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哈尔滨马路上有一辆专车疾驰而过,窗外的风景迷人别致,而车内的人无心欣赏,一个个面露悲伤。

虽然车内之人既不是什么大领导,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他们的身份非同凡响。

随着汽车离哈尔滨纪念馆越来越近,有位女子按耐不住汹涌的情绪,甚至开始小声哭泣。

当车子稳稳停在纪念馆门前后,几个人迫不及待打开车门,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终于见到了牵挂多年的父亲。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

杨靖宇

而此时的父亲只是一个头颅标本,这个标本正属于英雄杨靖宇

然而,有一个地方让人疑惑,前往纪念馆里的几个人中,有两位是杨靖宇的儿子和女儿,一个名叫马从云,一个名叫马锦云

为什么兄妹俩不跟父亲一起姓杨?为什么杨靖宇的儿女要到哈尔滨纪念馆祭奠他?他在生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苦苦寻父多年,终在哈尔滨相见

1949年,在河南李湾村大地上,总会出现一个场面,一对中年男女只要看到解放军战士就会主动上前。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2)

他们拦住战士的去路,礼貌询问:“请问你是否认识一位名叫马尚德战士,他是我的父亲,已经多年没有回家。”

在路上寻父的男子和女子正是马从云和马锦云,多年前,父亲马尚德与全家人告别之后,再未出现。

当年,父亲离家时,马从云仅仅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娃娃,而妹妹则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

由于时间长远,父亲马尚德的容貌在他们的记忆里渐渐模糊。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3)

好在母亲临死前将父亲唯一的照片留给了兄妹两人,母亲拉着两人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嘱托:“你们兄妹一定要寻找父亲的下落。我相信他要是还活在世上。”

说完这句话后,母亲便撒手人寰,兄妹俩哭成了泪人。

安葬好母亲之后,他们一直私下打听父亲的踪迹,但当时局势并不稳定,因此两人不敢大张旗鼓。

他们对父亲的了解并不多,只是从母亲和奶奶口中得知,父亲早年间入伍参军,是精忠报国的好男儿。

所以,在全面解放后,两人才会不断地询问解放军战士。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4)

杨靖宇雕像

每次抱着希望上前打听,可总会等来失望的答案,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见见亲爱的父亲。

然而,仅凭两个人的力量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兄妹二人商量之后,决定给每一位遇到解放军战士一个联系方式,如果有父亲的消息,尽快联系他们。

两人耗费了十几年的光阴,依然毫无头绪,期间,马从云娶了一个温柔大方的妻子,马锦云嫁给了一个踏实能干的丈夫。

尽管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可依然到处奔波,从未停止寻找父亲。

终于在1953年,他们等来了有关父亲的消息。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5)

杨靖宇在东北大地上名声响彻,是当地民众的精神支柱,所以中央特别重视他。

在他壮烈牺牲后,党组织除了妥善料理他的后事,还将他的英勇事迹整理成册。

在书写杨靖宇故事期间,工作人员发现有关他的生平,几乎全部都是发生在东北大地上。

而他参军之前的线索完全断了,组织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人。

为了弄清楚英雄的身前事,也为了查清英雄是否有后代,工作人员开始根据蛛丝马迹为杨靖宇烈士寻根。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6)

幸运的是,有关人员在翻阅大量资料后,从一篇文章中找到头绪,发现杨靖宇就是河南的马尚德。

上级派出了专人到李湾村实地走访,工作人员走家串巷,终于联系上了马从云与马锦云。

两人在得知自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后代时,惊讶不已,认为工作人员认错了人。

工作人员坚称:“错不了,错不了,你们真的是杨靖宇的后代,只不过当时形势所迫,你们的父亲使用了化名。”

两人这才坐着专车到哈尔滨,以特殊的方式见了父亲一面。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7)

