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鲁迅珍忆的是什么?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句话,在鲁迅的心间回荡着,也在一代一代的读者心间回荡着。

鲁迅珍忆的是什么?大家都是会心的。

是那梦幻般的童年。

可,毕竟是在梦里罢。

社戏真正值得我怀念的是什么(被遗忘的名篇社戏)(1)

美的具象———双喜们

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是枯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曾开门见山的这样去问学生们,为什么女同学们会喜欢双喜呢。对于这个问题是没有什么需要质疑的,因为喜欢美好是人类的本能。当学生们去寻求答案之时,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他们都会意识到自己是喜爱如双喜一般的人物的。

双喜就是美的具象。

双喜内在的美不仅仅在于其最聪慧,同时也在于其果敢与担当。包括大人在内都一筹莫展时,他思路清明,并言词坚定。在大人们的担忧中,他不仅是敢于打“包票”,更是非能行而不言,言出而践。从双喜在文中最后的一句话,“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我们完全能真切地看出,双喜在整个活动之中,从未忘记自己许下的诺言。

谁不喜欢这样聪慧而值得信任的人呢?我们与人的排斥与隔阂,无非便是一种不信任感罢了,倘若两个人是真真实实互信的,那么,哪里还会有什么猜忌呢?

这就是双喜,以及双喜们的可爱之处。

关于双喜的外在美,这个孩子,已然是未来的男子汉,他是弄潮儿,是泅水的好手,更是将那船撑得与浪同飞。当这种蓬勃的生命力,于单纯的质地里溢出,那这种魅力,就已经绝不是健壮的躯体的魅力所能比拟,必是天上的神灵,是洁白的无暇的天使了。

这就是双喜,以及双喜们的可爱之处。

试问,如此,谁能不喜爱双喜呢?

试问,还能有比在双喜的陪伴下烧的豆更好吃的豆吗?还能有比在双喜的陪伴下看的戏更好看的戏吗?

可是第二天晌午,一觉醒来的我,梦却散了。

社戏真正值得我怀念的是什么(被遗忘的名篇社戏)(2)

唤醒梦的现实——六一公公

最后,六一公公唤醒了梦。可我们却不能单角度的看待六一公公,只有多维度的看待他,才能真正透彻地审视这个现实中的人物。双喜代表着纯粹,而这个成年人,则代表现实的复杂,如果我们以看待双喜的单纯的眼看待六一公公,那也必然是用错了方法。正是得了识人不准之罪名。

1.被厌恶与被轻视者

孩子们是并尊重这个成年人的,并称其为“八癞子”。乡亲们也是轻视他的,我们并不知道是不是仅仅因为他的豆别人认为并不好。

2.渴望认可而不得者

他渴望自己被认可,渴望自己的豆被认可,当迅哥说这豆很好的时候,读者是能够感受到六一公公这种喜悦的。

3.心中存“义”者

当他知道这都是摘给迅哥的,立时豪爽了起来。我们不去推测其明日里为人如何,只是看这一瞬时的表现,我们看到了六一公公和双喜的共通之处。此亦二人之连接点。

4.变化与欲变化之可怜者

何为变化?我们应思考六一公公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难免让我们想起少年闰土,那少年,月一样灿烂,那中年,木一样呆滞。

何为欲变化?我们能够看到,此人是希望自己得到认可,希望自己变得更“完善”的。

如此而观之,岂不可怜?

人生只是退步,岂不可怜?

欲要改进而又不能得,岂不可怜?

大多数人,皆是如此,过了少年后,便一日不如一日,岂不可怜?

鲁迅之时,至此已百年,如今亦是如此,岂不可怜?

我们见到如此的社会现状,而无力改变,岂不可怜?

小结——梦里最曼妙

如果那童年的回忆里,只有六一公公,那回忆还会是最甜蜜吗?

如果童年的回忆里,没有六一公公,回忆是不是会更甜蜜呢?

可不管如何,梦里都是曼妙的。

我难免会时常想起童年的玩伴,那时是那么亲密,如今却尴尬得无言。

我难免会想起自己少年时候的青春,而如今只是一日日里更为蹉跎。

只能去祝福那些年轻的生命,不要轻弃了光阴。

社戏真正值得我怀念的是什么(被遗忘的名篇社戏)(3)

原创不易,还望右上方点击关注支持!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