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1)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镇边县,广西地界上的一个历史旧县名,按照地方行政沿革来说,就是今天的广西那坡县。如果严谨一点算,就本文题目来说,“撤并”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这个区域,从镇边县到那坡县,县域面积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没有“撤”,也没有“并”,仅仅只是改了个县名。

1953年,因为与周边相邻国家有特殊的历史关系,为了照顾对方,边境上的一些地名怕会引起对方不适,于是更改了名字。如凭祥的镇南关,“镇”字太过犀利,所以,改为“睦南关”,同样,镇边县就改为“睦边县”了,表达的都是睦邻友好之意,名字改得比较缓和。

巧合的是,同样是到了1965年,国际环境发生变了,“睦南关”又改为“友谊关”,睦边县改为那坡县,当中的故事,只能另说了,反正从此以后,友谊关,那坡县的叫法就一直流传到现在了。

那那坡县的历史往前推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广西人文:凭祥友谊关——我的曾用名很多,但叫镇南关最适合我》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2)

说远了,秦汉时,这里的历史很模糊,按史籍记载,那坡县这片地方属交趾郡地,至于当时归属哪个具体的州县行政建制,不可考了。

历史发展到唐代后,大唐王朝虽然强大,但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的实际控制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可是,大唐的繁荣空前,影响力很大,边远地区,周边地区也很乐意接受大唐的统治,以得到一些发展的实惠。于是,大唐王朝推出了一套羁縻制度

说白了,场面上地方的行政归大唐官府统治领导,具体到地方事务,那就由当地有影响力的家族,酋长,地方老大之类的人来控制。

由此,今天那坡县这片土地有第一次有了具体的行政区划,属安德州范围,总隶安南都护府。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3)

图片来源:《那坡县志》

宋皇祐年,一个影响地方历史进程的事件发生了,那就是侬智高起义,史籍中有说,侬智高举兵最初只是反抗当时交趾官府的压迫,可后来一不小心,他把局势变成大了,建起了大南国,兵力一度影响了珠江流域以南的所有区域,从西到东,兵锋直达今日广州城下。

这样大规模的地方武装起义,大宋朝当然是不接受的,于是派出“面涅将军”狄青南下平乱,宋皇祐五年(1053年),狄青征平侬智高,重新对广南西路西部一带进行新的行政划分。主要是分五寨,寨下又分羁縻州,峒,总隶邕州,各地由军中有军功的人任行政长官,并带领所部将士留守,得到了世袭权利,也算是戎边的意思了。

其中,有一个镇安峒,其署地就在今天感驮岩(现那坡城北),这就是今天那坡县域第一次有了最具体的行政划分了。

宋大观三年(1109年)三月,大宋朝廷把黔南路并入广南西路,称为广西黔南路,但刚过一年,大观四年(1110年)五月,又重新把两路分开,并且开始在地方实行新的政策。于政和元年(1111年),在镇安峒建右江军民宣抚司,司署就在感驮岩。所以也有史籍称之为右江镇安军民宣抚司。

以此为基础,又过几年,镇安峒也就升置为镇安羁縻州,属邕州。正是这个行政建制的升级,一个影响了广西西部数百年历史进程,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的岑氏家族由此渐渐崛起,这就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下篇——《广西人文:土司文化——那坡县感驮岩,广西岑氏土官家族发迹之地》会提到的故事内容了。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4)

图片来源:《那坡县志》感驮岩·丹桂塔

1271年,来自蒙古草原的忽必烈基本取得了天下,大元取代大宋已经是历史发展必然,但是,对于边远地方的州县,还是坚持着原来大宋的体系,改朝换代过程都会比中原地区慢上好几拍。

直到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大兵南下,镇安州的掌权人,岑从毅才不得不改旗换帜,归附大元。

版图已定,元朝把镇安州改为镇安路,辖镇安州,安德州,归顺州,上映州,下雷州,一百多个溪峒,路治设于感驮岩。可以说,这也是那坡县历史上作为区域行政中心管理的最大区域了,即今天那坡,德保,靖西,天等,大新等地。

又过了差不多一百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取得了天下,自然派出大明军队到边远之地转一下,虽然广西西部一带土官林立,每个地方都相对的独立的管理体系,但南征军队所到之处,基本没有遇上什么兵事,各地土官都纷纷归附,这样的态度,自然受大明朝廷的礼遇,于是大部分土官家族依然得到朝廷的认可,继续着对地方的家族统治。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5)

明代把省以下的二级行政,改“路”为“府”,所以,镇安路被改为镇安府,时任土官岑天宝(保)因为主动归附,从而得到了朱家王朝的赏识,册封世袭并送来大明官印,成为了镇安府的知府。

