谛。也即走棋每一步都要考虑“每个阶段性目标效率最大化”,而要想每个阶段性目标效率最大化,实施手段就是必须分轻重缓急。人生同理。——此乃人生答案。!!!!!

注重阵型(子力有协调性,且“按照轻重缓急有应激性”),我们才能进攻效率最大化或防守效率最大化,或进攻防守权衡比较后效率最大化。

象棋名手说:走棋要有针对性,抓住弱点猛进攻;走棋要子子连环,自己生根。

这两句话也是讲要根据轻重缓急进攻对方的阵型弱点,根据轻重缓急巩固自己的阵型。

再看案例:

哔哩哔哩《洪大象棋-先锋马》第一讲:

洪老师:我讲棋的特征就是喜欢系统化,就是一盘棋的所有变化,我都会讲一下。(这样才能找到最有变化力的那步棋)。

0:57:40洪老师:基本上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走法,我会开发。就是前人觉得可能明显不利的棋,我会研究长远的变化,然后再判断优劣。

1:29:01洪老师:这步棋非常地叫劲。!!!

因为车马炮可以联合,伏挂角马sha棋。这是运子最好方法,且一般人想不到!!!

我认为这步棋涵盖了重要性、全面性和长远性这三个思维角度。解释:

首先是优先思维——重要性。此着走红马踏边,不吃中卒谋子是因为对攻情况下(对杀比速度),谋“黑将”比谋子更重要。如果此局没有对攻情况,而且红方占优,那下棋的逻辑就要改变,应先谋势再谋攻,即应该马吃中兵扩大实力。

其次是全面考虑,在全局中,找出最有威力的那步棋,而这种有威力的棋往往是有威力的“大子”才能做到的。任何一步棋,只有全面利用子力,全面组合子力,才能发挥更多变化,增加更多能量场。此局此刻就是九路车出动“就可”立刻有效参战。这样运子,为提高九路车的浮动价值做好了铺垫。

最后是长远考虑,从长远变化中选择最重要的那步棋。长远考虑的前提条件、原则是“以最少步数”就能利用上大子!!!

第二小节:全面性

万事如棋,任何一件事考虑周全就不难,人生并不难!

做任何难事或任何有危险的事,只要考虑周全都容易做成功或安全度过。

世界有因果规律,了解“因”就可掌控“果”。人生并不难。我们搞懂这个道理,就要自信!!!

所有靠创新成功的发明家、商业家,他们的成功不是只靠运气,而是靠实力,是因为他们“全面”了解了这个领域,然后能够想出比别人懂得更多的“智慧点”,所以就叫创新。

行动之前必须考虑周全,因为行动就会产生反应(我们下棋落子就有反应,我们说话别人就有反应),就会产生代价,产生结果。

因此,无论陌生或熟悉的事,我们都要“事先”根据逻辑性、阵型、重要性,全面性,长远性而考虑种种情况。对于陌生的事,我们就要求知种种情况。对熟悉的事,我们则要设想到“种种情况”。

比如,我昨天骑自行车卖废品,后座上放了一个破的电磁炉,其电丝都露出来很长了,然后我在半路上电丝缠住钢圈,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想上去。如果是精明的人,他一想就想上去了。

又如,人生也是一件事,只是包括很多小事。《人生的智慧》告诉我们如何安排人生这件大事的诸多小事。比如,在健康方面要考虑“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就是把种种情况都求知或设想到的人。

《从负债900万到身价过亿,90后亿万富翁的口罩赌局》。文中炒币运气好的朱怀阳说:做口罩不做后悔,因为是机会,做了也后悔,因为失败了。

朱怀阳的故事证明了网上说的一段话:你靠运气赚来的钱,也会凭实力亏掉,这个世界有一万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赚钱能力和认知能力成正比。

也就是你要考虑一件事的“种种情况”,朱怀阳只考虑到口罩是机会,没有考虑到自己不懂此行!!!

巴菲特说:不熟不做,因为机会对熟悉者才是机会,对陌生者则是灾难。

沈南鹏说成功是“唯手熟尔”!

成功答案:凡事成功的答案就是熟悉。《黑匣子思维》也说明成功答案就是复盘总结,直到能全面了解事物。!!!!!

成功答案很简单,不过是“卖油翁的唯手熟尔”,所以我们要自信——《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凡事失败答案:不完全熟悉却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马云创业的经历说明能力就是机会,机会就是能力》。熟能生“巧”说明熟悉就是能力,熟悉就是机会。

创造发明的答案:熟悉带来成功,高度熟悉则有可能会带来新的创造发明!!!

第三小节:长远性

①,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多想几步棋

②,用尽快速度利用上自己有威力的“大子”,或者用最快速度逃避或封锁“死神”的“大子”

比如,上文《洪大象棋-先锋马》第一讲里就是尽快利用自己的“车”,也即尽快让自己的每一步棋具有威力。

第四小节:精准性

①,错着

比如,初学者会走别退马。

②,漏招

缺乏重要性、全面性和长远性考虑,那么必定没有精准性,因为会漏招。

第五小节:时机性

参考接下来的第八章第二节。

第六小节:灵活性

遇到和棋谱一模一样的棋局,我们就照着棋谱走。

专业大师讲:中局无谱可循,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比较”而灵活选择。

残局排局织往往是黑方一步成杀,红方需要“连将求和”,而如何连将呢?那就是红方的几个棋子都试一次,就知道哪个棋子该先走了。

第七小节,速度性

快速思考需要熟悉棋谱。

第二节:人生这件事的七个思考方式(参考后续“第六部分”)