在相关人员的介绍下,兄妹俩深入了解到父亲的英勇事迹,对着父亲的头颅,做出了郑重的诺言:“父亲,你放心,身为烈士的后代,我们绝对不会为家族抹黑。”

那么,杨靖宇在抗日过程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深入险地,英勇抗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杨靖宇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早早去世,只剩下他和柔弱的母亲张君。

张君是一位令人佩服的女子,没有改嫁,凭借双手为儿子打造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

在她的教导下,杨靖宇成长为一个有骨气、有气节的热血青年,所以能够快速接受新思想,并在工人运动中发挥巨大作用。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8)

影视剧中的杨靖宇

1929年,抚顺的西露天矿出现了一个陌生面孔,附近的工人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在心中暗暗说道:“肯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被没良心的日本人忽悠到钱少活多的矿场了。”

大家眼中的苦孩子,就是杨靖宇,为了解放工人思想,他特意潜伏到矿场。

他是一个热情小伙,吃饭的时候会主动与工友攀谈,但大家一开始对他心存警惕,不敢有过多言论。

直到有一次,他帮助了困境中的老矿工,才在工人群体中赢得了威望。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9)

杨靖宇和工人们坐在一起交谈,了解到之前大家看到其他地区工人运动成功后,也曾反抗过,希望能够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工资。

但是每次轰轰烈烈地运动刚开展,都会被镇压下去,矿场主还会抓住几个领头的矿工严刑拷打,根本不顾矿工的死活。

大家由于看不到希望,也就失去了斗争精神,只能被迫忍受矿场主的剥削,吃着极少的食物,干着最重、最苦的活。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0)

听着大家以前所受的磨难,杨靖宇内心如刀割,做出了一个郑重承诺:“各位弟兄们,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会带着大家反抗无情无义的矿场主,让大家能够过上好日子。”

他的话语如同黑暗中的一只蜡烛,为所有人照亮了前行的路,也为大家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灯。

大家都很相信他的能力,接连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眼含热泪,激动地说道:“我们终于盼来了你,你就是我们的救世主。”

杨靖宇回握着兄弟们的手,拍着胸脯再次保证:“大家只要团结起来,日本人一定不能将我们打垮。”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1)

之后,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发现矿场里有很多身影摸着黑,悄悄走进一间偏僻的房子。

等到人员聚齐,杨靖宇就开始制定抗争计划。

所有人都盼望着工人运动能够早一天到来,黑心的矿场主可以早日被打倒。

经过周密的谋划,大家研究出了可行的方案,一个晴朗的天气,西露天矿掀起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工人运动。

矿场主试图用武力镇压,还威胁工人:“你们要是再敢这样闹下去,我会把你们全部开除。”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2)

然而,大家没有因为他的恐吓而退却,反而拿起手中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走在队伍前方的杨靖宇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勇气,所有人在这一刻精神抖擞,众志成城,这种团结的精神,让矿场主闻风丧胆。

而杨靖宇因为太过出色,多次被逮捕入狱,在监狱中,日军用尽了各种刑罚,逼迫他承认自己是我党一员。

他硬生生用满腔热血经受住了折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度让日军将领敬佩。

在组织的营救下,杨靖宇离开了暗无光日的监狱。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3)

后来,因为战争大规模爆发,上级给他派出了新任务,在东北联合抗日义勇军、游击队等发展壮大队伍,同敌人周旋。

他和战友们配合默契,痛打日军,曾在1936年,采用迂回战术,诱敌深入,经过18天苦战,歼灭了日军主力部队。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开始进行关内战斗,在南满大地上,积极进行抗日游击战。

他牵制敌人,解救劳工,因此在1938年,党内给出他高度评价,称赞他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多年,不怕困苦艰苦奋斗的模范”。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4)

东北抗日联军

受到鼓舞的杨靖宇锐不可当,捣毁了日军多个根据地,与侵略者斗智斗勇。

然而,因为叛徒的出卖,他在1940年倒在了最热爱的土地上。

到底是哪些叛徒让他深陷绝境?

