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今天是2016年10月3日,国庆七天长假进行中。你和妈妈在曲靖小姨家玩耍,爸爸在昆明值班,一个人待着百无聊赖,喝茶,抽烟,再喝茶,再抽烟,打开QQ整理图片,发现远在长江岸边巫山县城的唐觉成爷爷发来一条留言:“你说存异很有哲理。多少事求同不及存异好!”唐爷爷说的是爸爸挂在QQ空间上的“个性签名”。爸爸玩QQ七八年了,签名一直未变,六个字:“求同,不如存异。”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

这是爸爸玩QQ的原则和态度——在网上,在QQ空间里,不强求谁认同谁,能够做到默许彼此的存在,就好。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多样性的,世界上的人截然不同,也应该有所不同。人活着保持彼此的不同就是“存异”。存异需要胸怀与气度。古人说“海纳百川”,说的就是存异;古人又说“壁立千仞”,说的是你可以特立独行。写字作文如此,接人待物也是这个道理。就说唐爷爷吧,少说也该八十四五了,居然爱上网,不仅用电脑,还玩手机,是个新潮的“老顽童”。他老人家是爸爸的“铁杆粉丝”,潜伏在爸爸的QQ里好几年了,平常不“冒泡”,也不出来“打招呼”,总是默默地看着爸爸“说话”,看着爸爸写给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说说”,仿佛当年你爷爷对待爸爸一样,不到时候不说话、不评论、不表态,不干涉不打搅晚辈的生活。

唐爷爷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与你爷爷、你奶奶在万县日报社共事,风华正茂,春风得意。不料,一夜之间被打成“YOU派”,下放老家巫山县“改造”,离开地委大院去县里放电影,从此在山沟沟里风餐露宿,生儿育女,就像三峡岸边饱经风霜的映山红一样默默无闻地生活,顽强地活着。而今,整他的人早已死了,他还活着,时不时与你奶奶通电话,摆龙门阵,问寒问暖;而今,他儿孙满堂,娃娃们要么做了区县领导,要么成了知名画家,老有所养,心满意足。你奶奶在电话里对爸爸说:“唐觉成下放巫山,吃的苦,受的罪,比我们家大多了。他这个人很坚强,他爱人很勤劳。巫山人,特别能吃苦!”回首陈年往事,这个与你爷爷一样命运多舛的人在QQ里对爸爸说:“多少事求同不及存异好!化解仇恨,乐享晚年。”这就是咱们的前辈看待历史对待生活的某种态度。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2)

小老虎,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人与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藏在唐爷爷骨子里的东西一定与巫山古地那山那水息息相关。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个诡秘的世界,是我们先祖手舞足蹈流血流汗流不尽泪水的地方。

那地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那地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那地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那地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那地方,埋藏着多少日月星辰,多少风雨雷电,多少花儿的绽放与凋落,多少人物的你死我活以及他们的爱恨情仇,似乎没有人一一记录下来……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3)

瞿塘峡

小老虎,巫山地处渝东,三峡之地,历经千载。唐尧时,它以巫咸而得名。战国时期,它系楚国西陲门户,县境属巫郡地。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27年),巫郡以县隶(治今大昌镇),属秦国,后改属南郡,以巫名县,为建县之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巫县加“山”字,巫山县名自此始。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它归属四川省万县地区管辖,现如今直属重庆市。书上说,204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发掘于巫山的龙骨坡,亚洲最早的直立人——“三峡人”、“巫山人”在那里点燃了人类史的火种。书上还说,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就坐落在巫山县大溪镇,那便是著名的“大溪文化”。换句话说,很早很早以前,那地方就有人类居住,活动了,打打闹闹过日子了。当然,也就有语言、文字、音乐、诗词歌赋了。

在巫山,千百年来,生息于斯的人们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了令后人惊叹不已的灿烂文化。比如,秦末汉初的古栈道,沉睡千年的古悬棺,保存完整的汉墓群,明初大昌的古建筑,长江岸边的古刹高唐古寺遗址,南宋诗人陆游夜泊的陆游洞,以及因宋玉作《神女赋》而名扬天下的神女峰、楚阳台等等,一揽子名胜古迹无不昭示着这旮旯不仅是大溪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巴楚文化、神女文化和巫文化的起源地与交融地,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只要你是中国人,如果你说四川话,刨根问底,寻根问祖,巫山故地不能不去,不可或缺。眼见为实,迄今人们在巫山发现的文化古迹已有40余处,珍稀文物1000多种,为长江三峡库区及重庆市之首。