第八章:竞争性事情的规律

有些事情没有竞争性,而有些事有竞争性,比如,下棋和考试等。

第一节:竞争性事情的规律之一,智慧和实力同等地决定胜负

专业大师讲的下棋开局第三条规则就是增加自己的实力和压制对方实力:实施封锁压制,拓展活动空间。

司马懿说:智者谋其实,愚者图虚名。为保持实力,他不惜穿女人衣。而鲁莽之士,则会拼死一搏。为保存实力,他还在“空城计和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两次战局中,采取了保守做法。

(相当于他让诸葛亮两步绝sha棋,但依然能“笑到最后”。这也说明诸葛亮走棋不自量力)。

我们要把精力花在积累人生的社交、健康和技术这三大实力上,因为俞敏洪的《五种能力支撑你的美好人生》说明实力决定命运。

下棋这件竞争性事情,同等智慧实力决定胜负,同等实力智慧决定胜负。智慧和实力平分秋色。

若智慧差别不大,那实力也应差别不大。仅仅相差一两段的棋手,最多只能让先手或让一个马。

若智慧相差巨大,那实力也可差别巨大。比如,十段高手让两马或半边棋子都可战胜初学者。

人生如棋,司马懿比诸葛亮的智慧只差一点点,但魏比蜀实力强大得多啊!

第二节:竞争性事情的规律之二,效率决定胜负

第一小节:人生有二八定理,我们要选择更重要的人、事、物为自己的“人生之棋”拼搏

比如,经商要找大客户。一个好友抵千百个狐朋狗友——《一个半朋友》,所以择友宜慎——《底线决定你所拥有》。

如果把一天看成是人生的一步棋,商人和农民(智商和勤奋度相同),他们的走棋效率不同,源于沈南鹏的赛道理论。

专业大师讲的下棋开局第一条规则就是比效率:出动大子,抢占要塞。

最大子是车,棋谱有云:一车十子寒。三步不出zhu,必有棋输。

要塞进可控制对方,退可守住防线。比如,楚河汉界线或两边将门线都是要塞!

边线往往是弱线,逃跑时就会减少一半的变化。“马有八面威风”,在边线就只有“四种变化”了。

第二小节:除了选择重要的人、事、物,还要选择时机点——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事物有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有效的时间(保质期或失效期)。比如,药品就有时效性,告知人们要在有效时间内使用。

利用时效性就是为了提高做事效率。所谓的“踩对点做对事”就是事半功倍!

(时效性百度解释:事物在不同时间上性质的差异。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具有很大的性质上的差异,我们管这个差异性叫时效性。时效性影响着决策的生效时间,时效性决定了决策在特定时间内是否有效)。

第三节:竞争性事情的规律之三,时间决定胜负

包括时间限制和时间作用两个方面。

第一小节:时间限制决定胜负

竞争性事情都有时间限制,所以有人说人生如棋,我们的对手是时间。当然,真正的对手是死神,而时间限制只是规则之一。

平时不学习下棋,参赛遇到杀着,想不出破解方法,就只能随手落子,只能等“死”。

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遇到难题,就只能随手应付,或交白卷。

平时没有“珍惜时间”学习积累对付死神的手段,下各种天灾人祸的人生之棋时,必定结局是死亡。——时间就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平时在家没有学习社交手段,出门遇到人只能无力回应,所以必被欺负。

人得病没有找到解药,只能等死。

我们的亲人因人祸想死,得不到我们的安慰,只能等死。

生活不由分说地裹挟着我们前行,我们从小到大要经历踏入社会求学,工作,结婚,育子等等关口。不学习会有社交悲剧,婚姻悲剧,育子悲剧等等。

下棋时对手不会等我们,生活中死神不会等我们,所以人生如棋,我们的对手是死神也是“时间”。

第二小节:时间作用决定胜负

一:时间的作用——累积叠加作用

不珍惜时间是因为不懂时间的作用——《把时间当朋友》(李笑来)。

叔本华说:

“富人有大把时间学习,所以能轻松成功,成功后,又有大量时间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穷人想战胜死神,只能积累闲暇对死神出招。因为闲暇是上帝对我们为生活努力奔波所给予的奖赏,或者说是我们为生存奔波得到的片刻喘息,越努力高效工作,我们得到的喘息时间就越多,而我们只能抓住闲暇时间学习,才能摆脱疲于奔命的恶性循环生活。”

——因此,富二代和穷二代,起跑线不同!如果他们都爱学习,那富二代的成绩可以是穷二代的N倍,因为他们的时间差别N倍!(资源也有区别,刘强东在农村全镇第一,去城里只能班级39)。

穷人想要孩子,只能要一个,而且要打好经济基础,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左右再要孩子。如此才能保证孩子按照“逻辑和阵型”成长,而不是过早为生计而踏入社会。正如澳大利亚的考拉,父母不能生育时,小考拉可以在家多呆一年,它成长的逻辑性(基础)更强。

二:“入界宜缓”的客观规律决定我们只能珍惜时间

下棋要“入界宜缓”,人生也如此,我们要放缓人生的进度,要做足细节,厚积薄发。

曾国潘打呆仗,朱元璋的谋士说缓称霸。说明下棋或作战高手启迪我们,人生的万事皆如下棋或打仗一样,要稳扎稳打,慢速前进。

《人生的智慧》一文指出:我们要尽可能降低对生活的要求。其实是指我们要尽量放缓对生活的要求——此乃人生的进度。

曾国藩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可以借用过来:

一缓天下无难事;

一缓天下无失败;

一缓天下无事故——十次事故九次快。!!!

人生既要放缓速度,又有时间限制,那我们就只能珍惜时间。

三:按照陌生或熟悉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开创陌生事业,顺其自然,不要有时间计划。比如,马云创业,源于他们没有时间计划,因为做每一个细节具体要花多少时间没有人告诉他们。

对熟悉的事情,我们则要有时间计划,避免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