洪武二年(1369年),当了镇安知府的岑天宝上疏朝廷,说镇安府府治靠边境,太偏远了,不适合作为府治中心,请求迁地重建一个镇安府治中心。

他这上疏得到了大明朝廷的同意,于是,岑天宝(保)把镇安府治迁到之前被废的冻州州治所在地(今德保县城),把原来府治所在的感驮岩改为小镇安府,在永乐间,再请奏把其次子岑志英分封于此,任土知州,管理小镇安的事务。

从此,那坡县作为大区域行政中心的历史到此结束,行政等级降低一级,即相当于今天的“县”级行政,直到今天。

好了,大小镇安府在洪武二年后,是有不同的定义与历史走向的,各有发展,大的镇安府改天写《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十一,镇安府行政区划范围》时再说了,下面继续说后来成为那坡县的小镇安府。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6)

分开后的小镇安,在朝廷的安排下,行政上从新的镇安府分出,竟然隶属千里外的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可以说成为思恩府的飞地了,一直到清乾隆八年(1743年)才重新归属大镇安府管辖,改为小镇安巡检司共辖二甲,五峒,三院,一寨,共七十六村,外加六瑶。

朝廷为什么这样安排呢,这也是另外的故事了,

岑志英在其父岑天宝(保)的举荐下,由朝廷的册封当上小镇安的土知州,有世袭的待遇,据地方志记载,他算是广西岑氏始祖岑仲淑的第十一世孙,而由他开始,他这一系又传了十四代,共十六位子孙任小镇安土官,经历了明,清二代的更替,共三百七十余年。

那岑志英一系小镇安土官的地位是如何失去的呢?

其实在明清两代,朝廷对“羁縻制度”,“土官制度”,“土司制度”是很反感,也很想取消的,只是碍于时代的各种环境原因,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地方表面归朝廷,实际朝廷又管不到地方内部事务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大皇权下有小皇权”,“皇权不下乡,土官管地方”。

明清两代,都想对实行“土官制度”,“土司制度”的地方,特别是西南边陲之地,进行“改土归流”,但事关边境稳定,少数民族,地方土官势力多,裙带关系复杂,就不能强制推行,实行一刀切政策,只能见一步走一步,等待时机推行,所以,朝廷对地方土司的“改土归流”工作从明初洪武年到清末光绪年延续了几百年,才渐近尾声。

于是,史籍中就有了很多很精彩的土官家族被“改土归流”的故事。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7)

分布在西南一带,如云南,广西的土官家族之所以被朝廷“改土归流”,其实就几种情况,一是土官自己犯错,犯法了,错到触及朝廷底线,被以罪革之;二是人丁繁衍不盛,如故绝无嗣之类;三是家族内部争权争斗,最后被朝廷捡了便宜;四是在位不谋其政,朝廷取而代之了。

这四种情况最多,起码占90%以上,剩10%则是其他情况了,如有的地方土官一直到民国时期才平稳过渡。

小镇安土州被“改土归流”,是哪种情况呢?应该算家族人丁繁衍不盛。岑志英系传到十二世岑池凤时,他身故后,按传位规则,应该是第十三世嫡长房的岑口绪接位,但口绪死得早,所以直接传给他的儿子岑金佩,也就是由长孙子岑金佩直接继袭爷爷岑池凤的权力。

但没料到岑金佩后来没有子嗣,于是只能传位庶房系,又回传到第十三世,由他的叔叔岑光绥接位,再传位他的儿子绳武。这长房系,庶房系传位之间,就使接位者的年龄会越来越小。岑绳武接任小镇安土官时,有多大呢?

史籍中没有明说,只说他年龄小,至于小到什么程度,暂且猜测他二十岁不到吧。这二十岁不到的土官,在这种边境之地,边远之地,民情复杂之地,他能有什么样的威信,处理地方的大小事务呢?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8)

历史考验了他,结果他不及格。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安南那边很乱,盗匪频起,那边的官兵直接追盗,结果你逃我追中,从怕怀隘(关隘名)窜入小镇安巡检司,一时间,小镇安成为边防重地,这种乱局,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镇安土官,显然是应付不了的,只能由布政司直接出面处理。

时任两广总督杨廷璋直接指出:“边地夷情,当审度事理,因时制宜。若专务持重,养痈贻害,弊不可胜言也。”他认为,现任小镇安土官岑绳武年纪小了,连协助官府处理的能力都欠缺,什么事情都是官府安排处理,那这样的土官还有什么用?没必要存在了。加上边境事务重大,不如直接由朝廷任命流官,专职地方事务,这样省事很多。

所以上奏:“小镇安土官岑绳武年幼无知,废驰(政事)已久,应革去世职,改设流官通判通辖。”这实际上也是对小镇安巡检司的“改土归流”建议了,不用说,朝廷乐见此类奏疏。于是,掌权者拿起大清朱砂红印,就这么一摁,小镇安的岑氏家族土官地位就此终结了。

