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中华民族繁衍至今,有无数伟人名留青史,抗联名将杨靖宇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事迹被拍成影视剧,写成文章,广为传颂,深受世人敬仰。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不仅仅在于他有卓越的能力,更是因其不屈的精神。

杨靖宇被评为什么(抗联名将杨靖宇为何深受敬仰)(1)

杨靖宇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他长大。18岁时他考上了河南开封染坊工业学校,最大的希望就是所有人都能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可日本侵略者的到来,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杨靖宇自小就很崇拜民族英雄岳飞,将精忠报国四字刻在了骨子里,因此毫不犹豫的参加了革命。

1932年杨靖宇接到党委命令,前往东北组织当地武装力量抵抗侵略。初到时因为不了解情况,发挥不了最大的实力,杨靖宇曾5次被捕入狱,但无论日军再怎么严刑拷打,他都不曾屈服。为了能更好的带领队伍,他身上时常揣着一本《孙子兵法》,一有空闲时间就去琢磨。但是据他的搭档抗联一路军政治部主任韩光回忆所说,他在作战中更为依靠的是一个小册子。

小册子的封面印着《游击战争》四字,是从中央苏区传出来的,里面记载了朱、毛两位伟人是如何在劣势之下领导红军,进行游击作战的。其核心内容就是大家都熟悉的16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杨靖宇结合东北当时的状况,制定了3个对敌绝招以及四不打政策。

杨靖宇被评为什么(抗联名将杨靖宇为何深受敬仰)(2)

对敌绝招为“半路伏击,沿途奔袭,化妆袭击”,杨靖宇能够带领队伍一两个月不停的游走,隐藏自己的踪迹与敌周旋。等到敌人疲惫或露出破绽时,突然率领部队出现对敌军中最薄弱的部分给予痛击。再迅速撤退,从而牵制住比自己多几十倍兵力的敌军,多次重创日军。就连当时的伪满军政调查部的人都感叹:“杨靖宇有才干,是真正具有将才的人物。

四不打则是“不能予敌以痛击的仗不打;于群众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不能占据有利地形的仗不打;无战利品的仗不打。”

杨靖宇被评为什么(抗联名将杨靖宇为何深受敬仰)(3)

杨靖宇卓越的领导能力,让他成为东北抗日人士的灵魂人物。当时的日本宪兵特务队有个叫岳癞爪的汉奸,为了打击有志之士的抗日决心,随便杀了个人,割了他的头放在木箱子中,说是杨靖宇的头。并在旁边用大红纸写着:“剿共战果政绩婓著,共匪伪司令杨靖宇被射杀”。结果没几天,那箱子旁边就多了个箱子,里面装的正是岳癞爪的头,杨靖宇用实际行动破解谣言,威武霸气。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被日军围困,壮烈牺牲。而在这之前他独自一人在深山雪林中与日军周旋了五天,没有任何支援。当时正是东北最寒冷的时候,温度低达零下30多度,杨靖宇脚上连双棉鞋都没有,只裹着几块破布。日军好奇没有食物的他是如何在山林中生存了那么长时间的,于是对其解剖,发现他的胃里全都是树皮、草根之类的东西,甚至还有棉絮,不由肃然起敬。

杨靖宇被评为什么(抗联名将杨靖宇为何深受敬仰)(4)

在那等恶劣的环境中,5天滴米未进,被日军包围后,还能不慌不忙,隔着300多米远的距离打伤其中的汉奸张曦若,致死不屈,英勇就义,这样坚韧的品性,突出的军事才能,再加上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怎能不让人钦佩?

,