巫山,山高水长,美轮美奂。巫山之美,美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人类智慧的无穷创造,云雨之多,变化之频,姿态之美,景致之奇,见过的人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它是古代中国诗词歌赋悲欣交集之地,读书的人见了,目瞪口呆,目不暇接。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4)

巫峡

小老虎,今天爸爸闲得发慌,无事找事,收集一些古人留下了的文字给你。许多是语文课本里读不着的文字,你长大了好好阅读,认真思考,你就会明白历史二字是多么的刻骨铭心,活着二字又是多么的沁人心脾。

李白《宿巫山下》而吟唱:“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在他眼里,《巫山枕障》:“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李贺惊叹《巫山高》:“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孟郊也说《巫山高》:“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李珣望见《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5)

陆游记下《巫山风光》:“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皆妙用真人祠。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王安石这样描写三峡:“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除了这《巫山高》,他还写了一首《巫峡》:“神女音容讵可求,青山回抱楚宫楼。朝朝暮暮空云雨,不尽襄王万古愁。”

黄庭坚畅游三峡:“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元稹多次行走三峡,与白居易相遇于峡州之夷陵,相话三宿而别,留下大量描绘巫山景观和运用巫山典的诗句:“巫峡连天水,章台塞路荆。”(《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巴童唱巫峡,海客话神泷。”(《泛江玩月十二韵》)“ 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万里寄书将出峡,却凭巫峡寄江州。”(《凭李忠州寄书乐天》)“阴山鸣雁晓断行,巫峡哀猿夜呼伴。”(《何满子歌》) “ 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月临花〈临檎花〉》)

白居易忠州当官,路过三峡,作了一首《题峡中石上》:“巫山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6)

西陵峡

苏轼到三峡的次数不多,一首《水调歌头•赤壁怀古》镌刻下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景象,成为古诗词难于逾越的经典。他这词句并非为三峡而作,却因巫山而起。巫山故地留给一代大家苏东坡的印象极其深刻,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与艺术风格。东坡先生用他如椽之笔撰写古巴国山川之胜,在其作品中反复运用巫山典,表达对大三峡的审美意象和情趣。他说:“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

继苏轼之后,一段唱词被用作《三国演义》恢弘开卷,世代相传,妇孺皆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明代第一人”杨慎填写的《临江仙》,一路高歌,空前绝后。杨慎,《明史》有传,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三大才子之一。史记,他在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中试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直书,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即现在的保山市。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七月卒于戍地,客死在边陲云南。

被贬之人杨慎多次经过三峡,沿途所见所闻所有的感受犹如三峡之水滔滔不绝,浸透了历朝历代几多文人情怀,淡淡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堪称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他笔下,有一首写巫山的竹枝词不见往日悲壮,格外委婉动人:“巫山花已红,楚水波新绿。两两浣纱人,照影斗妆束。笑问竹枝词,何如采莲曲?”(《楚江曲》)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7)

小老虎,竹枝词是巴渝古文化之奇葩,生长在长江三峡两岸,土生土长,生动活泼。它的风骚与另一个被贬官的人不无关系,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禹锡。竹枝词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刘禹锡们不遗余力发掘、整理、再创作及传颂传播,才得以在中国大地上流传近千年,仿佛一朵不肯凋谢的花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页。书上说,长庆四年(公元844年),刘禹锡接到朝廷任命他为和州(安徽和县)刺史的诏书,打点行装出三峡,赶赴新的任所,人们留恋不舍。此前,他在夔州(重庆奉节)做刺史,写了不少三峡竹枝词,有的描写劳动生产,有的描写风土人情,有的描写男女恋情,入乡随俗,婀娜多姿。

最著名的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最写实的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最具象的是“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最哀愁的是“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还有那些望见“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闲情吟唱,数量之多,一时半刻读不过来。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8)

三峡水道

说巫山,道三峡。“云雨千重阻,长江一片秋。歌声频唱引离愁。光景恨如流。”这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笔下的三峡,悲天,悯人。三峡,亘古不变的大三峡,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排山一滩水垒成的一条河流,而是历史文化长河的的礼赞与悲鸣。它是中国古诗词的“堰塞湖”,聚集了太多人间的悲欢离合;它是一浪接一浪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歌者不吐不快,闻者感同身受。

“云雨佳以丽,阳台千里思。”

(南齐虞羲《巫山高》)

“烟云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南齐王融《巫山高》)

“散雨收夕台,行云卷晨帐。”

(南齐刘绘《巫山高》)

