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吴国子城正南门前的大街叫平桥直街。

苏州姑苏区桥湾街(姑苏区平桥直街)(1)

从道路两侧种满高大泡桐树的五卅路,横穿过十梓街,就进入平桥直街了。行道树换成了香樟,茂密的枝叶遮住了耀眼的阳光,繁盛的花簇散发出浓郁的香气,闪亮的光线穿过树梢,在叶尖悄然起舞。

苏州姑苏区桥湾街(姑苏区平桥直街)(2)

平桥直街位于十全街西段北侧,北起十梓街,南至乌鹊桥北堍,街全长372米,宽8米。旧时,平桥直街正对吴国子城的正南门“赤门”。正南门赤门至平桥直街,再到子城正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平桥直街的重要地位也就显现出来了。宋朝的时候,这条街叫作府前直街,是提刑司、司法厅等官署所在的地方;明清时,演变为民宅区。

平桥直街北端,原来有一座青石桥。

因为青石桥正对子城正门,为了方便交通,所以采用了“一桥两制”,也就是桥下设弧形拱圈,便于船只航行;桥面上没有坡度,便于车马通行,故称“平桥”。这条街因桥得名,而我们今天听到的路名“平桥直街”则沿用于民国时期。

很多人好奇,这条路还在,那这座桥去哪里了呢?1958年,苏州古城内掀起“填河运动”,平桥因河道被填而毁。珍贵的青石拱圈至今还埋在地下,非常可惜。

苏州姑苏区桥湾街(姑苏区平桥直街)(3)

沿着道路,继续向南行走,沿街商铺林立,而在过去,平桥直街上多的却是寺庙和祭祀先贤的祠庙。建于清末的洛伽禅院、昭忠祠、总孝子祠、四公祠,都在平桥南堍西侧。

洛伽禅院建于1867年清同治年间,是灵鹫寺的子院。灵鹫寺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地址在谢衙前西口,咸丰十年毁于兵火,于是移址到平桥直街建灵鹫寺子院,原寺内僧人也移至子院重操法事。

四年后,子院南面增建昭忠祠,内祀太平天国战争中清军阵亡将士。院后另有节孝贞烈祠,内祀苏州府九县历代节孝贞烈妇女。历代对她们尽管多有祭祀,但集中于一祠展示,在苏州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旁边还有总孝子祠,内祀苏州府九县的历代孝子。如此济济一堂,平桥直街真可称得上“忠孝一条街”了。

其实,平桥直街最值得称颂的,还是清同治年间建造的韦白二公祠。韦白二公祠祭祀的是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和白居易,被誉为“苏州刺史例能诗”的韦应物和白居易,不但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还是百姓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

苏州姑苏区桥湾街(姑苏区平桥直街)(4)

1912年,洛伽禅院内设立私塾,昭忠祠设施药局。第二年撤销私塾和施药局,设立吴县第四小学,后改名为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1960年拓宽平桥直街,拆除洛伽禅院及韦白二公祠前部。1971年小学拓建,昭忠祠和节孝贞烈祠全部拆除。1978年小学第二期工程扩建,总孝子祠和韦白二公祠余屋全部拆除。

苏州姑苏区桥湾街(姑苏区平桥直街)(5)

民国时期,平桥直街曾居住过一位闻名书坛的书法家——蒋吟秋。

蒋吟秋晚年自号平直居士。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为吴中宿儒蒋青顾的长子,外祖父为书法名家陈寿祺,自幼受到熏陶,精研书法,曾与友人共结“冷红书画社”。 1922年,蒋吟秋任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长。

苏州姑苏区桥湾街(姑苏区平桥直街)(6)

很长一段时间,平桥直街都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老街。后来,街上逐渐热闹起来,多家电脑店在这条街上扎堆经营,也因而被苏州老百姓称为“电脑一条街”。

苏州姑苏区桥湾街(姑苏区平桥直街)(7)

看着平桥直街上每天忙碌着的店家、买家,还有各家物流公司的送货小哥,已经很难想象忠孝祠坊当街的情形了。只有借着史料典籍,才能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探寻那些深深埋藏的街巷秘密。也正是这些街巷记忆,才得以让人们领略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今古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