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是我们都很“耳熟”的一种文体,为什么说是很“耳熟”呢?因为,平时提说明文时,是常常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提并论的。

当我们提到“三大”文体时,说明文位据其一,似乎说明文的确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因为,能据“三大”之一并不容易。#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

但是,虽然人们提到说明文时,都承认说明文的重要性,可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备考等中,说明文似乎又是一种最不受人们重视的文体。

说明文的说明思路怎么写(你的说明文说明)(1)

正因为有这种“尴尬”,如果让我们当下去写一篇“说明文”,恐怕未必有几个人能写好,所以,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写好说明文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说明文的三个要素

说明文有三个“要素”,也可说是说明文本身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即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毋庸置疑,想要把说明文写好,还必须要从这三个角度入手。

1)说明对象

其实,这个很简单,就是在动手之前,至少我们要先想清楚,我们到底想要说“什么”。确定这个的目的是,不至于在说明过程中,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使被说明的对象中途发生变化。

根据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大致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是指一个具体的事物,而事理说明文则是指对生活中某一现象的解释或抽象的事理。

2)说明顺序

在说明文中,掌握说明顺序这是写好说明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不按照一定顺序来说明,就会出现思维混乱,愈说愈说不清楚的情况,更别说让人能理解,看到明白了!

说明顺序,一般情况下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对好理解,对逻辑顺序,有些人可能就会有一些疑惑。什么是“逻辑顺序”呢?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性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说明思路怎么写(你的说明文说明)(2)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比方八年级上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就是先提出了花儿万紫千红的结果,然后,条分缕析去寻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一步步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为了能较好的达到说而“明”的效果,往往离不了一些常用的方法。说明文常见的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古籍、摹状貌、列数字等。

有了这些说明方法,就能保证我们在说明时,说的“严密”、说的“准确”,从而更好的表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上面只是简略的对说明文的知识做了一个梳理,要想把说明文说清楚,达到说而“明”的地步,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二、说明文说而“明”需掌握的技巧

1)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

要把一个事物介绍清楚或把一个事理解释清楚,必须学会观察,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事物的特征在哪里呢?这个就需要我们学会去“观察”。

先说“观察”,观察同样是有多种方法和角度的,有定点观察、有移步换形,定点观察又有远观、有近视,有俯视、有仰视等。

同时,观察还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只要看看法布尔的《蝉》一文,就知道,学会观察,并非一件易事,我们试看一例。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鱼形的幼虫一到孔外”“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等等。

上面,仅是摘录了作者观察蝉从产卵,到逐步长成成虫的过程,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个“观察”的过程何等艰辛和不易。

此外,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同样重要,正如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就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独特性。

而所谓观察,正是要抓住事物的不同于别的事物的这种独特性。只有写出事物的独特性,才能确定此事物是此事物而非彼事物。

说明文的说明思路怎么写(你的说明文说明)(3)

2)选择恰当的写作顺序

我们在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或许比较随意,从没有选择要按什么顺序来,但是,你在写出来,变成书面语的时候,就要考虑顺序问题了。

选择恰当的顺序正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时,常常要用到空间顺序。我们课本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就是按照这种顺序来说明的。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的,不管是实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理,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就是先提出现象,然后再条分缕析,寻找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达到说而“明”的目的,我们可能常常会采取多种顺序混合应用的方法。

比如《苏州园林》一文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则是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等等。灵活采用这种多顺序组合的方式,也是写好说明文的一种重要手段。

3)注意说明对象时的主次

要把一个事物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一定要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既包括事物整体上的主与次,也包括局部中的主与次。

说明文的说明思路怎么写(你的说明文说明)(4)

比方说法布尔的《蝉》一文,要把蝉这种昆虫完整的介绍给我们,可说的东西一定不在少数。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内容都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是有主有次的选择了四个主要方面来介绍。

在说明文中,做到有主有次,才能更好的突出重点,那种眉目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绝不能帮助我们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说明文来的。

再比如说《苏州园林》一文,在说明其特点时做到了先总体,再局部;而分说时,又突出重点,先介绍“苏州园林不对称的特点”“假山池沼”“树木”等,最后才去提到“彩绘”等占附属地位事物的特点。这里面就是暗含了由“主”到“次”的写作顺序。

4)说明白最好的方法是对比和打比方

对比

做对比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过,作为一种说明方法它被称作“作比较”,是指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

它一般用来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比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这里拿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做了比较。

为什么要拿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来比较呢?因为,北京是一直明清时的首都,皇家园林,以及王府园林比比皆是,他们既代表了北方园林的特色,也是世人较为关注的地方。

所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较,让熟悉北方园林特色的人,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从而也较明显的突出了苏州园林的无彩绘的特点!

打比方

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进一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让一些对我们来说较陌生或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而容易理解。

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这里便是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石拱桥”比做一张“弓”,“弓”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东西,只要有对“弓”的认识,即使没见过“石拱桥”的人,也会对石拱桥的形象有大致的了解。

5)必要背景的交代

要想把说明对象说清楚,有时还真需要略微对说明对象的背景做一个交代,有了对背景的交代,更有利于我们对事物的说明。

比如《梦回繁华》一文,作者为了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副画,先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本人的生活年代和情况先进行了介绍说明。

说明文的说明思路怎么写(你的说明文说明)(5)

有了对作者张择端的介绍,让我们对这副画成画的背景,以及这副画之所以引起人们重视的原因也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增加了我们对图画内容的理解。

说明文一直被人们冷落,是因为人们一提“说明文”,似乎就感觉到了它的呆板、生硬,其实,那种“说明书”式的说明文只占说明文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情况下,一篇好的说明文同样是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