“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

(南梁范云《巫山高》)

“朝云触石起,暮雨润罗衣。”

(南梁费昶《巫山高》)

“云来共荐枕,雨过非感情。”

(南陈后主《巫山高》)

“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

(隋崔仲方《巫山高》)

“白云抱危石,玄猿挂迥条。”

(隋陆敬《巫山高》)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唐郑世翼《巫山高》)

“莫辩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唐卢照邻《巫山高》)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9)

“巫山彩云灭,高丘正微茫。”

(唐陈子昂《感遇》)

“神女去已久,白云空冥冥。”

(唐张九龄《巫山高》)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唐张子容《巫山》)

“峡云行清晓,烟雾相徘徊。”

(唐杜甫《雨》)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唐李贺《湘妃》)

“巫峡朝云暮不归,洞庭春水晴空满。”

(唐顾况《句》)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唐韩偓《六言》)

“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唐贾岛《感秋》)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唐李商隐《楚宫》)

“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唐刘方平《巫山高》)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0)

“巫山巫峡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唐刘禹锡《杨柳枝》)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唐白居易《花非花》)

“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

(唐李群玉《送友人之峡》)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

(唐秦韬玉《吹笙歌》)

“楚云铮铮戛秋露,巫云峡雨飞朝暮。”

(唐庄南杰《湘弦曲》)

“ 同来不得同归去,永负朝云暮雨情。”

(唐谁氏女《题沙鹿门》)

“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

(唐温庭筠《答段柯古见嘲》)

“莫学阳台畔,朝云暮雨中。”

(唐许浑《神女祠》)

“也知暮雨生巫峡,争奈朝云属楚王。”

(唐袁皓《寄岳阳严使君》)

“演漾怒楚云,虚徐韵秋烟。”

(唐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1)

“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唐权德舆《杂诗》)

“轻红流烟湿艳姿,纤云飞去明月稀。”

(唐孟郊《巫山高》)

“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唐宋之问《内题赋得巫山雨》)

“正是柳夭桃媚,那堪暮雨朝云。”

(唐毛文锡《赞浦子》)

“山头行云自朝朝,阳台暮雨联云霄。”

(宋阎伯敏《朝云峰》)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

(宋陈东《西江月》)

“难拘管,朝云暮雨,分付楚襄王。”

(宋黄庭坚《满庭芳》)

“不识朝云行雨处,空随春梦到人间。”

(宋吴文英《望江南》)

“朝云无限矜春态,暮雨情知更可怜。”

(宋向子《鹧鸪天》)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

(宋赵鼎《浣溪沙》)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2)

“解使金翁媒姹女,朝云暮雨满巫山。”

(宋白玉蟾《华阳吟》)

“楚雨难成,巫云易散,依前惊破。”

(宋晁端礼《醉蓬莱》)

“不知暮雨朝云、何山岑。”

(宋贺铸《小梅花》)

“看尽巫云岷雪,却妨庐峰湓浦。”

(宋李曾伯《水调歌头》)

“岁晚巫云峡雨,春日楚烟湘月。”

(宋魏了翁《水调歌头》)

“我自愁多魂已断,不禁楚雨带巫云。”

(宋赵长卿《浣溪沙》)

“蜀雨巫云愁断绝,罗带同心留绾结。”

(宋赵崇嶓《归朝欢》)

“巫云将楚雨,只恐翩然去。”

(宋赵彦端《菩萨蛮》)

“向巫山、朝朝行雨暮行云。”

(宋巫山神女《惜奴娇》)

“猿声仿佛余山哀,行云欲行行欲回。”

(元刘因《巫山图》)

“神灵震怒不可祷,云雾惨淡昏阳台。”

(明刘基《巫山高》)

“朝朝峡里望氛氲,可怜犹似作行云。”

(明解缙《巫山高》)

“狂云也自乐朝朝,老雪封春未肯消。”

(明黄辉《巫山道中》)

“为雨飘长袖,行云逐短篷。”

(明郭棐《望霞峰》)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3)

三峡红叶

江山代有才人出。巾帼不让须眉。看看两位女诗人何曾示弱?唐代薛涛作《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再看清代管筠之作:“折花和露贮荆篮,数到眠三起亦三。不望络丝学天女,双蛾珍重赧华蚕。梦绕巫山十二峰,朝云如画楚台封。何如但作双飞蜨,花海春深处处逢。”这女子,这字句,不输文雅与风骚。

