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李白狂傲,但在小编眼里,唐代诗坛中有一个人比李白还狂,他就是刘禹锡!李白的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而刘禹锡的狂显然要更上一个档次,他狂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霸气。

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比(刘禹锡写诗安慰白居易)(1)

得意时大家都一样是一日看尽长安花,但人生失意时才最能见境界之高低。李白失意时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刘禹锡被贬23年后道出的是一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再加上那句”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被安上诗豪之名是再合适不过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刘禹锡晚年的一首诗,作于刘禹锡退居长安时。在此之前白居易给他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从前乐观的白乐天到了老年也不得不抱怨时光不再,满满的悲情。刘禹锡于是回赠了这首《酬乐天咏老见示》给他,全诗前几句读来还平淡无奇,直到最后10个字一出才让人觉得诗豪是名不虚传,这个千古名句安慰了世间多少壮志暮年。

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比(刘禹锡写诗安慰白居易)(2)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比(刘禹锡写诗安慰白居易)(3)

全诗可分为前三联和后三联两个部分,前三联是顺着白居易原诗道出岁月匆匆,后三联则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在前三联中,诗人道出了人近老年的种种伤感,身形消瘦,头发稀少,带上帽子都偏斜到一边。而书读多了,又觉得老眼晕花,浑身都是老毛病,这六句中可谓句句说到人心坎里了。对于沙场大将来说,壮志暮年是“亷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哀;而对于读书人来说,“废书缘惜眼”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比(刘禹锡写诗安慰白居易)(4)

后三联则笔锋一转,属于诗豪的豪气不允许他再这样消沉,于是他道出了老年人的优势。“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因为阅历多、见识广,老年人在看人、识人上不容易被蒙蔽,很有自己的一套。接下来的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是指这样细细想来,只要放下了对年龄的介怀,便能得到真正的从容和自在。

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比(刘禹锡写诗安慰白居易)(5)

最后10个字是点睛之笔,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不要为太阳接近桑榆的傍晚伤感,看看天空,那时的晚霞依旧能映红蓝天。诗人以日暮自比,抓住了晚霞的绚烂,大笔一挥,意境全出,使全诗得以升华。或许李商隐在《乐游原》中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有些许伤感之意,但在刘禹锡这10个字中,我们读到的是一股由心而发的豪情。

纵观全诗,欲扬先抑,一正一反,辩证合理清晰,最后10个字更是成为了不少老年人的座右铭,流传了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