而小镇安巡检司也从此改为小镇安厅了。小镇安厅以都里划分区域,全厅分五里:厢坊里,东,西,南,北四乡里。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9)

改土归流的的小镇安厅,新任流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治所搬离感驮岩,移地开始了新的小镇安城建设,最开始建的,自然就是小镇安厅的厅署了,官府有了正式的,新的办公场所,之后各代职官,慢慢的把一般城池所应有的配置建筑慢慢完善,那些各部门公署,文庙,武庙,书院,城隍庙,文昌阁,等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这也是今天那坡县城的前身了。

随着历史发展,小镇安城经历时代风雨,很多历史事件的洗礼,到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为地方事务增多,所以,小镇安厅又实行行政改革,由“厅”改制为“县”,县名镇边。自此“镇边县”这三个字的历史就正式开始了,隶属归顺直隶州。

之所以改为“镇边”之名,实际上也是和当时县域周边的环境正值多事之秋有关,边境事端频发,镇边,也是有着祈望边境安宁之意。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10)

民国刚开始,行政沿清制,为镇边县,直隶于省。但时局稳定后,就是一系的行政改革,隔几年一次,就这个区域业说,什么镇南道,镇南区,靖西民团区,龙州民团区,天保民团区,天保行政监察区,行政督察专署等等,不停的变换着,镇边县都是他们治下的一个县了。

再后来的事情也都知道了,镇边县慢慢变成了今天的那坡县。

随着时代远去,镇边,小镇安的历史也就慢慢被淡化了,因为名称差异很大,那坡这名字太过普通,又处边远之地,这地方的历史人文故事中的那些土官故事就少为人知了。

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料到,明代田州岑氏的狼兵传说,西林岑氏一门三总督的闪耀,都不是广西岑氏家族的发迹之地,真正的岑氏发迹历史重要转折之地,却是位于不起眼的区域,边边角角的那坡县,小镇安。

这些故事就另说了。

2000年以来广西哪五个镇划入广东(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11)

图片来源:《那坡县志》

如今的那坡县,知名度依然不高,不是邻近的人,估计都不知有这么一个县,然而,那坡县有着广西最长陆地边界线的县份,在1979年的时候,这里是重要的前沿,那坡烈士陵园安葬着952名十六个省区籍的烈士,是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现代发展,那坡县也成为与东盟贸易区往来的重要前沿位置,是广西乃至全国通往东盟贸易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小镇安的历史远去,那坡县在发展,这过程中,那坡县还有些什么样的人文故事呢?不知道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变革

广西历史:清末民初广西省、县之间的道级行政区划范围历史

广西历史:一次鲜为人知的区域行政改革备选方案——重启郡县制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名字带“州”的地方哪去了

广西历史:1947年广西颁布却未能实施的一次县并县行政区划改革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二,柳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三,庆远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四,思恩府行政区划范围,思恩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五,泗城府行政区划范围,泗城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七,梧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六,平乐府行政区划范围,平乐的沉浮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八,浔州府行政区划范围,天道有轮回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南宁府的前世与今生,壮府形成记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十,太平府行政区划范围,边陲故事多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

藤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

广西蒙山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

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贵港历史中的“乡都里图”行政区地理划分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广西钦北防地区的“划出,划入”历史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

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桂平的“乡里乡亲”,你知道你是那个“乡”,那个“里”的人吗?

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图说广西之此广西非彼广西,此南宁非彼南宁

广西人文:“广西省尾”,地于极西——寻访西林县的历史脉络

广西人文:民国时期广西的县等级划分,哪个县第一,哪个县最末

广西人文:八桂中心,来人做宾,史说来宾县的千年沿革

广西人文:鱼生之城,茉莉之乡,一根乌木定横州·南宁横州沿革

广西人文:再说三融故事——一拆为二话融县之融安县长安镇

广西人文:民国时期同名县改名,你知道广西有几个被改有几个得留

广西历史人文记录与阅读:广西的山水,探索的历史,精彩的地方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现百色·平果境内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左)崇善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四——雒容说史之千年洛容一朝改(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五——与荔浦千年分合的修仁县(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六——思恩县:兜兜转转终归环江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八——百寿岩下百寿县史话,桂林永福百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九——岑瑛围鹿话那马(南宁·马山周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一——状元爹宰相爸建的养利城·崇左大新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二——你不知道的中渡古镇故事·柳州鹿寨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三——万世传承入大新,广西万承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四——最后一个被解放的西隆县·百色隆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五——崇左的左,左江左边的左州镇老故事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六——不清不楚讲明江县历史(崇左宁明)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七——左江明珠岩画之乡上金县,崇左龙州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