小老虎,巫山“扼全蜀之吭,扼荆襄之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小日本侵略东三省,霸占大半个中国,妄想逆流而上,由此入川,吞并全境,终被三峡洪涛巨浪阻隔,没有得逞。山河破碎,巫山矗立,陪都安稳,希望不灭!历史就是这样的惊险与惊奇。

巫山之险,险在山高路远;巫山之奇,奇在风雨兼程。这旮旯,山峰星罗棋布,争奇蓄异,人文多不胜收,诗词不吝吟咏,千百年来铿锵之声悲悯之情不绝于耳——采三秀兮於山间,神女之姣丽兮芬芳若兰。

三峡之美,美在神女;神女之美,美在忧患。《山海经•中山经》载:“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蘨(yáo)草,其叶胥成,其花黄,其实如菟丘(tù qiū),服之媚于人。”意思是说,在古代,姑蘨之山因帝女死后化为蘨草而得名,而这蘨草食之可以让人容光焕发,娇艳无比,妩媚动人,从而达到“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之效果。

中国之所以长久,靠的就是文化的喂养。文化不死,历史就在,未来就在。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4)

小老虎,你一定要知道,历史上最先把大三峡神女故事写入诗歌的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紧随其后的则是他的学生宋玉。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丽,悲怆,忧国忧民。

屈原,即屈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忠事楚怀王,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首创了“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其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 屈原在其《九歌》之《山鬼》一诗中塑造了巫山神女的原型“山鬼”,成为“巫山神女”的发轫之作。

《九歌》本为古代楚人用于祭祀的组歌,屈原依原曲调填写了新词十一首。《山鬼》是祭祀山鬼(山川之神,即巫山神女)的祭歌,是屈原《九歌》十一首诗中写得最为动情的一首,塑造了一个美丽、率真、痴情且兼具神性和人性的女神形象:“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荑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 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於山间, 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这词句说的是,在高峻的巫山之上,山鬼穿戴着华丽的衣裳,含情脉脉,嫣然浅笑,乘坐着赤豹拖拉的香木车,急匆匆地赶来和心上人见面,想把亲手采摘的香草和灵芝赠送给他,以表达自己浓浓的爱意。谁知心上人却没有来。她满怀惆怅,心神不定。这时,夜幕很快就降临了,雷声隆隆,寒雨凄凄,冷风飒飒,草木萧萧,山猿在长江两岸不停地哀鸣,神女依然久久伫立山冈,盼望恋人,不弃不离。她坚信恋人一定会到来,幸福一定属于她!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幻想与现实的交织,是希望与信念的融合,是中国文化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与不懈追求。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5)

神女峰

紧随屈原之后,将巫山神女写入文学作品的是楚襄王的文学侍臣宋玉。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描绘神女故事更加曲折完整,神女形象亦更加丰满完美。宋玉,战国晚期楚鄢郢人(今湖北宜城人),楚辞赋大家,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传为屈原的弟子,生于楚怀王末年(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2年春被景差推荐,为襄王文学侍臣。公元前278年任议政大夫,先后写下《高唐赋》、《神女赋》,时年23岁。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再任议政大夫。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时年52岁,这年写下《九辩》。公元前240年秋,宋玉死于湖南临澧,终年61岁。

宋玉是屈原诗歌艺术的衣钵传人、直接继承者,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多以屈宋并称。宋玉作《高唐赋》,以散体对答叙述为赋,通过对话写楚怀王与神女欢合的故事,引得楚襄王欣然神往,命宋玉“试为寡人赋之”。赋的主体部分以韵文写景议论,描绘神女的生活环境,写巫山和高唐的奇妙景况与珍奇事物,结尾指出楚王应该“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卒章见志,画龙点睛,讽谏楚王爱民忧国,选贤补过。这是此赋的精要。

屈原背对三峡赋《离骚》《九歌》,宋玉面对巫山赋《高唐》《神女》,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及国人文化精神影响巨大。

诗言志,歌永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中国文化最宏大的情怀是现实主义,也是浪漫主义,是古朴的诗经,也是典雅的楚辞,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磨难,不忘初心。巫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生长诗词歌赋的地方,生长家国情怀的地方。巫山就是这样,人来人往,风雨兼程,富贵而不淫,贫贱而不移,威武而不屈!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满裳。”(北魏郦道元《三峡》)小老虎,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人与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藏在唐爷爷骨子里的东西一定与巫山古地那山那水息息相关,天荒地老,血浓于水,你明白吗?

你什么时候来巫山玩(146巫山就是这样天荒地老)(17)

文字2016年10月3日写于尚义街,三峡风光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