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你,生活不易,我愿与你同行!关注我,为你分享人生百态和生活乐趣!

赘婿中的秦相怎么样了(秦相为社稷舍身忘死)(1)

作者|晨曦橙


武朝秦相,是在武国极具威望的一位能臣,他自先皇掌朝,就一路平步青云,成为了先皇最信任的一位臣子,所以,先皇临终时,才将两道密旨托付给他,只希望他能不辜负自己重托,为武朝撑起一片天地。

但是,显然如今在位的皇帝周喆不这么想,他虽然登基五年,但没有建树,以至于朝堂之上的大臣们,表面怕他怕得要死,其实内心极不愿意臣服于这个无能的皇帝。

所以,皇帝周喆对这种状况,是又气愤又无奈,而对不“服从”于自己的秦相,更是十分厌恶的。

而当秦相真的为了武靖两国和平,而牺牲掉自己的性命时,皇帝周喆面露为难,但是心底的雀跃,一定是喜闻乐见的。他忌惮于秦相的权势和威望,所以不敢公然贬谪他,但是内心对他的不满,却从未消减半分。

虽然“德高望重”的贺元常与秦相一样,是个权倾朝野的人,但至少相较于秦相,贺元常更加圆滑世故,很能照顾到周喆好面子又弱小的心灵,不时送个点心,沏碗好茶,表示一下自己的好感与忠心。

那么贺元常,自然更能受到皇帝周喆的眷顾了。

赘婿中的秦相怎么样了(秦相为社稷舍身忘死)(2)

而性情刚烈,又直率尖锐的秦相,就如同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丝毫没有照顾皇帝周喆敏感多疑的心,所以,他才在皇帝心中留下一个“自以为是,不顾皇威”的形象。

皇帝想让秦相自取灭亡的背后,深藏为人处世的迷津,而秦相的直率,放到开明而内心强大的皇帝手里,就如同捡到了宝,因为他知道,这个臣子是为自己办实事的,不会有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但是周喆不同,这个新帝没什么大能,且内心不够强大,行事还停留在表面,所以乐意听一些恭维自己的话,以达到增强自信心的诉求,但这些却是秦相这个能臣不能、也不乐意做的,所以他自然不会讨皇帝喜欢。

而最终,皇帝放弃他,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两道密旨,新皇感到危机

赘婿中的秦相怎么样了(秦相为社稷舍身忘死)(3)

新皇周喆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经在临终之时,暗暗下了两道密旨给秦相,一份要求秦相在临安秘密建造兵火库,以此收复青云六州,第二道密旨则是:如果皇帝不想收复青云六州,就罢了皇帝的兵权,由秦相接任,出兵北伐。

可以说,就是这两道密旨,才让皇帝暗暗下了决心,不留秦相。

也许一开始,皇帝不过是忌惮秦相的权威和影响,那么当秦相拿出这两幅密旨后,就完全让自己,和皇帝站在了对立面。

皇帝是谁?是武朝的天,是这个朝廷最大的王,是这个朝廷权力和实力最大的人,一个区区右相,就想越俎代庖,替自己下命令,即使这个命令来自于自己的父亲,那也让新帝如鲠在喉啊!

明明自己才是权力和利益的最大承受者,而先皇的这一波操作,直接让自己没有了说话权和决定的权力,换做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不好受。

而且,最让新皇周喆气愤的不是先皇的密诏,反而是秦相的做法,他竟然真的越过自己,不和自己商量和请求的,直接卸了自己的兵权和掌控,轻易的让下属指挥士兵北伐,让自己成为全武朝最没用,也最窝囊的皇帝,这个恨怎能不怀在心呢?

所以,皇帝表面上对秦相没有异议,但内心可能已经恨死他了!

五年无建树,觉得臣子不服

赘婿中的秦相怎么样了(秦相为社稷舍身忘死)(4)

在新皇周喆的心里,其实是无力的,他自己登基五年毫无建树,所以,他一边自卑着,一边也忌惮着那些位高权重者:他害怕他们不服自己的管制,也害怕这样的状况,让谋逆者有机可乘。

这个小心眼又自卑的皇帝,在看到秦相直接不经过自己同意,就私自囤积火器时,已经心生不满,而且没头脑的他,又受到贺太师的挑拨和鼓动,对秦相更加敌视和抗拒。

因为,在皇帝周喆心里,秦相不经自己同意私自建造火药库,还有越俎代庖,让下属直接卸了自己的兵权的做法,不是对先皇旨意的遵从,而是对自己权威的不服和违抗。

他,这样一个无能的皇帝,本来就没有多少安全感和成就感,除了个别奸佞之臣的恭维,就是他将自己的责任推给他人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成就了。

没实力,没本事,连自己都找不到任何可以说服自己、坚信自己成功的道理的皇帝,是特别害怕有人出来挑拨自己的皇威的,所以他会反感秦相,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身为秦相,武朝的右相,公然违背自己的意愿,私自决定兵权和兵火库的调配,就是带头闹事,如果他的挑拨成功了,那么会不会有更多的臣子出来违背自己的意愿,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呢?

这一份担忧,也是周喆很恼火的事!

作为普通人的情感需求

赘婿中的秦相怎么样了(秦相为社稷舍身忘死)(5)

要说秦相,真的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臣子,也是一位为了大义,舍生忘死的好公仆,但是,他的好放在新皇这里,就显得不够顾及皇帝的感受了。

何况,新皇周喆确实是个好面子又小心眼的人,他为什么亲昵于贺太师,除了贺太师是他的老师之外,就是因为贺太师足够照顾他的感受,他会在皇帝“操劳”时,送上特制的小食,让皇帝多多注意身体,这些贴心的话,让皇帝倍感温暖,所以他心底对贺太师的好感,就这样一步步上来了。

但是,秦相不是一个溜须拍马的人,反而,他的很多做法,并没有照顾到皇帝的感受,而是当皇帝思考他违背“圣意”时,他用先皇遗旨来压他,让他的怒火更盛,自然,皇帝对秦相印象就大打折扣。

而新皇周喆,他其实很弱,内心弱,所以不强大,因此他会将:臣子为了社稷,而隐瞒自己,私自囤军火的做法,解读为臣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其实,秦相不过是履行先帝的旨意,没有任何逾越,但就是好巧不巧,让这位新皇记在了心上。

赘婿中的秦相怎么样了(秦相为社稷舍身忘死)(6)

由此看出,一位皇帝的心胸和气度,胆识和容人是多么的重要啊!

新皇周喆对秦相不满颇多,自然不愿让他在自己面前蹦跶,所以对他恨之,怨之,不救之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要不是宁毅出面,最后保下秦相的一条命,那秦相出行靖国就有去无回了!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