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间有俗语:“拣豆腐拣边儿,娶媳妇娶三儿。”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另一句俗语对其做了解释:“边儿胖,三儿浪。”

东北人做大豆腐,用卤水点过豆汁之后,要用豆腐包包上,然后,放在木制的框子里,压实,挤出豆腐浆。豆腐成型后,再用铁皮刀子将其打成豆腐块儿。这样,处于框子边缘的豆腐块儿,往往会肥厚一些,这就是所谓的“边儿胖”。东北人买豆腐不言买豆腐,而叫“拣豆腐”。因为“边儿胖”,拣豆腐的人自然就愿意“拣边儿”。豆腐是东北人的家常菜,很便宜。现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人们也不咋在乎“边儿”不“边儿”了,可是,也有一些过惯了苦日子的大爷、大妈,拣豆腐时还是操着那句口头禅:“给我拣块儿边儿!”

山东人娶东北老婆(东北话娶媳妇娶三儿)(1)

一板儿大豆腐

再说“娶媳妇娶三儿”。

过去,有的家庭姊妹多。由于日子苦,大一点的孩子很小就要帮助父母干活,分担家务,正所谓

山东人娶东北老婆(东北话娶媳妇娶三儿)(2)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京剧《红灯记》剧照 网络图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老大,自然首当其冲。这样,老大往往会形成一种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性格。娶这样的媳妇,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儿,但是,她往往更有主见,尤其喜欢当家做主,往往容易与家庭其他成员产生冲突,特别是带来婆媳的不和。

孩子多的人家,父母要干活养家,管孩子的时间很少,往往是大孩儿带小孩儿,挨肩儿的孩子一个带一个儿。这样,大姐处于领导地位,父母也会高看一眼,吃的、穿的可能要好一些,多一些。比如,老大的衣服小了,做了一件新衣服,旧衣服要给妹妹穿。这时,老二就不干了,谁愿意“捡剩儿”呢?这样,老二就要哭闹,进行维权。久而久之,老二往往就形成了爱争朵、不让过而的性格。在旧时代的很多家庭,二姑娘都被家里人戏称作“二老刁”。

老三,则往往是家里的“小多余”,啥事也“占不着香油儿”。二姐的地位都不行,老三算个啥?所以,老三就得千方百计地讨大家的喜欢,就得好好表现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日久天长,她就会养成一种随遇而安、单纯童真、活泼可爱的性格,也就会显得比较浪漫。而且,老三的性格,往往是得到一点好处就欢喜,得不到也不怎么在乎,很容易满足。这样的媳妇娶到家,一般“不惹老婆婆生气”。

说女孩子浪,在东北话中往往含有贬义,意思是说女孩子轻浮。但在“边儿胖,三儿浪”这句话中,则为戏谑之语。

山东人娶东北老婆(东北话娶媳妇娶三儿)(3)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东北山里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