铁血英雄永存世间

由于杨靖宇在东北大地上名声响彻,所以日军一直视他为眼中钉。

1938年,日军派出了6万人对付杨靖宇,下达了一项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抓住杨靖宇。

面对日本人的穷追猛打,杨靖宇带着部队转移,可东北的秋季异常寒冷,军队缺衣少食,战士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士气大减。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5)

杨靖宇带领的东北抗日联军

狡猾的日军算出了杨靖宇一方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放出消息,只要肯加入日本阵营,绝对享尽荣华富贵。

一些心智不坚定的人,因此成为了叛徒,而杨靖宇的牺牲和这些人脱不了关系。

第一个叛变的是程斌,他是军队中的师长,也是杨靖宇的得力部下。

他了解许多军情,投靠日本人之后,导致杨靖宇的境地更加艰难。

第二个叛变的是丁守龙,成为卖国贼后,他暴露了杨靖宇的行踪,日军由此缩小了搜索范围。

第三个叛变的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员张秀峰,他不顾多年情谊,脱口而出杨靖宇的藏身之地。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6)

第四个叛徒是村民赵延喜,当时杨靖宇被逼到了山上,与大部队失联,已经几天几夜没吃没喝,无意间遇到了上山砍柴的赵延喜。

他希望赵延喜能够帮助他联系到大部队,可赵延喜贪生怕死,转头就出卖了杨靖宇。

1940年,日军在严寒的山上发现了杨靖宇的身影,派出了最精锐的队伍,里三层外三层将他围困了起来。

杨靖宇意识到已无生还可能,在脑中匆匆回顾了一生,想起了还在家中苦苦等待他的妻儿。

他记得当年母亲要求他回家与妻子成亲的时候,由于排斥包办婚姻,所以连带对妻子产生了厌恶。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7)

婚后,他发现自己对妻子存在偏见,妻子虽然大字不识,可接受能力极强,支持他为家国大义拼搏。

自古忠孝两难全,多年来,养家的重任一直在妻子肩上,他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侍奉母亲、养育孩子、陪伴家人。

但他不怨不悔,也相信家人会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因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早日胜利,建造一个光明的国家。

呼啸的寒风、日军的喊话让他回了神,面对敌人的劝说以及诱惑,他只是一遍遍地重复:“我是杨靖宇。”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8)

杨靖宇烈士遗物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日军,一颗颗无情的子弹射向杨靖宇,最终伟岸的身躯倒在了一直守护的大地上。

心思歹毒的日军想知道杨靖宇被困在山上到底靠什么存活,于是残忍地将烈士的遗体解剖,结果只在英雄的胃里发现了棉絮和树皮。

马从云和马锦云知道父亲以当年啃树皮为生后,悲痛欲绝。

当他们祭拜父亲时,父亲曾经的老战友特意赠送了马从云一块桦树皮用作纪念。

此后,这块桦树皮就成为了马家的传家宝,每当重要节日,桦树皮都会出现在餐桌上,只为时刻提醒儿孙珍惜美好生活。

杨靖宇的后代怎么找到的(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战英雄)(19)

组织联系上马从云兄妹后,想要为改善他们的生活,但兄妹俩拒绝了组织的好意,在岗位上勤勤恳恳。

可惜,马从云在37岁时因为废寝忘食地工作而倒在了岗位上。

他去世后,妻子接起了传扬红色精神的大旗,一直教导5个孩子吃苦耐,不要给家族抹黑。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们成为顶天立地的好儿郎,其中,马继志和马继民进入到部队锻炼,因为表现出色,马继志荣立三等功。

当年,为了反抗日本人对国人的欺压,也为了让老百姓扬眉吐气,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杨靖宇义无反顾加入了抗日大军中。

虽然他没有机会看看如今繁荣昌盛的国家,但他一直被世人铭记,永远存活在大家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